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自由与历史生成
——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独特阐发
张欣光/山东华宇工学院
摘 要: 在《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一书中,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所彰显的特性包括劳动、社会性、意识等进行了独特解读,但他认为人的特性并不完全等同于人的本质,通过特性无法获得对人的本质的完整认知。因此其最终的理论指向是将具体历史阶段的、现实的人的本质与抽象的、恒定不变的人的本质置于一个统一的视野,即不断生成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对人的本质异化现实的揭示和对马克思自由概念的解读彰显了马尔库什的这种理论基调。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异化 自由 历史
一、人的本质在现实中的异化
作为批判资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异化在马克思那里是与人的本质密切相关的概念,在此之后的理论家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认识都必然离不开对其异化理论的解读,马尔库什也是如此。
棉织物以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穿着的舒适性,深受大众喜欢。为了追求时尚,生产商会制造出各种独特风格的棉产品,这就需要对棉织物染色。传统的染色工艺流程先纺纱接着织布再染色,新型的染色工艺流程为先染棉条接着纺纱再织布[1]。两者相比,后者色差小,节约水电,污染小,同时可以缩短生产周期。纺纱时可以采用有几种颜色棉不同比例混配,满足消费者对色彩多元化的需求。
马尔库什认为,人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在此过程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属性、意识属性等仅仅是作为人的本质的所具有的、相较于其他构成人的本质的元素来说更为突出的特性体现,绝不是人的本质的全部内涵,更不能将其等同于是人的本质。真正能够把握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应该是这些特性所彰显的、哲学意义上的特质,即这些特性的应然状态:生产在马克思那里不仅仅是人与自然交换以保证人的生命存在的方式,更是表现为人对自身能力的形成、发展直至占有的过程;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在因为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构成的社会关系中,因此“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关系的总和”[1],人作为社会性存在物,只能在社会中才能保证自身的正常生活;意识对人的来说是天然的人的属性,个人意识与社会整体意识、人作为类的意识表现为统一的。
胰腺炎患者应戒烟[34]、禁酒。少食多餐,每天至少进食一餐正常脂肪饮食,在饮食期间同步服用胰酶制剂。患者应每年监测一次维生素水平,按需补充。对于合并骨质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患者应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以上,马尔库什在哲学——人类学意义上分析了马克思人的本质的构成要素,但其认为因为异化事实的存在,这种哲学——人类学意义上的人的本质的构成要素被抽象、片面化,失去了作为完整的人的本质特性的应然意义:个体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被异化为雇佣劳动,即仅仅被视为是一种获得工资而被强加于人的活动,而在这种意义上的劳动,在马克思看来是应该被消灭的;人的社会性不再是作为集体的人的表现,人所处的社会将人降低为商品生产的环节而成为孤立的、原子化的存在物,这种异化社会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是一幅描绘他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描绘他的真正的类生活的讽刺画”[2];意识从出现起就自然地是属人的,但随着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人在此基础上所拥有的日常经验的意识成为异化的社会的附属品,作为社会意识的意识形态也成为脱离社会的、异化的意识,因而是虚假的。这样异化通过对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深化影响了整个社会,成为一种总体意义上的社会现象。
同时,马尔库什指出这种能力的获得是一个积累过程,就历史发展看来,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方向是积极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具体历史阶段作为自由个体的人已经形成,处于“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4]的人并未完全达到人的消极的自由,而积极的自由更是无从谈起。具体说来,资本主义社会将人从原始的集群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却使人成为孤立原子化的个体,人的个性和自由的表达在这种“解放”的过程中被扼杀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束缚。而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为真正人的自由的出现和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因为共产主义为人本质力量不受束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马尔库什强调,达到人的真正的自由并不表示可以脱离具体的社会规定性,而是表现为作为集体一员的个人可以在给定的可能性以内和谐的实现自身,之前那种处于异化阶段的、异己的物质力量真正成为属人的。
正是基于作为人的本质特性的劳动、社会性和意识在哲学——人类学意义与处于异化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所实际表现出来的巨大差异,马尔库什认为人的本质中确实存在不受具体历史阶段影响的、固定不变的特性来保证人的历史进程,但不应该以此将人的本质认为是那些“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的、不变的特性的集合”[3],因为在他看来,即使是在人的本质中具有不变属性的特性也并不等同于人的本质。
马克思在早期探讨人的类本质内涵时认为人类存在的重要表现就是人的自由,也就是说人将自身看作是自由的存在物。马尔库什分析了这种自由概念。
二、人的本质的自由属性
