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蛇吞象”的杨元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蛇吞象论文,杨元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石破天惊:2004年12月8日,杨元庆领导的联想集团,以总价17.5亿美元收购美国IBM 的全球PC业务。
和许多少年得志人士的壮怀激烈不同,33岁就坐上联想集团副总裁和联想要害部门— —PC部总经理位置的杨元庆,加盟联想之初,自己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不是仅凭兴趣做事
就像杨元庆初到联想本想搞研发却被分去做销售,在当初看来,不是一个理想的安排 一样,杨元庆上高中最大的愿望是学文科,后来,之所以在高考第一志愿上报上海交大 计算机系,第二志愿报浙大计算机系,第三志愿报的还是计算机系,是受母亲一个朋友 坚信计算机是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
“我们那个年代,自我意识还不像今天的年轻人这样强烈,我自己总是被安排去做原 本并不是太感兴趣的工作。但我的性格是做任何事情都认真去做,力争把它做好,而不 是仅凭兴趣去做事。”
直到杨元庆从上海交大计算机系毕业考上中国科大计算机系研究生,杨元庆还矢口否 认自己在念本科的时候渐渐喜欢上了计算机。“当年报考科大计算机系研究生,没有立 即找工作,完全是一种求上进的表现。”
那段生活尽管简单,但却在他的性格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我读了两个学校,学的 都是计算机。交大相对来说比较严谨,注重逻辑思维,学生就是为了一个好成绩,也比 较听话。而科大就更自由,更开放。科大的学生雄心勃勃,而且有主见。我觉得这两种 方式都需要,对我都有帮助。”
成长中影响最大的两个人
杨元庆认为对他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有两个:一个是他的父亲,一个是联想总裁柳传志 。“父亲培养了我严谨、坚韧的性格以及勤俭节约的习惯。而柳总则对我能力的培养和 思想境界的提升帮助很大。另外,柳总关于‘站出画外看画’、‘鸵鸟的理论’以及‘ 如何顺利实现新老交替’等对我影响都很大。”说起柳传志对自己的影响和帮助,杨元 庆好像总觉得自己没有枚举充分。
杨元庆的性格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敏捷却又内敛、刚硬却又含蓄。他有一种过人的 智慧,但却并不善于与人沟通。他在行动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强烈的霸气,锋芒毕露, 对任何事任何人,包括对他的老板柳传志,都是一副坚决、固执和不肯妥协的态度。但 在表达思想的时候,他又露出一丝羞涩。他在公开场合讲话总是显得不够自信,因而带 着难改的口头语:“我觉得……我觉得……”,或者“这个……这个……”。以当时情 形来看,柳传志身边的年轻人中,有很多比杨元庆更聪明、更机敏、更善于表达,也更 早地进入公司的权力核心。但是毫无疑问,他是当时公司里面业绩最为突出的经理之一 。
其实,让柳传志终于对杨产生强烈印象的原因不是他的业绩,而是一件偶然发生的小 事。那一次柳传志给他打电话,说要派他去夏威夷参加惠普的全球代理商大会。杨回答 :“最近销售的事情特别多,如果实在忙不过来,能不能换具体管业务的杨立斌去?” 正是这一刻让柳传志大有感慨:“当时出国风非常盛,无论谁有了出国的机会都很高兴 。杨元庆是早想要出国的人,但是他却说让别人去,而且他的口气特别自然,漫不经心 的,绝没有给你一个感觉,好像他有多高的风格。这个电话给我很深的印象。”
了解柳传志的人都知道,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任人唯才”的。他曾有个经典的 表述在公司流传很广:“假如有一个人本分老实但没有能力,另外一个人很有能力但不 大老实,那么我要用谁呢?用后面这个。我宁愿再找一个人来看着他,也要让他发挥才 干。”一定是这些年的很多事情让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会对杨元庆的一件小事 发生如此大的兴趣。也许正是从这一天起,杨元庆在柳传志的“接班人序列”中,排到 了第一位。
树立信任和信誉
1994年3月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部总经理的背景是1993年联想第一次没有完成既定的目 标,联想上下震动很大。当时国内计算机界也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有人撰 文担心“联想还能撑多久”。
