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改,女(1980.08.06)河南平舆,本科,新乡医学院,放射主治医师,新乡医学院,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CT. MRI室
平舆县中医院 CT. MRI室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层螺旋CT对肝脏炎性假瘤进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结果:平扫时全部为低密度病灶,且大部分边缘不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未见强化,门脉期部分边缘强化,部分病灶区结节强化;6例病灶周围肝组织强化,4例病灶内有纤维间隔。结论:肝脏炎性假瘤因其特性不强,病理诊断不能确诊,通过多层螺旋CT能充分反应出其病灶和供血特点,对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肝脏炎性假瘤;多层螺旋CT;诊断
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IPL)又称为浆细胞性肉芽肿,是以肝脏局部组织,而非肝实质性细胞成分呈炎性聚集,增生纤维组织,形成以肿瘤样结节的良性增生性病变[1]。炎性假瘤可发生于人体的各组织器官中,包括肝、肺、胃口和网膜等,肝脏炎性假瘤是最为常见的,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与肝恶性肿瘤极为相似,缺乏区别性的临床影像学特征,需要严格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才能最终确诊[2]。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使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检查率得到了相应提高,本文对肝脏炎性假瘤运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具体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病理证实为IPL。年龄29~68(42.2±4.8)岁,病程1.5~15(9.7±0.8)月,男7例,女3例,临床表现为:5例为发热,3例上腹隐痛,2例疲乏。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选用飞利浦多层螺旋扫描仪,其参数为132-300mA,电压为120KV,显示野为300-360mm,螺距为1.2-1.4,层厚和层距均为5mm。
患者检查前按常规禁食8小时,检查前半小时口服800mL的水对比剂以充盈消化管道和肠胃,先对患者进行CT平扫;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的浓度为300mgL/mL的碘海醇对比剂,速率控制在2.8-3.0ml/s,总量为80-100mL,进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延迟20-25s,静脉期延迟60-70s,平衡期延迟180-200s。
2 结果
经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10例患者中6例有肿块形,3例有孤立结节形,1例有多发结节形。平扫时全部为低密度病灶,其大小约为2-6cm不规则形,部分病灶内呈坏死区,大部分边缘不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未见强化,扫描门脉期,6例病灶厚薄不均匀,部分边缘强化。3例病灶区结节强化,1例无。6例病灶周围肝组织强化,4例病灶内纤维间隔。
3讨论
肝脏炎性假瘤是由Pack在1953年首次提出报道,当时的诊断水平有限,随着近年来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国内已经有大量的相关病例报告,肝脏炎性假瘤多发生于男性,且发病年龄跨越较大,小至10个月,最大至80多岁[3]。可单发生在左肝或右肝,也可能发生在左右两肝,多发于右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肝脏炎性假瘤没有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发病也无规律性可言,大多患者是在行B超时才检查出,有些患者首先会出现肝区轻度异常不适,其转氨酶有轻度升高,体质下降,身体出现消瘦和疲乏,后期依次出现发热、腹泻、呕吐、腹部包块或黄疸等症状,少部分患者出现胆石症和胆总管狭窄现象,患者几乎没有慢性乙肝史,过半患者出现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加快。肖文斌等总结了出现以下病症特征可高度认可为肝脏炎性假瘤:多发于男性中老年;常伴有肝区疼痛、发热、消瘦、疲乏现象;外周血白细胞有增高,血沉加快和C蛋白增加;肝右叶有肿块且短期内变小;患者无肝病和肝硬化史;AFP、CEA肿瘤指标正常无变化;肿块行B超呈低回声,行CT平扫呈低密度,无增强,延迟期呈周边增强[4]。
肝脏炎性假瘤CT平扫的表现为各种形态的低密度病灶,其边缘有清楚及不清楚情况,而CT增强扫描比较细致复杂,动态的扫描不仅可以显示病灶的血供特点还能显示病理特征,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病灶无强化型。CT平扫为低密度,且密度均匀,其边界清晰。门脉期、动脉期及延迟期都无强化,周围肝亦未见强化。(2)增强后,轻度和中度强化病灶。病灶内出现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病灶边缘清楚,增强CT扫描的密度低于周围肝组织,有血供特点,动态增强后病灶周边强化显著,低密度区小于平扫,周边无结节状强化。(3)增强后强化成等密度。病灶内有大量纤维组织,周围肝组织呈充血和炎症反应,增强动脉期扫描病灶周围密度升高。(4)环状边缘强化型。病灶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周边肝血管、炎症细胞和纤维组织增加。CT动脉和门脉扫描病灶中无强化,低密度,周边强化后出现环状,厚薄不一,边缘清晰。(5)中心结节状强化型。边缘结节样强化,门脉期结节状强化比动脉期显著。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及纤维化结节。CT为中央核心强化,周边出现低密度环状带,延迟期转化为高密度,周围肝实质出现片状密度增高区。
对病症的鉴别性诊断:(1)肝细胞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由肝动脉供血,少供血的肝细胞性肝癌,动脉期无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与肝脏炎性假瘤比较难鉴别。可结合患者是否有肝炎史、肝硬化等过往病史,配合AFP检查进行鉴别判断,必要时可以进行肝穿刺活检,以达到有效的确诊。(2)转移性肝癌。因其同CT增强下的肝脏炎性假瘤边缘呈环形强化极为相似,且有大量的纤维组织,鉴别较难。但转移性肝癌有“牛眼征”圆形病灶,病灶内没有纤维分隔、中心没有结节强化,再结合其他不稳的恶行肿瘤史,能有效进行鉴别。(3)胆管细胞癌。多见于肝左叶,少血供病灶,CT平扫病灶清楚,密度低,边界不清,有肝内胆管结石。CT增强为边缘轻度及中度强化,延迟持续强化,易出现胆管扩张征及胆管包绕征。(4)肝脓肿。其起病急,出现发热、腹痛、白细胞增高,CT扫描为两环,三环和四环征,中心液化区无强化,脓肿壁出现肉芽环和纤维环,外周无强化,外肝实质充血,密度暂时升高,可出现多房病灶,非典型的病症需抗炎后再确诊。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增强动态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点。肝脏炎性假瘤的内部和周围的纤维组织是产生强化的原因。肝脏炎性假瘤根据其不同病理学,其增强扫描的强化表现各异,但只要我们仔细掌握其病理和CT动态增强的关联性,就能清楚做好与肝细胞肝癌、转移性肝癌、胆管细胞癌和肝脓肿等其他疾病的区分,所以,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永辉.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与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4):50-51.
[2]杨凡,熊亮,张自力.MSCT对肝脏炎性假瘤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4,(24):187-187.
[3]李志国,伍忠根,简昊.肝脏炎性假瘤的CT应用价值[J].江西医药,2014,(6):542-543.
[4]胡久民,张自力,邹文远.MSCT多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2012,24(1):140-141,143.
论文作者:姚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病灶论文; 肝脏论文; 螺旋论文; 多层论文; 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组织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