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_国企论文

论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_国企论文

论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行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资本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认为,搞活国有资产,进而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行质量,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综合国力提高的关键。要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重视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国有资本运营的管理水平;实施债务重组,降低国有资本的负债水平;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增强国有资本的市场竞争力;强化行业管理,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国有资本运行质量和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保科技开发和技术进步,提高国有资本的技术含量;强化国有资产产权与责任约束,激励国有企业改进经营,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行质量。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国有资本占有较大的份额和比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我国资产总量中,如何将“家大业大”的国有资产搞活,进而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行质量,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综合国力提高的关键。国有企业低效运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宏观政策不配套的原因。要从根本上扭转国有资本低效运营态势,全面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与思路。

一、重视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国有资本运营的管理水平

国有资本运行中出现的“宏观报喜、微观报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尚没有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自身素质提高的关键,而是热衷于国家给优惠政策、放权让利,仍把搞活企业寄希望于政府身上。由此导致企业内部以改革替代管理、以包代管现象非常突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松懈、规章形同虚设,跑冒滴漏严重,管理水平日趋下降。应该指出,国有资本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国有企业是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直接创造者,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实行科学的管理。从邯钢的经验看,其要旨在于通过建立“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机制,把国有资产与生产资料的使用、经营、管理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让职工通过当家理财来激发其主人翁的责任感,这就从根本上抓住了企业管理的核心。

当然,就多数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另一方面要通过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规范职工的无序(视)管理规章及过度分配倾向行为。为此,在企业内部管理上,(1)狠抓质量管理。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重中之重的观念,抓紧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强化产品质量监督,实行产品质量否决权。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同行业产品发展动态、质量信息,紧跟国际潮流,切实打好提高产品质量的翻身仗。(2)狠抓市场营销管理。国有企业在“经营机制”欠灵活的条件下,在与其他经济成份企业的竞争中,除了必须具备质优外,尚要有良好的营销策略,建立密切跟踪市场的营销网络。一些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后能迅速崛起,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靠的是建立自己牢固的营销网络(如长虹集团、春兰集团、海尔公司等),而多数国有企业则面临着产品积压、销售不畅等难题,恰恰也在营销网络以及市场开拓方面“慢半拍”,由此导致部分国有企业产品资金——货币资金这一难题难以逾越。(3)狠抓降耗节流(开源节流)管理。产品质量优良、销售渠道畅通,但如果材料、能源消耗水平高,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等期间费用大,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则企业仍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为此,国有企业内部应建立财务结算中心,有效地调整和利用现有生产要素。(4)狠抓产品结构调整。在企业内部应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经销网络(部门),所有经销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的观念,一切围绕市场转,使企业在产品品种、花色、规格创新等方面领先一步,占有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总之,在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亏损的企业中,明确加强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至关重要的。尔后再具体分析每个国有企业低效益、国有资本运行质量不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尤其需狠抓质量、成本两大否决权与市场营销体系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国企扭亏增盈的关键。

二、实施债务重组,降低国有资本的负债水平

目前,对于国有企业巨额债务形成的原因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中的一种观点认为“拔改贷”是主要原因。但据有关资料显示,“拔改贷”资金占国有企业总负债的比例只有4%左右。因此,即使把由于“拔改贷”形成的债务全部改为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增加企业的资本金,国有企业的负债水平也不会降得太多。所以,应当明确,在“拔改贷”中所形成的债务是国有企业巨额债务形成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企业内部积累机制与约束机制弱化、“投资饥饿症”等才是主要原因。

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已成为银企改革的难点,一方面对于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实施兼并、破产制度,按现行兼并、破产政策,要么对银行贷款利息实行挂帐处理,本金分5年或6年归还。要么债权人摆在安置职工、国家税收等分配程序后面,使银行业所能分得的剩余资产所剩无几。为此,银行既愿意让那些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破产,又担心破产会涉及其权益,故对国有企业的破产持较“谨慎”的态度。在此背景下,转变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以及改国有银行为商业银行这两大难题均难以顺利推进。

根据债务重组的思路,对国有企业债务的不同类型实施债务转投资、转股权等,分别重组为国有资本金、银行金融资本金、企业法人资本金和个人资本金等。这对于降低国有企业债务水平有较大的功效。但是,如果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得不到根本的转变,企业积累和自我发展机制不能生成,那么,即使按上述方式重组后的国有企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仍进行资本低效益扩张,必然又会形成新的债务负担,故在债务重组中,国有企业要把债务重组与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债务重组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应建立市场主导型的企业积累模式,以提高企业资本有效运营为契机,降低国有资产负债率。

