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小儿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2例小儿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随机纳入氟康唑组与伏立康唑组各3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真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氟康唑组的总有效率为77.8%,伏立康唑组为91.7%,伏立康唑组高于氟康唑组;氟康唑组的真菌清除率为58.3%,伏立康唑组为94.4%,伏立康唑组高于氟康唑组;氟康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伏立康唑组为5.6%,伏立康唑组低于氟康唑组;各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治疗小儿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真菌清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运用。
【关键词】伏立康唑;小儿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
小儿白血病属于临床恶性血液疾病,由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导致贫血、感染、出血、各器官浸润的综合性病症[1]。小儿白血病需反复进行化疗,因此极易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再加上临床广谱抗生素的运用,患儿常出现菌群紊乱,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导致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继而加重患儿病情,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2]。因此,临床针对小儿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一旦确诊便应积极治疗。基于此,本研究就我院72例患儿的治疗情况展开对比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血液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2例小儿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均经细胞化学染色、骨髓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查确诊为白血病,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诊断标准。入组患儿处于粒细胞缺乏期(中性粒细胞<0.5×109/L),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同时经肺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G、GM实验)等证实为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符合《血液病/恶性肿瘤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4]诊断标准,分层为拟诊和临床诊断。随机将患儿纳入氟康唑组与伏立康唑组各36例。氟康唑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9岁,平均(3.5±1.8)岁;病程18~70d,平均(44.7±7.2)d;白血病类型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期)6例;真菌分布中,曲霉菌11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例,念珠菌5例,白色假丝酵母菌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4例,克柔假丝酵母菌2例,其他3例。伏立康唑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9岁,平均(3.7±1.7)岁;病程18~70d,平均(44.5±7.3)d;白血病类型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期)6例;真菌分布中,曲霉菌10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例,念珠菌6例,白色假丝酵母菌5例,光滑假丝酵母菌4例,克柔假丝酵母菌2例,其他3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氟康唑组:予以氟康唑注射液(长春长庆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739)治疗,初始计量为每12h静滴6mg/kg,维持剂量为每12h静滴4mg/kg。
伏立康唑组:予以伏立康唑注射液(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64493)治疗,初始计量为每12h静滴6mg/kg,维持剂量为每12h静滴4mg/kg。
两组患儿均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或病灶消失及稳定后1周停静脉给药,予以口服序贯治疗,治疗期间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同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判定结果分为①显效: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指标均复常,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感染症状消失;②有效:实验室指标与感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5]。(2)对比两组患儿的真菌清除率,体液真菌镜检及培养检测均呈阴性,则判定为真菌清除。(3)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肝功能损害,统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行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氟康唑组的总有效率为77.8%,伏立康唑组为91.7%,伏立康唑组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真菌清除率对比
氟康唑组的真菌清除率为58.3%,伏立康唑组为94.4%,伏立康唑组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氟康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伏立康唑组为5.6%,伏立康唑组低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气促、发热、萎靡不振等,该病主要因曲霉菌和念球菌感染所致,会加重白血病病情,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应积极治疗。伏立康唑属于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可有效抑制各类动物细胞的羊毛甾醇去甲基化,且对14α-固醇去甲基酶可起到显著的阻滞作用[6]。与氟康唑相比,伏立康唑具有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等优势。
本研究对比伏立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小儿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伏立康唑组的总有效率(91.7%)高于氟康唑组(77.8%),真菌清除率(94.4%)高于氟康唑组(58.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6%)低于氟康唑组(19.4%),提示伏立康唑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氟康唑组。
综上所述,伏立康唑治疗小儿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真菌清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李佳佳,朱俊锋,朱凯,等.伏立康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07):432-434.
[2]吴文娟,钦光跃,李志军,等.伏立康唑片联合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部曲霉菌属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19):1855-1857.
[3]沈幼南,孙金辉,江咪芬,等.伏立康唑对血液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二级防护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11):2491-2494.
[4]易雪岚,冒青,蒋焰,等.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期侵袭性真菌感染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7, 25(6):1627-1630.
[5]宫本法,林冬,魏辉,等.伏立康唑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初级预防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8, 26(5):1269-1274.
[6]王萍,张佳佳,刘晓娟.国产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 2017, 14(1):16-17.
论文作者:阳睿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氟康唑论文; 真菌论文; 白血病论文; 粒细胞论文; 患儿论文; 酵母菌论文; 小儿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