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论文_吕雪莲

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论文_吕雪莲

(四川省蓬安县城东路小学校 637800)

摘要:音乐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阵地,音乐课堂设计是音乐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重组教学内容,做到张弛有度,形式新颖。让学生的身体和思维“动”起来,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策略;提高效益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了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即通过音乐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等。要实现这个总目标,音乐教师除要认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精心组织学生音乐实践活动以外,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音乐课堂设计”上,在“备课”上要下苦功夫。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设计上应考虑内容是否贴切?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环境的创设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形式是否新颖?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怎样体现?教学是否能真正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等。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教学设计:

一、音乐教师要认真解读《音乐课程标准》,明确音乐教学的目标。

课标提出:3-6年级的教学目标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设置,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1-2首”,这就明确了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家为目的的,而是为了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素质,完善学生的个性,在音乐教育中陶冶情操。我认为,音乐的备课设计,虽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只要做到了以上要求,一节音乐课,至少会成功80%。我在教学设计中,除了目标明确,内容贴切外,主要在激趣、师生互动、完善学生个性方面考虑得多一些。

二、音乐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和童谣。

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努力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训练学生的节奏时,我把节奏融入游戏中,用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我告诉学生,节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于是我发动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学生一下子就来劲了。如动物的叫声、汽车的声音、机枪声、叫人名字的声音、敲门声、心跳声、脉搏声等等,都是小学生熟悉的节奏,能够较好激发学生兴趣,只要加以引导,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 敲门的声音XX X;剪头发的声音 X X | X X;心跳声 X X . | X X. 名字为三个字的叫名声XX X为两个字的叫名声X X等。再如,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我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如钟摆摇(的嗒的嗒)、打机枪(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等,这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我觉得,音乐是“动”的艺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音乐课堂设计时,尽量让学生的身体和思维“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在师生互动当中,分享学习的知识乐趣。

如在《草原牧歌》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蒙古”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多渠道感受蒙古歌曲的风格,目的是让上本节课的序幕在一种学生纯自然的感受下拉开,而不是老师强加上去的,老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引领者。课的开始,我利用视频片断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蒙古音乐,本节课的主线让学生感受弦乐、舞蹈和歌曲,通过学生欣赏、模仿、表演等来完成,让他们感受到遥不可及的民族音乐原来就在身边。对于学生的创作与表演,我从来不求完美,但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让学生在开心的氛围下,真正体会到蒙古音乐的特点,在体验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学习音乐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

三、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学最讲究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还应考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我认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然后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内容,通过激趣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音乐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

对于音乐的学习,学生有着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教师不能干预学生的感受。如果用成人的眼光审视,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只能使学生陷入困惑的境地。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首曲目,有的学生认为好听,有的认为不好听;一个舞蹈动作每个学生表述的意义不一样。音乐感受和音乐体验有必要让学生整齐划一吗?学生哼唱两下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曲,教师有必要怒不可遏吗?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和表达个人的情绪。所以,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对于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处,应巧妙运用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期待,进而化为一种积极的行为。

最近,我在腾讯网上看到一则报道: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想,正是因为有一种寻找标准答案的心理,让学生的想象力流失了。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教孩子寻找标准答案,束缚他们独立的思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都不允许孩子有异常的想法,慢慢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总之,在学科教学特别是音乐教学中,不必整齐划一,让小学生有更多的个人空间,让他们多做白日梦,或许会让孩子保留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孙丽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年04期

[2]黄梦蝶;浅淡小学音乐课中愉快的教学情境的创设[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韩金金;浅谈小学生活化音乐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4]付俊娟;新课标音乐教学几点小议[J];新课程(教研);2011年02期

[5]凌红;谈新课标下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5期

[6]张丽;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教育导刊;2006年12期.

论文作者:吕雪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论文_吕雪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