与此同时,要加快国有存量资产的流动,鼓励通过合资、联合、兼并、转产、嫁接改造以及剥离企业的社会负担等方式,加快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动,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资产在流动中得以增值,并在流动中降低国有资产负债率。

三、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增强国有资本的市场竞争力

要解决我国国有企业因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地区经济格局对利益驳动所造成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分散投资等问题,实现国有资本规模化经营,单纯依靠现有地方、部门、所有制利益主体所进行的“修补性”结构调整是不够的,因为不同地区、部门、所有制利益主体一方面可以通过行政性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又极易引发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分散投资“热潮”。因此,必须采取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由股份经济运行机制来协调不同投资主体利益的矛盾。在股份制内部,各投资主体在资产量化重组的基础上,依其所占有的份额享有不同的所有者权益,分别行使其所有权;当重新组建的公司、集团经济运行效益不佳时,各利益主体(含个人股东)可以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改换企业法人代表或授权法人代表,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约束经营者的不良行为,为国有企业发展注入生机。

同时,在国有企业内部,通过股份经营形式,还可以为不同行业和相近行业或关联度较度大的企业间进行资产重组、壮大国有企业的经营实力提供有力的保障。如海尔集团从1984年亏损147万元到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61.2亿元、创税利4.7亿元、创品牌价值(无形资产)77.36亿元,在集团经营过程中进行的资本扩张,通过兼并盘活6.9亿元资产,吸纳员工上万人。集团由“船小换头快”发展成为“船大顶风浪”,靠的是发展大集团、大公司战略,走的是进行资产重组、资本扩张的道路。

四、强化行业管理,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国有资产运行质量和效益

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现行管理体制下,已创立了不少行业协会,但这些协会受行政干预的影响,多数已异化为各地区、各部门、所有制的附属组织,已不具备有行业协会所具有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职能,并在冠以行业协会的幌子下从事其“换汤不换药”的改革“措施”。

因此,加强行业协会的管理,其立足点应基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部上进行,即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指引下,有效地引导和分流、鼓励和限制、培育和扶持各经济实体(微观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今后国家对各类经济实体、各类投资主体应以间接管理为主,发挥国家在社会职能管理方面的功效;而具体的微观协调、管理等任务则由行业协会来组织、实施和监督。

发挥行业管理协会的职能,关键在于为本行业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为此,(1)加快法制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的运行规则。目前我国法制建设中所固有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状况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已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加强法制建设,除了必须抓紧制定旨在维护公平竞争、正当竞争的法规外,更需抓紧对已出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的落实,以及打击假冒伪劣、侵权的力度,使违法经营者受到应有的惩处。(2)促进公平税赋体系的形成。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由原来的55%下降到现在的33%,虽然名义上与三资、个体私营企业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由于国有企业长期执行较高的所得税政策,企业的发展基金、后备基金普遍不足,而且三资企业还有地方优惠政策,如特区、开发区一般上缴15%的所得税;另外,近年来实行股份制改造而上市的上市公司也是上交15%的所得税。在上市公司采取高溢价发行、筹集大量无息资金的同时,对大量的国有企业也存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3)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问题。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所特有的“职工只能进不能出”的弊端,使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负担离退休职工生活及下岗、待业再就业等安置问题,加上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还承担办学校、幼儿园、医院等社会职能,使国有企业包袱甚重,难以轻装上阵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开展公平竞争,导致国有企业效益低下。因此,今后国家应逐步创造条件,分离国有企业的职会职能,使国有企业专司其应有的职能(创造利税),同时在改制企业中,应逐步剥离其社会化职能;在离退休职工生活福利方面,应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把企业负担的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由社会保险机构统筹;企业富余人员的就业安置,除了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上岗前培训、创办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等途径分流外,也应由政府制定有效的就业政策加以解决。总之,由微观管理变为行业管理,行业性组织在承担其应有职能的同时,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则应以政府事务为主,把政府应该管的事情管好。

五、以市场为导向,促科技开发和技术进步,提高国有资本的技术含量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除了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滞后外,还有另一致命的弱点就是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导致产品更新换代慢,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化为产品科技含量的竞争。为此,要使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加大科技开发与科技投入的力度,推动国有企业技术进步上一个新台阶。

