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用犊牛的饲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犊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生犊牛的饲喂准备 1.新生犊牛的护理 犊牛出生后,立即用清洁毛巾擦去口、鼻、耳内的黏液,擦干牛体。天气寒冷,气温较低时应烘干其身体,为加速血液循环用于抹布擦拭身体。当犊牛呼吸微弱时,应进行人工呼吸;挤出脐带内潴留的血液,距腹壁基部约5毫米处剪断脐带,断端浸泡于7%~10%碘酊中1分钟;出生后30~50分钟喂给第一次初乳,喂量约2公斤,喂5~7天;犊牛称重,填写出生记录,对新生犊牛建立档案。 2.做好耳标、耳号等标记 准确地给母牛标记是配种、产奶记录、免疫接种的基础。标记分永久性和非永久性两种。永久性的有烙印(酸烙、碱烙、火烙及液氮冻烙)、花纹图及耳印;非永久性的方法有颈圈、标记漆号。 目的是防止牛伤人或伤害其他牛。7~30天去角,烙铁或20%火碱,破坏角基细胞。去角方法有:电烙法,对30日龄前的犊牛电烙去角;苛牲钠(钾)灼烧法,用于1~3周龄的犊牛,对较大犊牛和成年牛可用凿子或锯去角。 4.单圈饲养法 将刚出生后的犊牛在单独的犊牛饲养栏内饲养,是一种个体饲养方式。一头犊牛从出生直到断奶,始终在一个圈舍内饲养,其优点是:圈舍通风,空气新鲜,光线充足,运动自由,可增强犊牛体质,提高抗病力。犊牛始终单独饲养在一个牛栏内,避免了与其他牛互相吸吮、接触的机会,减少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可降低犊牛发病率。保证犊牛的进食量,避免了相互抢食现象。便于发现病牛,便于治疗和观察,对发病犊牛能起到隔离的作用。圈舍较小,便于清扫和消毒,有利于对疾病的控制。圈舍结构简单,建设成本费用较少,一旦疾病暴发,圈舍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可将犊牛栏消毒后移植于新的场地,便于犊牛饲养地的更新。实践证明,犊牛单圈饲养法,对于控制犊牛大肠杆菌的发生,降低犊牛脐带炎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犊牛的管理要点 确保犊牛在出生1小时之内吃到2~3.8升初乳,如有必要,使用胃管或奶瓶喂奶,并保证初乳的质量。在出生12~24小时内,应给犊牛饲喂3~4次初乳,每次大约2升。2日龄犊牛成活率要达到95%(犊牛出生重量与其以后的产量之间没有相关性)。饲喂牛初乳应做到定时、定量、定人、定温(初乳温度平均38℃),实践证明饲喂数量、质量、第一次饲喂时间和饲喂初乳持续时间,都是相当重要。 三、出生到断奶阶段管理方法 1.管理目标 从出生到断奶死亡率要少于2%;断奶前,犊牛精料采食量最小要达到1千克/天;瘤胃功能逐步完善;平均日增重要达到700克以上,日增重与头胎单产呈正相关。 2.该阶段变化特点 极易发生一些疾病感染,比如肺炎、腹泻、肢瘫和败血症等;对不利环境的适应性差,体脂肪沉积少,死亡率较高;初生牛犊在瘤胃发育完善前,基本不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犊牛生长主要在瘤胃功能发育完全后和干饲草、开食料饲料的采食。 3.饲喂方法 饲喂开食料及优质牧草要在出生5~7天以后开始,因为开食料的采食是功能性瘤胃发育的关键;犊牛在第二周就应该从开食料中获得适当数量的养分。为了鼓励犊牛采食开食料,从第一周开始就应该让犊牛自由获取水和富含营养、适口性好的开食料,直到断奶为止。保证鲜奶的质量(杜绝酒精阳性奶、抗生素奶、低脂或低蛋白奶)。但是过多的饲喂牛奶,将延迟开食料采食的发展和断奶日龄。在炎热(寒冷)气候条件下,每天供给2~3次凉水(温水)有助于抵抗热(冷)应激且促进开食犊牛提高饲料采食量;如自由饮水,则犊牛在出生后第一个月就能饮水4.9~7.6升/天,因此要提供大量干净卫生的饮水;新鲜的水对犊牛生长和干饲料的采食是必需的(营养物质溶剂、温度调节剂和渗透压调节剂),水槽应方便犊牛接近,离地面不高于71厘米。在断奶和转群之间允许有一周间隔,应在断奶1~2周后,等犊牛适应断奶的应激反应后再转群。断奶推迟往往是由于瘤胃及网胃发育不良从而造成瘤胃发酵不当引起的,若犊牛开食料磨得过细,不利于瘤胃内乳头状突起或网胃的发育。一般干草要切成2.5厘米长,并与犊牛开食料以1:10进行混合。干草比例超过10%将影响开食料的采食。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奶牛饲料管_犊牛论文
奶牛饲料管_犊牛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