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论文_杨昕涛

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论文_杨昕涛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六农场水务局 黑龙江虎林 158418

摘要:随着社会新时期的到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数量与规模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农田水利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建设工程,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的快速进步。鉴于此,文章结合理论与实践,对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深入探讨其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几点促进农田水利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农田水利;问题;原因;发展对策

前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建立农田水利发展新机制。在简要分析我国农田水利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新时期农田水利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财税政策、劳动力配置、法制环境、工程技术、土地经营制度等方面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农田水利工作方针、管理体制、投入责任、统筹机制、能力建设、法规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1.新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水利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

目前很多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性能方面出现问题,对此理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标准,加上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也不完善以及养护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都直接影响到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出现老化等现象。尤其是针对经济不发展的地区,在资金投入也存在不足,加上组织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从而都阻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2.农田水利设备与技术薄弱

新时期下的农田水利设施仍然保持着上世纪50年代的特色,所以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弊端。通过调查,在现有的农田水利中,一部分水利工程设施标准化程度低、严重老化等,所以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抗早排涝的能力较弱。此外,灌溉技术落后也是新时期农田水利发展存在的一项突出问题。截至十一五来,我国农田水利的衬砌率仅25%左右,漏、冒、滴、跑等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在技术上的缺陷,大大降低了农田生产效益,给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统收统支”政策,在这一政策时期,国家中央财政部门设立了农田水利事业费,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但是“分灶吃饭”后,中央财政出现了艰难,所以无力顾及农田水利建设。而“分税制”后,财政对农田水利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设经费逐渐由地方政府承担,而大都政府为“吃饭财政”,因此也无法对农田水利做出较大的投资,逐渐形成了“国家靠地方,地方靠农民,农民靠国家”的形式。

1.3.缺乏新的农田水利管理机制

一方面,新时期下,我国农田水利缺乏新的保障机制。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水利建设主要是由集体投资或政府出资,所以农田水利发展势头较好。但是改革开放后.传统的兴建模式发生了改变,不再由政府完全出资兴建

水利,所以水利工程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而且农村存在“只用不管”的心理,所以限制了农田水利的发展与建设;另一方面,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在新时期下,我国农村水利不仅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而且缺乏大量专业的水利管理人才,所以在农田水利投入使用中,设施得不到良好的维护,技术得不到全面的改进与创新,进一步限制了农田水利管理的效率与发展的速度。由于社会就业环境发生了改变,所以农村生产的人口比例下降,在新时期下不再依靠“挣工分”度日,所以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比例大幅度增长,而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因此农民也无积极性来发展农田水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新时期农山水利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确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方针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公共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农山水利工程建设,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而对于农山水利工程的建设是需要根据我国的基木国情和工情所决定的,对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农山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进一步促进农村的发展,确保人民的正常粮食需求,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需要政府引起高度重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山水利建设中政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财政收入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需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有效作用。另外,在政府的资金引导下,需要采取更加合理的决策方法,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上述以外,还可以加强大激励政策力度工作,加强优惠力度,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农山的建设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资金紧缺不能成为忽视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原因,但是资金确实农村水利建设的基础,而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对于自身财政资金的紧缺,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来源的方式解决水利建设方面的问题。例如:体制改革,将水利工程管理的国有体制改革为股份制管理体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鼓励当地一些富农或者是多个农户进行资金投入,最后在工程完成后,共同获利。同时,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监督管理,特别是针对一些偏远地区让农民自己进行监督,提高日常管理的力度四。

2.2.发挥领导作用,完善宣传普及

知识宣传和普及是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开展的第一个步骤,因为接受才会去运用和支持,特别是对于普遍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群众,政府部门更需要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对群众各方面的用水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提升自身在群众中的信任感;同时针对节约用水问题,政府部门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即通过日常办公过程中的节约用水行动,普及和带动广大群众加入到节约用水的队伍中,从而保证水资源的利用率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农田水利是一项以公益性为主的系统工程,要抓好这项工作,离不开政府主导,也离不开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工情所决定的。农田水利作为提高与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政府的主导作用日益明显,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财政收入不断提高,政府应当而且

有能力发挥主导作用。但是我国农田水利点多量大面广,由政府包办不现实。此外,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采取更加民主的组织决策方式,农民有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在激励政策的引导下,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社会有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应尽快确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农田水利工作方针。

2.3.规范农田水利管理体制

一方面,规范建设管理。可以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条款进行进一步细化,使农田水利人员进行管理时有法可依,而且还应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产权,使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投资人可以享受其带来的权利与利益。另一方面,改革管理体制。可以明确各项管理责任体制,使农田水利管理中的事项与问题都能落至实处。并且还应对农田水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使农田水利管理人才趋向专业化,也能够使农田水利技术人才在科学的管理体制下协同管理人员做好农田水利建设以及管理工作。

结语

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命脉,所以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农田水利建设正是一种通过科学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设备。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还需要长期的普及和改革,这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于明.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4(11):135.

[2]程秀禄,杨秋燕.分析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09):313.

论文作者:杨昕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论文_杨昕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