1.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

除了要通过深化改革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企业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在企业内部则要着力培育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机制,使企业真正认识到技术进步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国家创造更多税利以及增加职工收入的需要。今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没有经营效益甚至亏损的国有企业,将难以再得到政府的优惠保护,职工收入的提高,只能与企业效益结合在一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后,职工只能转向社会保险机构领取保险金;医疗费用也只能从社保统筹金中得以解决。因此,每个国有企业要真正树立起一种“忧患意识”,企业职工在观念要由“要我搞技改”向“我要搞技改”转变,增强技改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努力形成一种微观企业积极求发展、宏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的良好经营环境。

2.加大国企技改投资的力度。

要拓宽国有企业技改的资金来源,从单纯依靠银行贷款转向多渠道筹资。除了政府把“拔改贷”形成的债务转化为国家资本金外,在企业内部,一是要开源节流,即从增效益的途径着手,从企业增加收入中多提积累、多投入于技术进步上,这是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要提高企业留利中用于生产发展基金的比重以及实行加速折旧等办法,创造条件多筹措资金;二是广拓外来资金用于技改。如嫁接外资改造国企、合资、合作等。或以城区土地置换资金用于技改,或创造条件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增加国有企业技改资金来源的广度和深度。

3.选准技改项目,提高技改质量。

要针对我国企业在技术改造中存在的诸如投资外延化、引进项目选择偏差、缺乏可行性论证等问题,从着力提高技改质量入手。企业要有技术改造的意识和多渠道筹资的本领,但也并非是筹资越多,技改项目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个企业都要搞技改,如果对一些产品缺乏市场或已形成买方市场产品的生产企业,应从宏观上采取扶优限劣政策,加速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使产品能够尽快上一个新台阶;而另一些企业则应采取限时转产的政策,不能把有限的技改资金投入到无效益、缺乏产品市场需要的企业上,否则既会浪费有限的社会资金,又会使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顺利进行。

4.技改与引进、消化与吸收相结合,加速企业技改后产品的国产化进程,缩短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差距。

5.技改同企业改组相结合。

要根据优劣势企业各自的特点和技改需要,引导企业之间通过兼并、破产、转让、参股、联营等方式,利用劣势企业现有存量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主要为土地、厂房、部分设备等)与优势企业结合,也可以由优势企业以部分增量资金注入劣势企业,并由前者对后者进行“接管”等方式,使存量资产得以搞(盘)活,走出一条改造促改组进而提高国有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途径。

六、强化国有资产产权与责任约束,激励国有企业改进经营,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行质量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老板”缺位,导致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弱化,加之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国有企业实行“以包代管”,使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弊端日趋显现,企业的产权约束及责任约束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致“四自”机制一直难以确立和形成。

加快国有企业产权与责任约束机制的形成,必须:(1)严格以《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组建由国家控股的“多元控股体系”,明确各投资者包括国家股、金融股、企业股、个人股各自所占的比重或份额,并在债权转股权的资产重组中,加大金融业和个人(含外商)的投资比例,使职工真正成为“老板”,以逐步降低国有企业中国家股的比重。必须明确,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个人之间相互持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来业主的持股份额,国家股只要具备了事实上或实质上的控股地位,就能体现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从而在产权上强化各投资主体对资产经营的约束,克服“老板缺位”所造成的人人都是所有者,人人都不关注资产经营的状况;(2)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所赋予企业自主经营的权限,逐条具体抓紧落实,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在此必须明确国有企业也是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因此既然给国有企业“权”,就必须明确其“责”,这样才能实现权利和义务的结合,企业发展才能建立在既有发展动力又有发展压力的基础上;(3)强化经营者、职工持股者的责任约束。既然国有企业的产权约束是明晰的,经营者和职工又是持股阶层,那么,其经营目标就应转变为追求利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经营策略就应以市场为中心,强化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此外,在公司制企业中,监事会成员(含国家股的派出代表)也应强化对经营者、职工的责任约束,对委托——代理关系中有关国有资产流失、资产运营低效的状况加以监督,如经营者玩忽职守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应追究其法律、经济责任;经营者不善于经营导致国有企业亏损的应就地免职,并在媒体上公布企业和经营者的名单,经营者不得“易地做官”等。与此同时,对企业经营效益显著提高,国有资产运营质量不断提高的经营者和职工,应给相应的奖励,使责任与利益真正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国有企业努力改进经营、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质量和效益。

标签:;  ;  ;  ;  ;  ;  ;  ;  

论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