另外,马尔库什强调,上述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期式的考察方式显然不能得出人的本质的历史集合式结论,但也不能以此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一种在彻底的历史相对主义上的思考。原因在于即使在异化到达普遍化顶峰的资本主义社会,其仍然因为具有积极属性而有存在意义,即将它视为一个消灭异化前的必由阶段而纳入人类的整体历史进程,直到共产主义,因为在共产主义的异化成为一种肯定人的真正本质的过程。因此,马尔库什认为对人的本质的考察要置于这样的视域中,即将人的本质中变与不变的特性视为一个统一体在不断生成的历史进程中考察,这一进程是连续的而非断裂的。马尔库什将这种考察视角视为“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的钥匙”[3]。
他认为马克思的自由包括两种含义:人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改变或摆脱原始的生物性限制或者社会性制约的方式获得个体的个性,这种限制或制约的规定性成为人意识活动的对象被人为的改变。无论是从具体的人看来,还是对人的历史的考察,这一过程都意味着人在进行的是超越自身的活动,不断消解人面对的各种束缚,进而有意识的转变自身原有的本性以获得解放自身的能力。这种通过解放自身获得的、个体意义上的自由在马尔库什看来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自由。真正的、积极意义上的自由应该是人通过改变自身限制和束缚后达到的积极结果,即人可以“掌控和支配自然力(外部自然)和人自身的本性”[3]。之所以说它是人的真正的自由,原因在于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亦或是作为整体的人,这种能力都是人的创造性和本质力量的体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可能性。
由于跨境资金流动指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需采用X-12-ARIMA方法对各项目跨境资金流动指标进行季节调整。由于对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后不改变原序列的协整关系,而且有利于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所以在建立模型前,对跨境资金流动指标进行自然对数转换,但由于金融账户跨境资金流入(IJR)与流出(OJR)数据存在正数和负数两类数据,因此本文借鉴卜林等(2015)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以上两项指标直接进行差分变换,然后使用Eviews8.0对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三、人的本质的历史生成
正是以这样的逻辑,马尔库什找到了真正能考察人的本质的领域,即人类社会。这种社会不是与人对立的、异化阶段的社会,它不是单个人机械相加所组成的,而是由真实的、历史的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社会这样一个整体视角出发,人的历史被理解为一个连续且统一的过程,但其结果却成为看似矛盾的过程:就社会整体看,整个历史无疑是朝着人的普遍性和自由不断发展的进步的过程,但相比整体意义上的社会发展,个人却显示出与社会不同步的发展过程,即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异化导致人的抽象化、片面化,就个人视角来看,这明显是退步过程。
马尔库什认为,人的本质中存在的因为历史而变形的特性与那些稳定不变的特性是人类作为物种的统一性和特殊性在历史中的明确体现。马克思从来不以揭示每个人所具有的不变的特性来证明人的存在的具体性,因为在他看来,正是由于人拥有历史才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体的人,脱离历史的人只能是抽象的人,而人的真正本质则被这一过程抽象掉,得到的仅仅是人的那些抽象的、不变的特性。也就是说,历史与人的存在及其本质之间是一种不可逆的证明。进一步来看,人的真正本质应该彰显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即人通过“创造和形成自身的主体性”[3]的活动来推动人的自由和普遍性发展的过程,而这种创造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就是人历史的占有前人的成果,这种占有体现了人类历史的连续性也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连续性。因此,马尔库什认为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必然要将其与人的社会历史进程联系起来。
正因为社会整体性发展趋势与个人阶段性现实状况差距如此巨大,马尔库什认为,这种处于不断生成的人的本质过程,即摆脱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的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化和真正的自由的进程在异化的现实社会也就是当前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完成,而只有在共产主义的发展实践中才能逐步展开。
通过对马尔库什这种历史生成的过程性分析可知,在他那里并不追求人的本质的哲学概念,而是旨在揭示人在现实中因为异化的存在无法实现人的自我解放、完成向人的本质的复归这一事实,进而他认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最终应该是一种实践理论,即将其看作是共产主义革命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四、结语
虽然马尔库什的理论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存在一定差异,但就其理论诉求——致力于用自己的思想揭示当时代人的现实问题并试图找到一条可行性的实践路径——而言与马克思是一致的。他在学术早期立足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从马克思本人著作出发对其人的本质思想进行思考并得出了新的认识,这彰显了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中的人道主义内涵,以自己的理论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一种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正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乔治·马尔库什.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M].李斌玉,孙建茵,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