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中学 264200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或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那么,对于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给信息技术课堂插上德育的翅膀。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道德等问题。”信息技术课要始终渗透有关德育培养,有意识地利用有关案例,创设与德育有关的认知冲突情境或安排相关探究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观念,要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伦理道德和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2.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需要。当今是一个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大方便,也存在对中学生成长极为不利的因素,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学高人之师,德高人之范”,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保证在教学中教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能传播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知识和思想、计算机病毒、影响社会稳定的谣言或信息等,而应该把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道德理念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培训,提升自身的理论和思想素养,以适应高速发展和千变万化的网络世界。
2.注重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从抓好课堂常规入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1)要求学生不准带与学习无关的资料进入机房,培养他们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2)要求他们安静有序地坐到指定的座位上,做到人机对应,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3)要求他们认真填写网上签到表,按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使用机器,下课摆好键盘和凳子,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4)要求他们规范操作,文件存放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不随意乱动、乱删别人的文件,培养他们规范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1)结合教材,收集相关材料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解剖”一台计算机,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计算机的“前世今生”知道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我国计算机研究起步晚,但用较短时间赶上和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从硬件来说,从五十年代开始研制电子管计算机到七十年代末的“七五七”计算机,再到我国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制造水平迅速提高;从软件来说,WPS文字处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杀毒防毒软件等也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讲到病毒时,可以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2)在课堂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堂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讲解PPT、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片处理等内容教学中,有意识地介绍我国相关软件的发展;在“探寻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微项目中,要求学生漫游网络获取自己家乡的旅游信息,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总之,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强的吸引力和渗透性。它能让学生随时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自主而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在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网站、论坛、聊天室等,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在上课时,如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时,就要及时指出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样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要使学生懂得网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也强调规则和美德。
4.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之一是“学会共同生活”。而共同生活则离不开交往,交往则应有协作精神,否则,人们不能共同相处,不能“共同生活”。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又一使命。
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缺少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注重交往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他们长大成为独立的社会人时,会因为缺乏协作精神而难与他人一起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要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和训练他们为人处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学生德育教育无处不在,要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使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日常每一节课中,每一次规范使用计算机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完成新时期赋予的使命。
论文作者:王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7月总第2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1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计算机论文; 信息论文; 网络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7月总第2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