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发展适应模式研究论文_安娜 王琦 张笑林

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发展适应模式研究论文_安娜 王琦 张笑林

摘要:近年来,现代电车作为国内外城市复兴的一种交通方式,在动力,经济,安全,可靠性,环保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是“和谐交通”和“高效交通”的重要体现,对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简要分析了有轨电车与城市发展的适应模式。

关键词:有轨电车;城市发展;适应模式

1 现代有轨电车特征分析

通常,现代电车具有以下三个优点。首先,现代电车既环保又节能。其系统采用电力牵引,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这是一种绿色的交通方式,符合现下中国主要城市日益严酷的空气环境状况。其次,它具有稳定性、舒适性、安全可靠性,并且施工周期短,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准铁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并建立交通网络。随之,可以大大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共享率,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的交通结构的形成。第三,大力支持TOD模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新区和城市更新区的发展。同时它也具有以下缺点:作为中等容量的运输系统,其成本高,投资压力大;大部分情况下无法实现与常规公共交通系统的道路资源共享,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常规公共交通的道路资源。

2 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他公交方式的对比分析

2.1 能耗

现代有轨电车的单位能耗与大运量的地铁系统较为接近,而采用橡胶轮胎行走的常规公交车辆单位能耗是有轨电车的3倍多,BRT系统是有轨电车的2倍多。纯电动车由于采用电能驱动,因此能耗也比较低。

2.2 排放

有轨电车、地铁、纯电动车都无直接的废气排放。综合考虑发电、炼油等生产过程的间接排放,在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方面,以电力驱动的公共交通方式如有轨电车、地铁、纯电动车等远远小于以内燃机驱动的公共交通方式,如普通公交等。

2.3 运能

按最大运量计算,轻轨的运能为现代有轨电车与BRT系统的3倍左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轻轨适用的对象与后二者有较大区别。有轨电车与BRT系统的运能较为接近,最大系统运能分别为8000人/h和10000人/h,因此可以将现代有轨电车与BRT定位为中运量的城市公交系统。

2.4 建设周期

相对常规公交和纯电动公交车而言,有轨电车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一种,建设周期较长。

2.5 运营成本

运营成本是指在运营过程中设备、材料和燃料的消耗,以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的工资、奖金和津贴,还有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费用。由于车辆在各种运输方式下的使用寿命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各种运输方式中最长的使用寿命来换算每位乘客单程的运营成本。相比之下,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营成本明显高于地铁系统,略高于BRT系统。由于普通公交车和纯电动公交车的使用寿命短,在转换为平均运营成本后,它们相对较高。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中等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与无轨电车相比,具有运量大、稳定性强、乘坐舒适等优点;与BRT系统相比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但投资较BRT系统高,建设周期较BRT系统长,运营成本略高于BRT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有轨电车与城市发展的适应模式

通过对有轨电车的特点和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有轨电车是一种“相互理解瑕疵”的运输方式,但是从城市的长远利益出发,可以说“瑕不掩瑜”。中国的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无疑,发展电车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规范汽车的发展,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使用电车时,应尽量“发挥长处,避免短处”,主要是选择适用范围。中心城区发展强度大,交通集中度高,混合交通问题突出,景观要求高,客观条件制约很多,不适合发展电车系统。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和电车发展的环境条件,现代电车更适合于中心城区周围,集群内以及旧城区和新区之间的新城镇发展,可以采用相应的开发模式。

3.1 新城有轨电车模式

当前许多城市在中心城区的外围规划了一些新城或组团,以分担中心城区的功能,这些外围新城一般通过轨道交通或城市快速路与城市用地布局紧密结合,在支撑和引导新城发展的同时,带动快速交通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新城的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

外围新城是最有条件发展有轨电车系统的地区。这些新城正处于发展阶段,人口规模较为适中,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也适合于发展有轨电车系统。对于外围新城,抓住机遇,发展有轨电车这种环保的交通方式,不仅能够提前调控小汽车的发展,而且可以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

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有轨电车不仅为新城市的内部旅行提供舒适,环保的优质服务,而且还起到收集零散客流的作用,为大型铁路运输提供补充和连接服务新城市周围的交通量。在新城市的外围,电车系统连接进入市区的铁路运输线或BRT线。新市镇的内部公共交通方式采用有轨电车,BRT与常规公共交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轨道交通站或大容量BRT站为中心,电车线路为骨干的优质公共交通体系,大中型常规公交线路。新市镇的电车线路可以布置在道路的中央,并与道路中央的绿化带一起铺设,专供电车使用。铁路的两侧都是高速公路。电车站位于十字路口的入口附近。行人可以通过人行横道。

3.2 组团有轨电车模式

在城市主要发展轴上,沿着轨道交通线分布着一些组团,如天津的津滨发展轴上有几个较大规模的组团,这些组团属于新开发地区,人口和用地规模适中,具备发展有轨电车的适宜条件。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在组团内部布设有轨电车线路,在提供接驳服务和集散客流的同时,可以发挥有轨电车系统环保的优势,营造一个和谐、绿色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增强这些地区的吸引力。新加坡一条地铁线向外延伸的终端有两个较大的居住片区,该地区发展的有轨电车系统比较成功,人们日常出行主要依靠有轨电车,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较少,因而片区的生活环境非常优美。

在组团,电车系统连接到组的轨道交通系统。集团内部的公共交通采取有轨电车与传统公共交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有轨电车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布置,以网络形式扩展并遍布社区中心。在电车线路覆盖的社区内,禁止或限制使用汽车。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步行和骑自行车轻松地到达电车站,然后乘坐电车转移到铁路运输站。集团内部的土地利用布局采用“公共交通社区”的发展模式,即在集团内部安排集中式居住区,以电车站为中心,车站周围设有公共广场和商业服务设施,方便快捷。舒适的步行系统遍布该地区的所有区域。小组内部的道路网络采用街道风格的开放式布局。电车线路布置在道路的中心,有利于电车的高架线远离建筑物。铁路的两侧分别预留了一条或两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非高速公路,用于少量的机动车和自行车。

4 结语

总之,作为中运量公共交通方式的现代有轨电车,其运能大、绿色环保、投资低、建设快、舒适性强等系统优势,对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尤为重要。因此,应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特点,考虑现代有轨电车发展的适应性,选择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甘岚.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及在我国的现状[J].四川水泥,2016年08期

[2]王来生.旅游城市发展有轨电车系统的适应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1期

论文作者:安娜 王琦 张笑林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  ;  ;  ;  ;  ;  ;  ;  

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发展适应模式研究论文_安娜 王琦 张笑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