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洁
万载县中医院 江西万载 3361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小儿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112例于2017年4月份至2018年4月份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骨折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儿数量各为5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儿心理护理方法。结果: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比较观察组患儿评分较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折小儿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小儿的不良心理状态,缓解疼痛感,对医院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关键词:骨折;心理护理;不良心理;疼痛评分;满意度
近年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小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受交通事故影响较大,小儿骨折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对小儿的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些患有骨折的小儿由于无法承受疼痛感,会出现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着骨折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阻碍了骨折患儿的快速康复。因此,给予骨折患儿心理护理具有必要性,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儿快速恢复健康。本文将112例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护理在小儿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112例于2017年4月份至2018年4月份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骨折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儿数量各为56例。对照组患儿男29例,女27例,年龄为3~9岁,平均年龄为(4.3±2.5)岁。观察组患儿男28例,女28例,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为(4.5±2.7)岁。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折患儿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骨折患儿心理护理方法,护理内容包括:(1)营造良好的养病环境:护理人员应保证病房内的清洁性,能够确保患儿保持舒畅的心情,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同时也为护患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1]。(2)减轻患儿的疼痛感: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在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时,应及时告知患儿及其家属,使其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在开展护理工作时,操作动作应轻柔,并不断的鼓励患儿,提升患儿的疾病治疗信心。在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应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其手术方法及手术步骤,使患儿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2]。(3)加强患儿病情监测:责任护士应每日定期对患儿进行巡视,了解患儿病情恢复及变化情况,并及时同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患儿,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解决患儿及其家属存在的疑惑。当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后。应及时联系主治医师,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3]。(4)病情沟通:白班及夜班医护人员在交接班时,需要交代好患儿的病情,尤其是对于一些病情特殊的患儿,交待的内容应更加详细,对患儿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并完善医院的心理护理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能够掌握心理护理方法,在根源上解决患儿的不良心理问题[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SAS、SDS不良心理状态评分;观察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1.4 判定标准
患者心理状态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SAS、SDS情况分别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越严重。患者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要求患者认真填写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里面共包含25个护理项目题,每个项目5分,共100分,其中,满意:90-100分;一般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以下。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比较,观察组患儿评分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由于小儿的骨质较为脆弱,在幼儿阶段经常会出现骨折现象,给小儿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不适感。小儿骨折的产生有明确的外伤史,患儿临床表现出局部畸形、肿胀及疼痛等情况。体征表现出局部压痛、肘关节活动障碍、叩击痛阳性等。在参与社会活动时,会触及到骨擦音等异常现象。另外,患儿还会出现明显的成角移位骨折现象,在治疗时首先需要做好骨折复位工作。由于在患有骨折后,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疼痛感,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会引发小儿出现诸多不良心理情绪。因此,给予小儿心理护理具有必要性,护理人员通过增加巡房的次数,为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通过与患儿进行沟通,能够直观了解到患儿的不良心理情绪,为患儿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完善的心理护理计划,有助于促进小儿的快速康复,打开患儿的心结,降低小儿的心理负担,使小儿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各项治疗工作[5]。
本文表1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SAS及SDS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在骨折患儿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焦虑感及抑郁感,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治疗。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在骨折患儿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方法,缓解了患儿的疼痛感,使患儿的身体更加舒适,提升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本文表2中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0.36%,说明在骨折患儿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方法,构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满意度[6]。
综上所述,在骨折小儿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小儿的不良心理状态,缓解疼痛感,对医院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刘一卓.接受骨折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心理护理和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4):176-177.
[2]高红艳.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心理状态、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7):208-209.
[3]杨凤,范田甜.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9):167-168.
[4]高磊,唐田.心理护理对骨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4):672-673.
[5]秦英.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8):9+14.
[6]汪晓云.浅谈小儿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7):1221-1222.
论文作者:辛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患儿论文; 心理论文; 小儿论文; 不良论文; 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状态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