此时,担任CAD部总经理的杨元庆恰逢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深造的机会。柳传志起先也 同意杨元庆出国学习,以便今后更好地为联想服务,但1993年底的危机促使柳传志下决 心立即起用杨元庆。
不到30岁、从来没有过经营PC经验的杨元庆突然要接手一个急待起死回生的部门,肩 上的担子可谓沉重,所承担的压力也可想而知。回想当初,杨元庆说:“我是一个不怕 压力的人,喜欢挑战,喜欢竞争。我对自己有信心。另外,我做事情喜欢轻装上阵,从 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尽管现在的杨元庆可以很潇洒地如此这般慷慨陈词,但他当 时的心情一定没有此刻轻松。
上任伊始,杨元庆首先着手建立起信任和信誉。这里所指的信任和信誉包括在领导和 员工中建立起信任和信誉,也包括在客户和代理商中建立信任和信誉。
“联想PC以前既做分销,又做直销。那时代理商不太信任我们。”为此,杨元庆在199 4年里跑遍了全国所有的大区,为理顺流通渠道而奔波。
对内,杨元庆重新组建大PC事业部。杨元庆将与微机有关的一切权力集于一身,调动 公司的所有资源。他把归在他名下的三百多人一举削减三分之二,只留下一百多人,个 个都是精兵强将。
杨元庆在公司的年轻人中有一大批支持者,但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两位元老的支持,5 0岁的曹之江和年纪更大的袁宝玑情愿给年轻的领袖当助手。这两人都是技术上的出类 拔萃者,也是新生一代连接过去的桥梁。杨元庆始终称他的两位助手为“老师”。在杨 元庆统帅微机事业的最初两年里,这两个人的支持非常重要。因为杨元庆把许多事情都 交给他们去照看,包括最为重要的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而他自己则倾心尽力地建立全 新的销售体系。那些日子,他只要对“曹老师”和“袁老师”说一声“后面的事情请你 们多管管”,就可以放心地走遍全国。
紧接着提高员工工资,每季度兑现一次奖惩,一改过去奖惩兑现滞后的情况。提高员 工工资和每季度兑现一次奖惩一直坚持到现在。杨元庆说:“联想的工资在国内企业中 是领先的,三到五年内,我们要做到在国内人才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力,可以从外企中 挖人。”
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关于自己对联想最大的贡献是什么,这是一个极其敏感和难以回答的问题。杨元庆以 联想“惟才是用”、“提拔青年人才”来应答,流露出了他机敏和善于思考的一面。
这样一个回答至少传递出了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杨元庆为联想老一辈开 拓者大胆任用年轻人树立了信心,或者说,至少加强了他们更多地起用年轻人的信心。 这为联想更多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创造了很好的氛围。第二层意思是,杨元庆是一个例子 。联想中的年轻人,只要埋头苦干都可以取得像杨元庆这样的成就。杨元庆的存在标志 着联想愿意更多地起用年轻人。
“我绝不会说联想PC是我杨元庆做出来的。”但如果杨元庆给了联想一个任用年轻人 或者说加强了联想任用年轻人的机制,一种氛围,那么,这可能要比多卖出几台PC重要 得多,深远得多。
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界,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感觉可能要比其他行业 更为强烈。一方面“压力逼着杨元庆进步”;另一方面,杨元庆坦然地说:“对于联想 而言,企业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联想现在不是人才富裕的阶段。只要是人才, 联想就能创造出他施展才华的机会。”
作为一个成功者,杨元庆对比他更年轻的青年人的评价是:“他们更富有个性,但由 于时代的原因,他们的吃苦精神和韧性差一些,容易浮躁,急于求成。”他对他们的忠 告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堂堂正正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杨元庆的领导方式是身体力行。他认为,必须了解下属从事的工作,并在他们遇到问 题的时候,能给予他们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对下属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否则 ,当下属遇到问题的时候,除了严厉地批评他们之外,你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会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