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石油与美国海湾政策_海湾战争论文

海湾石油与美国海湾政策_海湾战争论文

海湾石油与美国的海湾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湾论文,美国论文,石油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石油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能源,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美国是世界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石油生产国,然而美国生产的石油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不得不大量进口,进口的石油又主要来自海湾地区,因此确保海湾地区的油路畅通便成了美国海湾政策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

一、海湾石油与美国对它的依赖

海湾地区共有8国,这些国家不仅扼守亚、非、 欧三洲的汇合处,而且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自1908年伊朗率先开始生产石油以来,到海湾战争前该地区已累计生产石油235亿吨。 海湾地区的石油产量在70年代末期曾占世界总产量的34%,近几年虽然面临世界石油消费量减少、世界其他地区石油出口增加、人为限产保价及战争的破坏等因素,海湾的石油产量仍占世界石油产量的28%,出口量大大超过拉美和非洲的总和。在许多国家的能源供应中,海湾石油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在1989年,它提供了日本石油进口量的84%,在西欧和美国也分别达1/2和1/3。70年代以来,尽管世界其他地区陆续发现了许多巨大油田,海湾石油在世界石油总储量中仍占一大半。目前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的66%。沙特、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和伊朗的石油储量在各国中名列前茅。伊拉克是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当初它吞并科威特不仅在于扩张领土,增加财富,使其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经济强国,而且在于借机控制中东石油,成为海湾最大产油国。如伊拉克夺取了科威特的石油资源就等于占有世界近20%的石油储量,就能控制海湾的石油权,左右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和价格,这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来说是个极大的威胁。

美国是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国,50年代中期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个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国家。60~70年代石油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为45%左右, 1973 年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占77 %, 1985年首次出现能源消耗超过能源生产的局面。1973年石油危机后,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但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始终占很大比重,1991年石油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达41.3%。美国自70年代后石油的消费量急剧上升,产量却不断下降,1980 年每天进口石油530万桶,到1994年增至810万桶。1991 年美国的石油进口量首次超过国内产量,1994年进口量占石油消费总量的50.9%,而进口石油中从海湾进口的石油在消费总量中始终占有重要份额。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来自海湾主要产油国的石油约占美进口石油总量的27.2%,1995年从海湾进口的石油占进口总量的44%。美国自杜鲁门时代以来一直将海湾视为其经济的“生命线”,称任何外部力量想控制海湾的企图都将被看成对美国切身利益的威胁,为此美不惜使用军事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随着欧洲的统一,华约的消亡,美更加认识到中东作为欧洲侧翼和能源基地的战略意义。90年代初,美国带头打海湾战争的目的正是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并借此“构筑冷战后的世界新秩序”。美国和伊拉克都把战争的目标瞄准中东石油绝非偶然,因为中东是世界最大石油宝库,在一定意义上说,谁控制了中东石油谁就掌握了左右世界经济命脉的筹码,故海湾战争实际上是一场争夺海湾石油权控制的战争。1996年8月31日, 伊拉克袭击并占领北部库尔德重镇埃尔比勒后,美国立即于9月3、4 日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真正目的也是为了石油,因为伊拉克库尔德人聚居地的石油储量占伊石油总储量的60~70%,石油年产量更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90%。美国扶持伊库尔德人和伊政权的反对派,目的是为了“消除对西方经济命脉——海湾石油产地的威胁”。

二、美国对战后海湾政策

1996年1月海湾战争结束5周年之际,美国人表面上对当年未能把萨达姆赶下台而耿耿于怀,而暗中却不无高兴,因为正是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和伊拉克的每一次军队调动给美国驻扎海湾提供了理由。伊拉克的战败不仅使美国保住了海湾油路的畅通,避免了能源危机可能对美国经济带来的冲击,而且使美国在海湾站住了脚。美国对战后海湾的政策具体体现在军事、外交和经济三个方面。

1.以向海湾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为名维持美军在海湾的军事存在。美国出兵海湾蓄谋已久,苦于一直没有机会。以往因苏联在该地区与美争夺以及阿以矛盾所引起的广泛的反美情绪,使美一直不能如愿。美国早在70年代就成立了以海湾地区为作战区域的美军中央总部,但该部设在美国本土,未能在中东找到立足之处,海湾战争给美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首先,苏联因国内动荡自顾不暇,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采取了“合作”的态度。其次,伊拉克侵科激化了阿拉伯国家的内部矛盾,促使一些阿拉伯国家向美靠拢。布什政府抓紧时机出兵干涉,大大增强了美在中东的军事影响。海湾战争后,美继续利用这些有利因素,特别是海湾国家在安全上的忧虑,进一步加强与它们的安全合作,以谋求美在该地区的长期军事存在。美官员称,只要美在海湾危机后能在军事上站住脚,其政治影响也将扩大,今后在中东的发言权也将大大加强。

