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论文_商涛

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论文_商涛

辽宁省彰武县林业和草原局 1232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随着工业化产业长时间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森林荒漠化问题与植被裸露面积逐年递增的环境问题,这给国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因此,保护环境势在必行,防沙治沙工程作为国家近年来提出的林业战略转变主要措施之一,不仅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植被;治沙造林;技术应用

引言

干旱、半干旱沙地的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光热充足固然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而干旱缺水、风蚀沙埋、土壤瘠薄和盐碱较重等,又是不利于林木生长发育的各种限制因素。因此,造林治沙的问题多,难度大,治理沙地采用通常的造林技术措施,往往成活率、保存率都很低,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小老树”,甚至早期衰败死亡,达不到预期目的。各个干旱沙地的自然条件差距很大,造林治沙的技术措施也各有不同,以下就干旱、半干旱沙地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展开探讨。

1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西北大部分、华北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西北部,主要包含新疆大部分、甘肃、陕西北部、宁夏部分地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和辽宁西北部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复杂、光热充足、雨热通期虽然有利于林木的健康发育,但是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会加大风沙发生的可能,降水时空不均匀不利于林木生长,因此,历年以来,该地区的造林工程发展困难,林木存活率和保存率较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关键是实现对雨水、地下水的充分利用,从而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水资源支持。

2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

2.1设立沙障治沙造林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搭建屏障的形式来进一步降低风速,增加沙面的粗糙度,从而有效防止了风沙对苗木的侵蚀。在造林之前,可以实施乔灌混交造林,以此来阻止沙丘向前移动,也可以在流动沙丘的迎风坡种植各类固沙植被来减少流沙的移动。另外,沙障还有沙柳、沙蒿密植式沙障、黏土沙障、稻草草绳式沙障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集水造林技术

集水造林主要是指对天然降水地表径流利用为基础的,以降水的合理时空分配为手段,实现对光、热、气、养资源等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林木的健康生长。在干旱的气候中,林木的生长对土壤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林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改善土壤环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需要将径流调控技术和蓄水保摘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2项技术的结合来提升对降水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土壤的有效水供应时间,促进林木健康成长。

2.3截干栽植固沙造林技术

先将植被地上部分的大部分枝干截去后再栽植,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地上部分在成活过程中的水分蒸腾,还能够将水分和养分集中在靠近地面上的2-3个芽上,从而达到调节植苗成活的目的,另外这种造林方法还有利于根系萌发时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从而降低地上部分耗水,实现收支平衡,有利于苗木的生长。通常截干的高度需要根据植被苗木的具体情况来定,一般留干长度跟根颈的距离为20-25cm,截植时留干跟地面的高度最好为10-15cm。

3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苗木培育技术措施

3.1苗木全封闭造林技术

苗木全封闭造林技术是在受农业启发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苗木全封闭造林技术主要是指在培养高活力苗木的基础上,应用苗木叶、苗木芽保护剂、苗木根系保护剂等新材料、新技术,来让苗株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苗木全封闭造林技术应用的具体表现是苗木地上和外界环境的隔离,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减少水土流失。

3.2膜、根部注水技术

(1)覆膜。利用塑料覆膜裁成一定宽度覆盖在造林地上。覆膜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而且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都有明显提高,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3%~5%,起到集水和保水的作用。虽然增加费用,但能省水、省除草和灌溉等用工,经济效益显著。(2)根部注水技术。 在树木根系附近用铁钎子穿孔至根系分布深度,然后把注水管顺入孔中注水,相隔一定距离再穿孔,再把注水管顺入孔中注水。利用这种方法不仅节省水分,而且水分能够达到根系分布层,根系得到水分,林木生长迅速,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这种方法经济并易于推广。

3.3菌根菌育苗造林技术

菌根主要是指高等植物根系在特殊土壤真菌的浸染下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系。在林木生长过程中一旦菌根形成就会快速扩大到宿主植物的根系上,由此增强植物生长的抗逆性,提升植物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从而让植物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更好的成长。

3.4容器苗造林

造林前1~2d停止灌水,否则运苗当中容易破碎。流动沙地设沙障造林,需沙面稳定后栽植,干旱的夏季,每株随栽随浇水2.5~5kg,雨季造林可以不浇水。据调查:6月1日栽植的容器苗,当年10月13日观测,梭梭柴成活率50%,平均高38cm,根系深72cm,花棒成活率70%,平均高60cm,根系深82cm。因造林后没有缓苗过程,所以生长量大于一般植苗造林。

4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吸水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高吸水剂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农业部门研究出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国才开始对高分子吸水剂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高分子吸水剂是一种吸水力大、保水性强的高分子物质,产生的水分一般不能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挤出,而且还能够确保植物充分吸收和利用水分,为植物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支持。(2)沙地径流造林和滴灌节水造林。从经济角度来看,可以通过采取以下2种方式来充分利用水分,即在能够产生径流的区域应用天然径流,在不能够产生径流的区域前期应用滴灌措施,通过滴灌操作促进地表结皮的形成,在出现径流之后依靠天然径流完成对植物的灌溉。在经过实践调查发现,应用滴灌操作系统之后,大扁杏、无刺大果沙棘、樟子松的成活率达到了90%。(3)根部注水技术。根部注水技术主要是指在树木根系周围应工具进行穿孔操作,穿孔深度为根系最深位置,在穿孔之后将注水管顺入到孔中进行注水操作,每间隔一段距离之后来回穿孔操作,一直到将注水管顺入到孔中,完成注水操作。根部注水操作不仅节省水资源,而且还能够让水分充分进入到根系的多个分布层,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

结语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得以立足与生存的基点,因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防沙治沙工程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一环,对着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可持续都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应受到全社会人民的重视与瞩目。为了能够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健康成长,文章从治沙造林技术措施、苗木培育措施、节水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等方面思考怎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发展,旨在能够在充分利用地区植被和资源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林木生长。

参考文献

[1]杜安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信息提取研究[J].城市地理,2017(12):67-68.

[2]牛登礼.滴灌节水技术在山丹县干旱半干旱区造林中的研究与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7,46(11):41-43.

[3]衡理.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树草种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6,37(6):48-53.

论文作者:商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5

标签:;  ;  ;  ;  ;  ;  ;  ;  

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论文_商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