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 江苏常州 213100
【摘 要】目的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展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效果作出分析和总结。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其中男7人,女3人,给予其进行观察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在 对10例出现病变的患者中进行处理之后,成功治愈的患者有8名,成功率达80%,且手术成功的患者在术后三天时间内于病变血管处的疼痛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且皮温有所增高。结论 介入血管成形术在治疗时对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和截肢等时间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并且该疗法具有微创、恢复速度快、可反复进行的优点,且介入手术失败还可对患者进行传统型外科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疗法;临床疗效
在现如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并且常规的药物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对下肢缺血症状进行根除,在经过血管病变扩散之后,并不能开展外科搭桥手术[1]。但是,介入治疗针对该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得到了相对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其中男7人,女3人;综合分析后其年龄在70~83岁范围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59.3±3.7)岁,所有患者均患有明显的胫后动脉和足后动脉消失,皮温下降,肢静息痛,且具有间歇性跛行的临床症状。通过CAT对患者所患疾病确诊之后,股动脉或髂动脉狭窄患者有4名,膝上动脉闭塞或狭窄患者有3名,腘动脉病变合并股浅动脉闭塞或狭窄患者有3名。其中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有5名,合并血脂粘稠的患者有6名,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有4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4名。术前踝/肱指数(ABI)的平均值为(0.39±0.17)。
1.2 方法
对患者使用顺行同侧股动脉穿刺法,并且将肝素通过导管鞘注入,把导管置于患侧股浅动脉进行顺行造影,待确定闭塞或狭窄处的程度后,给予一定的压力增强使得造影更明显,将导管头置于闭塞处附近,使用超滑导丝来进行试探性的开通,随后将导丝与导管配合进入闭塞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开通成功之后,使用直径不同的球囊(2-6mm)通过压力泵在病变处进行扩张之后造影,在这期间发现血管形成夹层或者狭窄程度大于62%便可植入血管支架。支架一般选用直径大于正常管径的五分之一,长度在病变长度的40%至60%之间。
2 结果
2.1 对所有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比较
对10例出现病变的患者进行手术之后,成功治愈的患者有8名,成功率达80%。其中3名膝上动脉闭塞或狭窄患者均成功治愈,在开通血管后使足背动脉从搏动消失状态恢复为复搏状态,并且在半个小时内患病肢体的皮温有明显好转,成功率为100%;3名股浅动脉闭塞或狭窄患者均成功治愈,成功率为100%;4名髂动脉病变患者中有2名患者成功治愈,成功率为50%。手术未成功的2名患者的单侧髂动脉病变半长度大于八厘米股浅动脉闭塞,使得行内膜下成形术不成功,仅进行髂动脉处治疗。
2.2 治疗情况于并发症基于8名手术成功患者的比较
8名手术成功的患者在术后三天时间内于病变血管处的疼痛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且皮温有所增高。其中7名患者疗效显著,对开通失败的2名患者及时送往骨科进行截肢手术,在术后一个月和三个月,血管再通率在60%和50%,这期间需要保持病变血管处于通畅状态。在进行手术后的一周中,ABI为的平均值为(0.89±0.14)。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逐渐增加且以老年人居多,年龄达75岁以上的患者其发病率要高达20%,该疾病能很大程度的引发患者出现下肢慢性缺血坏死症状[2]。在全身性动脉硬化闭塞疾病中下肢动脉缺血是一种主要表现,其具有病变范围广的特点,据统计大约有10%的患者在没有采取血运重建进而出现截肢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一定的威胁[3]。而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多通过动脉穿刺进行,常以股动脉处作为穿刺路径,也可以选择桡动脉或者肱动脉。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优先选择顺行穿刺,因为该方法能够通过对导管导丝扭控力的增强,将操作过程缩短,并且给手术增加了一定的成功率[4-5]。通过研究对比,介入血管成形术在治疗时对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和截肢等时间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并且该疗法具有微创、恢复速度快、可反复进行的优点,且介入手术失败还可对患者进行传统型外科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瑞鹏,戴维.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8):62-63.
[2]刘惠娟.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3]骆曦图,杨澄宇,刘正军.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2):2440-2442.
[4]张冰沸,吴爱萍,刘志刚等.经皮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05):58-60.
[5]殷世武,潘升权,项廷淼等.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38):60-62.
论文作者:戈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患者论文; 闭塞论文; 动脉论文; 下肢论文; 动脉硬化论文; 血管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