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评价体系探究论文_周冰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评价体系探究论文_周冰

摘要:语文评价体系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语文评价的目的不仅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的语文教学,完善语文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和构建成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语文评价,对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评价;语文教学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从语文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语文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我国2014年3月由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和构建作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发展的重要环节。核心素养直指教学的本质,以育人为根本任务和方向,最终要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传统语文评价却远离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偏重于知识、能力,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存在评价目的片面、范围狭窄、手段单一、主题局限等诸多不足。因此,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应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从以上四个层面建立评价体系,评价学生能力素养,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意义重大。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曾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规定初中生应“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高中语文课标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

我们由此可见,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都重视学生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以语言的形式出现,不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与社会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的重要基础与综合体现。 因此,为强化对中学生语文建构与运用素养的考察,可以采用绝对性评价,即确定客观的评价标准,用这一标准去评价学生的能力素养。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45分钟能写出 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之所以采用绝对性评价是由于学生在某一学段所达到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较为稳定的,因此采用一定标准进行绝对性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际水平,从而得出与标准的差距,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情况,更好地掌握学情,还能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只有语文学科,既不能脱离语言去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不能脱离思维去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在二者的统一中去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共同发展。”例如,语言文字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文本阅读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文写作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对中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因此,在语文学业评价中应把思维能力的评价放到重要位置,但在传统语文学业评价中,多数教师没有注意到语文学科与思维发展的关系,没有对学生提出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及考核的标准和办法,导致思维能力的评价在中学语文学业评价中被弱化。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评价必须把思维能力作为中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的核心,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评价的一致性。 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几个维度来考查,如以阅读来测试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文本的能力,评价其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以写作来测试学生思想的深度和逻辑水平,评价思维的创造性发展水平。思维不同于语言运用,因此不能采用绝对化的标准,应选用相对性评价,可选取一个或者若干个标准,以此为参照来评价对象,通过将学生情况与常模进行比较,来获得适应性强的评价结果。教师应在试题中编制适量的自选方向、自选难度的试题,以此来获知学生在某一思维领域的优势与劣势。教师在评价时面对不同的思维发展差异,不可以采取否定态度,要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优化学生的思维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特殊形式,强调的是一种学生的主观素养,一种不断发展的个性化感官和精神体验,直接作用于学生个体,欣赏、品味、领会事物的美,可以丰富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愉悦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同时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层面之一,对于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有着极大意义。在传统的语文学业评价中比较关注显性的知识和技能,对审美能力的考查重视不够,为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语文学业评价应把审美与鉴赏能力作为语文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并在评价中突出它的重要指标,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感受是不同的,因此评价应以学生的个人感受与全面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心智发展与人格陶冶。在评价时除了在考试中设置诗歌美文鉴赏与创作之外,还可以采取发展性评价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选择较为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从多个方面考查学生独特的素养,如举办阅读交流会,让学生鉴赏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我们在评价时应持以开放的眼光,在肯定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鉴别学生是否存在低级的审美趣味或偏颇的价值取向,及时点拨学生,使评价既不限制学生的审美与创造素养的发展空间,又能为学生审美与创造的素养发展提供正确指导。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文化与语言文字密切相关,后人通过语言和文字理解前人的历史文化,并加以鉴赏与品味,又以文字记载和口耳相传的形式将文化进行传承与创造。因此进行语文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进行文化传承,获得文化素养的过程,人们就是这样在无形之中获得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 现今语文教育对文化传承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不仅注重《弟子规》等传统篇目的诵读,部编本教材更是加大了传统文化篇目的比重。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具体指的是前人留下的优秀文学作品与文化典故,抽象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独特情感、观点以及态度。因此,评价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要从具体和抽象两方面进行,从具体方面看,评价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具体形式有名篇背诵、名句默写、古诗文阅读与解释、传统文化经典篇目诵读、文化知识竞赛等。

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抽象部分的评价则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广阔的文化视野、 自信的文化态度,例如开展主题文化活动,选择贴近中华民族文化的主题,让学生针对主题并结合时代热点各抒己见,教师最后口头点评激励评价。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会随着学习积累逐渐提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形成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这就要求,在评价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尽量少进行终结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考量素养提升过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顺应了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满足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指向,契合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符合时代的要求。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学业成就评价考核的内容,符合语文教学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从工具性到人文性的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充分体现了语文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五、结语 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提升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核心素养的四大层面是语文评价的重要方面,通过考察测量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发展,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学情,完善语文教学,还能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从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从而引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方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评价初探[J].湖南教育,2016.

[4]秦玉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内容的构建[J].理论经纬,2017(06).

[5]胡莉莉.浅谈核心素养下语文考核机制与课程评价[J].语文教研视点,2017(09).

[6]冯平.评价论[M].东方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周冰(1994—)女,聊城大学文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学科教学(语文),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论文作者:周冰

论文发表刊物: 《青年生活》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评价体系探究论文_周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