美国防部于1995年5月7日公布的《美国对中东的安全战略报告》不仅把中东地区视为其全球安全战略的重点,而且把中东地区列为它可能要在全球同时打两场战争的地区之一。美认为其在中东地区面临三个挑战和威胁:“敌对国家”——伊朗和伊拉克的威胁;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的威胁;该地区人口增长、都市化和就业问题恶化,将来可能出现的资源纠纷。美在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是其中东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美在1994年10月出兵对付伊拉克军事集结后,就开始有计划地实施一项长远的军事部署,主要做法是增加用于海湾地区的军费开支,目前在美国防部26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中,用于海湾地区的费用达500亿美元; 向海湾出售军火,提供军事培训,以提高海湾6国各自的防卫能力; 帮助海湾合作委员会提高集体防御能力。1990~1993的美国向海湾国家出口400亿美元的军火,占海合会6国进口军火的57%。此外,设法保持美在海湾地区的强大军事力量。海湾战争以来美国借教训伊拉克为名已向中东调动部队两次,前年8月31 日在伊拉克军队袭击伊北部埃尔比勒附近的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的阵地后,美国以对付伊拉克为名又向海湾大举增兵。目前美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2.3万人,包括20多艘军舰、2艘航母和200多架战斗机。除此,美还与海湾6国签署了“进出”协议,即遇到紧急情况,美军可以使用港口及事先准备的军事基地。前年年初美又在卡塔尔、沙特和阿联酋集结重武器,以对付两伊。9月17 日克林顿又签署命令向科威特派兵3000名。美国防部长佩里对此直言不讳:“我们的目标首先是保护我们至关重要的战略利益……保护海湾石油的自由流动。”

2.在外交方面力图谋求中东的和平与稳定以维护其石油利益。为使海湾地区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局面,美坚持不懈地促进阿以和谈。在促使巴以达成自治协议,约以签署和平条约以及叙以保持谈判的过程中,美化解了以色列与这些阿拉伯国家,尤其是与巴勒斯坦的敌对关系,同时保护了以色列的安全利益。在美看来,冷战结束后,只有保持中东和平与稳定才能保障美在中东的石油利益,而阿以结束敌对状态是实现中东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条件。布什政府为缓和阿以紧张关系首次提出了“土地换和平”的主张,强调既要促使以色列获得安全和承认,又要使巴勒斯坦人获得合法政治权利,在客观上给以色列在被占领土问题上造成一种压力。布什政府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在阿以间穿针引线,而不具体介入。这样既掌握了主动权又避免“背包袱”,希望以此建立一种以温和阿拉伯国家占主导地位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均势,同时向二者提供经济、军事援助,以维持该地区的力量均衡。克林顿政府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继承和发展了“中间人”的作用。克里斯托弗前国务卿先后十余次穿梭于中东各国之间,协调巴以关系,推动叙以和谈。以色列新总理内塔尼亚胡上台后克林顿迫不及待地邀请他访美,以劝说以新政府继续中东和平进程。当然克林顿政府在具体行动上改变了不介入的做法,开始积极插手中东事务,如提出在叙以达成协议后派美军驻扎在戈兰高地维持和平,向海湾国家施压要求其对两伊采取强硬立场等,以减少海湾地区的动荡可能给美地区安全利益所构成的威胁。

3.经济上继续对两伊进行制裁,推行双重遏制政策。美为了拖垮伊拉克和遏制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不仅带头制裁两伊,而且鼓动盟国制裁两伊。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在海湾的主导地位,美利用伊拉克没有完全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和伊朗战后军事实力得到恢复及其一直存在的“地区霸权主义”问题,竭力鼓吹“两伊威胁”和推行“双重遏制”。1995年12月海湾首脑会议前夕,克林顿总统致函海湾6国首脑, 要求他们继续对两伊采取强硬立场。当联合国有关国家提议解除或部分解除对伊经济制裁时,美国和英国竭力反对。美声称,即使伊拉克完全销毁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仍将力阻联合国放松对伊的制裁。伊拉克现政权的继续存在是美国的一块心病,然而美国又找不到搞垮它的良策,因此只好借助联合国的制裁措施,希望以此使伊拉克的经济崩溃,激起民众的怨愤,从而推翻萨达姆政权。针对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扩充军力的动向,美一方面增兵海湾,另一方面拨款2000万美元用于颠覆伊朗的活动。美在海湾的军事存在,旨在控制世界能源基地,扩大武器出口,维护其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

三、美国的海湾政策所面临的阻力

美国的海湾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东安全战略”的构想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

首先,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已对海湾地区的稳定构成威胁,引起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不满,仇美情绪不断高涨。伊朗和伊拉克公开指责美国军队的存在破坏了该地区的稳定。美军事人员在海湾的安全受到挑战。1995年11月和1996年6月, 美军设在利雅得和宰赫兰的军事专家团营地发生大爆炸,造成几十名美军死亡。“海湾猛虎组织”声称,如果美国人不尽快离开那儿,他们将继续采取行动。

