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 要】目的 研究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自2016年7月~2017年6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并符合诊断标准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前,末次用药后4h和12h各采血一次,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抗Xa因子活性、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抗凝血酶Ⅲ。结果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一定的增加;抗Xa因子活性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提升(P<0.05);D-二聚体浓度在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后明显减低(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常用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每日两次,可以获得持续有效的抗凝效果。
【关键词】低分子量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凝血;纤溶系统;影响
现阶段一些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的研究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即区域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凝血系统激活造成了血栓,而血栓形成即为一个复杂的过程[1]。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病人因为长时间内膜受损,同时凝血系统激活,通常此类病人会出现全身性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进而导致机体高凝状态并持续一段时间。而低分子量肝素有着一定的抗血栓功能,同时具有出血副作用小等特性,在临床被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的治疗[2]。文章将以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自2016年7月~2017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包括3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上述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4.6±6.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及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24例GRACE评分未超过108,属于低危级别;19例GRACE评分为109~140之间,属于中危级别;7例GRACE评分超过140,属于高危险级别。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都接受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应用ACEI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双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并严格糖尿病饮食,同时以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根据患者体重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每次100IU/kg,每隔12小时应用一次,连续应用7天。
1.3.检测项目
未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前、末次用药后4h及12h各采血一次,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抗Xa因子活性、抗凝血酶Ⅲ、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及血浆D-二聚体。应用ACL-3000 Plus凝血分析设备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抗Xa因子活性、抗凝血酶Ⅲ、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应用发色底物法进行测定;血浆D-二聚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配对数据通过t检验。当p<0.05时表示认为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2.结果
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以及抗凝指标的影响如表1所示。
抗凝血酶Ⅲ活性最后一次用药后较用药前提升(P<0.05),不过其比值没有大于正常值。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改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低抗凝血酶Ⅲ状态,使其达到正常水平,进而确保低分子量肝素和抗凝血酶Ⅲ结合。在最后一次用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之用药前有一定的增加,不过其延长没有大于常规值的两倍;低分子量肝素用药后抗Xa因子活性显著提高,且P<0.05。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改善。
3.讨论
目前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以及抗凝指标影响的研究并不多。很多研究认为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不显著,抗Xa因子活性增加[3]。
一些研究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状态及机体的高凝状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4]。伴随凝血系统的激活,凝血因子的抗原和活性发生改变,而且从凝血酶激活至血栓形成的每一过程都有特定的凝血标志物的产生,在静脉血中可检测到[5]。例如:抗Xa因子、凝血酶生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断、纤维蛋白单体抗原以及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抗Xa因子活性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说明在这类患者中存在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6]。国外研究人员发现,90天内死亡或再梗死的AMI患者D-二聚体等浓度显著升高。纤维蛋白肽A的升高是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致命性心脏事件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10天内D-二聚体浓度持续波动于一个较高的水平[7]。
而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低分子量肝素对血浆凝血酶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具有特别小的影响,在最后一次用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之用药前有一定的增加,不过其延长没有大于常规值的两倍;低分子量肝素用药后抗Xa因子活性显著提高,且P<0.05,此次研究测定了低分子量肝素两次注射最长时间间隔后抗Xa因子活性,结果显示低分子量肝素每次100IU/kg,经每天两次皮下注射,能够获得长时间的抗血栓效果;D-二聚体浓度在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后明显下降,且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活动性血栓形成,会直接导致继发纤溶活性升高,而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扼制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活动性血栓形成。
低分子量肝素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其机制现阶段还没有深入的研究,不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渗透至内皮组织,因此促进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而溶解纤维蛋白。抗凝血酶Ⅲ活性最后一次用药后较之用药前提升,且P<0.05,不过其比值没有大于正常值。而以上结果显示,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改变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低抗凝血酶Ⅲ状态,使其达到正常水平,进而确保低分子量肝素和抗凝血酶Ⅲ结合。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常用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每日两次,可以获得持续有效的抗凝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兰英,吴永贵,毛海萍,安业浩,彭文兴,李欣,曾牡华,陈惠珍;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年01期
[2]谢瑞芹,王凤飞,都本洁,都军,张玉华,李荣华;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年01期
[3]钱光荣,焦宝珠,王明英,朱翔,张向明;透析前注射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6年05期
[4]王鹂;魏陵博;彭敏;丁书文;戎冬梅;解毒通络法对血栓形成大鼠AT-Ⅲ活性、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血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刘丰,张瑞霞,杜南进,吴剑芸,曾峥,吴新达,蒋业胜;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2期
[6]周正彪;邱平;段力平;王庆秋;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在肾功能衰竭伴出血倾向患者血透中的应用[A];201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7]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薛燕;肖荷妹;王艳飞;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N];医药经济报;2014年
论文作者:柏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肝素论文; 分子量论文; 心绞痛论文; 不稳论文; 凝血论文; 活性论文; 血浆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