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何锐

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何锐

泰安市地理信息中心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确工程测量与误差控制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测量与误差控制效率的高低,是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的关键因素。分析工程测量中的误差原因及防范措施意义重大。

关键词:工程测量;误差控制技术;建筑施工;应用

1导致工程测量误差出现的原因

1.1操作误差

1.1.1水准尺操作误差

进行工程测量时的立尺人大多为临时工。根据水准勘测结果显示,尤其是:注重立尺人的水准尺操作,这对于最终的测量结果有直接影响。强调水准尺操作除了是一项影响因素外,有时也属于决定因素,这主要是由于操作误差和外界条件影响产生的误差与水准尺操作存在较大的连续,而立尺人的专业水平决定了水准尺的操作情况。特别是立尺人的工作态度对测量成果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1.1.2水准尺的倾斜误差

当水准尺垂直于视线左右倾斜时进行观测,结合望远镜十字丝就能够轻松地观察且纠正。而当水准尺的倾斜方向与视线方向达成一致时就难以观察到。不管是前倾还是后倾都会使尺上的读数增大。这是因为读数的大小受到了尺的倾斜角和尺上读数的大小的影响,尺的倾斜度增加会使得尺上读数变大,给读数造成的影响更大。水准尺的倾斜误差Δa=a(1-cosγ)。当γ=3°、a=1.5m时,Δa=2mm,根据此判断,这种影响需要重视。一般情况下立镜高度为1.7m,则Δa=2.33mm。尺上有圆水准的需要保持气泡处于中间位置。字需要时采取摇尺法,将尺的上部于视线方向前后移动,以最小的读数为准。若地面坡度较大则要把尺子扶直,对尺的最大读数进行限制。

1.2外界条件影响产生的误差

在观测过程中所处的外界自然环境,如地形、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射、交通状况等因素都会给观测结果带来各种影响。而且这些因素随时都有变化,由此对观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也随之变化,必然使观测结果带有误差。由于地形复杂、周边建筑物较多,通视条件不好就会带来观测误差;温度的高低变化会影响仪器的正常状态,比如气泡居中就会不稳定,而使光线产生不规则的光,大气透明度会影响照准精度;风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仪器的颤动上,立尺者扶不稳扶不直,从而造成观测误差;在城市的主干道、地域繁华的商业街,由于车辆的来回穿梭、人流的涌动,也会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准性和时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仪器设备误差

观测者在工程测量时主要利用测量仪器设备来得到观测数据,但是由于不同测量仪器的精度和使用要求存在着差异,其最终的测量结果也有着不同的准确性,误差大小也各不相同。在工程测量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的项目的技术来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若采用低等级仪器则难以达到高级测量的标准。若采用6″精度的全站仪做控制导线的效果要明显低于6″精度仪器的效果。在进行水准测量式要以水平作为其前提条件,结合水准管气泡位置居中达到这一目的。由于人体机能有限,在观察气泡居中与否时凭借眼睛观察就无法达到严格辨别气泡居中位置的作用。加上水准管中的液体与管内的曲面存在磨擦和粘滞的效果,通常把该类误差称为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水准管的内壁曲面程度决定了这种误差的大小。在测量仪器的配套设备的选择上,针对梭镜的对中问题,水准尺的刻划常常会对对观测的准确性带来影响。

2工程测量及其误差质量控制措施

2.1放样工作质量控制

放样施工是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放样施工误差过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施工质量事故。因此,在控制放样测量误差时,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从而在提高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放样误差控制应该在±0.000以下部分(地下室)、±0.000以上部分(塔楼)。但是针对特殊部位放样(电梯、设备基础、复杂曲线构造)则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1)地下室开挖。在地下室开挖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欠挖或超挖等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观察基坑沉降和坍塌。如果在观测过程中发现边坡出现裂缝和沉降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观测次数,以确保地下室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2)地下室轴线放样。地下室首层轴线定位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必须用钢尺详细测量并记录其误差值,以确保轴线的准确性。一般来说,轴线放样施工主要是利用全站仪放样地面控制点,这样既节省了施工时间,又保证了放样施工的准确性。3)针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放样施工,大多采取三点后方交会定点的方式。在建筑主体结构出了±0.000后。施工人员应该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通过将控制点引测至事先预埋的钢板上,进行角度和边长的复测检测,以确保建筑主体结构放样施工的准确性。4)针对建筑特殊部位进行的放样施工。在进行建筑特殊部位的放样测量时,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利用数学关系,详细的计算施工放样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同时根据工程施工要求,使用CAD等工程软件绘制测绘图纸,最后将相关数据制作出数据表格,以便于实地放样施工时使用。5)在进行实地放样施工时,不论采用哪种施工方法,施工人员必须使用平面控制点仪器进行定位,并在确定仪器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才能开始放样测量工作。

2.2控制网测定误差控制

施工人员在进行平面控制网测定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严格的按照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选择最佳的控制点位置,确保所选择位置点的高程满足现场观测的要求。2)测量控制网前,施工人员必须按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自检,直到仪器设备误差被确定在允许范围内,才能开始测量工作。如果仪器和设备的误差超过极限,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而且由于测量结果的误差也会对后续施工产生不利影响。3)在测量观测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采取固定仪器、固定观测员、固定观测线路的三固定原则,开展观测工作,才能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4)在进行控制网测定时,应该根据测量要求,尽可能选择温差变化较小的环境,这样才能降低温度对仪器设备正常运行产生的影响,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2.3标高投测控制

1)在主体结构施工前,要考虑楼层整体沉降,水准点可适当提高5~10mm。

2)地下室土方施工阶段,底板、梁底的土方开挖,控制好标高尽量避免扰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垫层和地平浇筑过程中,可用牵线、插钢筋浇筑厚度,避免混凝土超量。

3)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模板标高控制线和楼板浇筑标高控制线控制在负误差范围内。测量楼板模板标高控制线时,将控制线抬高3~5mm,这样可以抵消楼板在浇筑过程中的沉降。确保了间隙高度。同时,也有必要将测量精度提高到2mm以内。

4)施工层间的标高传递,可采用悬挂钢尺代替水准尺的水准测量方法进行,也可通过全站仪投射标高,实际操作时2种办法可以结合使用。传递点的数目,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确定,至少2个点。传递的标高误差不应大于3mm。

2.4垂直度控制

1)每层主体的垂直度用全站仪检查,在模板支模调整结束后,逐一检查每面墙、每个柱子,确保将其控制在误差范围内。

2)随着层数的增加,对于建筑物整体的垂直度,需定层数、定时间、定位置对其进行检查,对于误差部分,在后续楼层中做相应调整,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垂直度并满足规范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造成测量误差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中,为了避免误差过大则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除了需要增加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外,还要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技能,从多个方面展开工作确保测量能具备较高的精度。

参考文献

[1]屈文毅.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放线误差控制技术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8,32(11):91-93.

[2]程亮.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误差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风,2018,(21):134.

论文作者:何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何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