其次,美国继续对两伊实施制裁和“双重遏制”在国际上已越来越陷于孤立。海湾战争期间的盟国已公开提议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连英国也开始在私下和伊拉克接触,商谈有关石油工程和项目,以免失去伊拉克的市场。阿曼、卡塔尔、阿联酋等国认为,伊拉克多年受到制裁,国力已大大削弱;伊朗经济实力下降,多年来同海湾国家相处和睦,因此反对参与“双重遏制”,它们甚至还要求解除或部分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在过去的两年中,阿曼和卡塔尔的领导人还多次表示,没有伊朗和伊拉克的参与,海湾的安全与稳定难以实现。可见,这些国家很担心美国的遏制会导致另一种局面,那就是促成两伊和解和结盟。海湾战争时,萨达姆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把争了8年的领土拱手送给伊朗。 如果两伊联手对付美国,伊斯兰世界将对海湾合作委员会表示不满。如果两伊数年后恢复了国力,并结成联盟共同主宰海湾,那对海湾国家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去年年底联合国终于同意伊拉克用石油换食品,不少海湾国家着实松了一口气。不过,科威特和沙特担心一旦禁运解除,伊拉克就会重返世界石油市场,出口75~100万桶原油, 那时油价将会出现波动,欧佩克将不得不重新确定石油配额。去年9月3、4 日美国对伊拉克进行导弹袭击后海湾战争期间形成的反伊联盟正式瓦解。阿拉伯国家纷纷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也发表声明反对美国。出于宗教原因,阿拉伯国家也不希望看到伊拉克的社会复兴党垮台,萨达姆继续执政还能维持对国内什叶派穆斯林的控制,如果在伊南部出现一个伊朗的什叶派神权政府,那会使沙特、科威特和巴林等国的什叶派穆斯林闻风而动,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三是中东和平进程受阻,海湾各国的局势本身动荡不安,美国谋求的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难以真正实现。由于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采取强硬立场,最近又一意孤行在东耶路撒冷兴建犹太人定居点,巴以和叙以和谈目前已陷入困境。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兴建犹太人定居点的行为严重刺伤了巴勒斯坦人民,巴以关系跌入低谷。另外,由于以色列拒绝从希布伦撤军,巴自治进程远远落后于规定的时间表。不管是在以色列还是在巴勒斯坦内部,以巴利益的调整都遇到了很大阻力。在以色列,很多人反对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总共625 平方公里的领土全部归还给巴勒斯坦,以色列国内的犹太激进分子更是不断制造恐怖事件,1994年的希布伦惨案和1995年11月拉宾总理的遇刺正是这些人所为。

在巴勒斯坦内部,由于两年来巴以和平协议并没有给巴勒斯坦人带来生活安定和经济繁荣,不满情绪高涨,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等乘机掀起反对巴以谈判和反对阿拉法特的波澜,暴力活动不断升级,加深了两个民族间的仇恨和不信任,刺激了以色列反对派势力的增长。因此,巴以双方只有尽快克服内部障碍,才能在具体问题上达成协议,推动和平进程。

四是海湾国家在防务、边界上的纠纷和内部动荡也影响海湾的安全和稳定。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将两伊视为主要威胁,纷纷向美国寻求保护,而伊朗则反对美国、埃及与叙利亚参与海湾防务,这些都阻碍了海湾国家改善关系。在过去的一年中,沙特同卡塔尔、卡塔尔同巴林之间、伊朗和阿联酋之间、伊拉克和科威特及也门和厄立特里亚之间领土纠纷此起彼伏,虽未演变成大的冲突,但小的磨擦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五是俄罗斯在海湾的影响力日益增加,对美独霸海湾的企图构成威胁。俄罗斯利用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反对联合国通过美提出的惩罚伊拉克的议案,俄罗斯不满美国以唯一的超级大国的身份把自己的条件强加给别国的做法。为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俄罗斯说服伊拉克承认科威特的主权和伊科边界,同时提请安理会遵守停火决议并解除对伊拉克的石油禁运。俄罗斯为争夺伊拉克市场同西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俄罗斯还增加了对海湾地区的武器销售,意在与美国进行抗衡,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尽管俄罗斯目前因忙于国内而对海湾事务无暇顾及,但美国确已担心俄罗斯重返中东会“改变这个地区的安全均势”。

四、未来趋势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10年,海湾地区拥有的巨大石油财富将满足世界上一半的需求,届时它在美国的石油进口量中的比重将达65%。目前美国的石油产量约为3.68亿吨,按此产量,其现已探明的石油尚可维持开采10年,假如若干年后美国的石油资源趋于枯竭,那么海湾地区将是其主要的石油供应基地。因此,维持中东的和平与稳定,确保油路的畅通仍将是今后美国政府海湾政策的主要内容。克林顿继续执政后,其“中东安全战略”将不会有任何改变,美国会继续推行其维护石油利益的策略,因为对美国来说,海湾石油是其经济的“血液”。

标签:;  ;  ;  ;  ;  ;  ;  ;  ;  ;  ;  ;  ;  ;  

海湾石油与美国海湾政策_海湾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