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钢结构的检测工作,必须要从实际的检测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检测的方法以及检测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钢结构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同时因为钢结构的质量涉及到许多产品的质量以及使用方式,为此,本文研究了较为常见的钢结构检测技术,对于钢结构的无损控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以此来提高钢结构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钢结构;无损检测;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钢结构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钢结构的质量也更为关注,钢结构的无损检测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发展潮流,甚至成为了非常主要的检测方式。对于钢结构的无损检测,必须要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检测的流程以及检测的技术,并以此来提高整体检测的质量。
1、钢结构无损检测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钢结构的应用也变得更加的广泛,在各个行业中都有着普遍的应用,并主要包括一些工业建筑以及水利,路桥的施工。钢结构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因为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在整体的建筑结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建筑都选择钢结构的形式进行施工,钢结构的优点也是非常多的,如强度大,质量好,结构稳定性较强以及能够对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等。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还是要结合一些其它的施工产品进行应用,如与钢筋混凝土材料配合使用,能够更好的提升钢结构的使用性能。
此外,在一些工程的建设中,钢结构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利用,使得施工质量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对建筑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同样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就导致了钢结构在使用时出现了许多质量的问题,甚至会造成许多安全事故,所以我们必须要更好地控制建筑的整体质量,这就需要对钢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基于此,钢结构的无损检测也就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无损检测常用方法及原理
常用无损检测方法有四种:射线探伤法简称(RT),超声波探伤法简称(UT),磁粉探伤法简称(MT),渗透探伤法简称(PT)。它们的原理如下:
2.1射线检测原理 利用射线(X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等)穿过材料或工件时的强度衰减,检测其内部结构不连续性的技术称为射线检测。穿过材料或工件的射线由于强度不同在X射线胶片上的感光程度也不同,由此生成 内部不连续的图象。
2.2超声检测原理 超声波非破坏性检测,也被叫做超声波NDT或者简单地UT,是一种通过使用高频声波进入被检工件表面或者内部缺陷进行检测。超声波在被检测材料中传播时,材料的声学特性和内部组织的变化对超声波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超声波受影响程度和状况的探测了解材料性能和结构变化的技术称为超声检测。
2.3磁粉检测原理 磁粉检测是利用漏磁和合适的检验介质发现试件表面和近表面的不连续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2.4渗透检测原理 利用液体的毛细管作用,将渗透液渗入固体材料表面开口缺陷处。再通过显象剂将渗入的渗透液吸出到表面显示缺陷的存在。这种无损检测方法称为渗透检测。
3、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及优缺性比较
3.1 射线检验法(RT)
3.1.1 设备:X射线探伤仪、胶片、射线铅屏蔽、胶片处理设备、底片观察评价设备以及辐射监控设备等。
3.1.2用途:检测焊接不连续性(包括裂纹、气孔、未熔合、末焊透及夹渣)以及腐蚀和装配缺陷。最宜检查厚壁的体积型缺陷。
3.1.3 优点:获得永久记录,可供日后再次检查,射线功率可调。
3.1.4局限性:X射线设备的一次投资大,不易携带不安全,要保护将被照射的设备。
3.1.5相关技术:γ射线源。γ源输出能量(波长)恒定,不能调节。要控制检验员的曝光能级和剂量。辐射源易损耗且必须定期更换。成本较高,要有素质高的操作和评片人员。γ源可以定位在诸如钢管和压力容器之类的物体内。X射线照相质量通常比γ射线高。
3.2 超声检测法(UT)
3.2.1 设备:超声探伤仪、探头、藕合剂及标准试块等。
3.2.2 用途:检测铸件缩孔、气泡、焊接裂纹、夹渣、末熔合、未焊透等缺陷及厚度测定。
3.2.3 优点:对平面型缺陷十分敏感,一经探伤便知结果。易于携带。多数超声探伤仪不必外接电源,穿透力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4 局限性:为藕合传感器,要求被检表面光滑。难于探出细小裂缝。要有参考标准。为解释信号,要求检验人员素质高。
3.3磁粉检验法(MT)
3.3.1 设备:磁头、扼铁、线圈、电源及磁粉。某些应用中要有专用设备和紫外源。
3.3.2 用途:检测工件表面或近表面的裂纹、折叠夹层、夹渣 及冷隔等。
3.3.3 优点:经济、简便、易诠释,设备较轻便。
3.3.4 局限性:限于铁磁材料,探伤前后必须清洁工件,涂覆层太厚会引起假显示。某些应用中,还要求探伤之后给工件退磁。
3.4 渗透检验法(PT)
3.4.1 材料及设备:荧光或着色渗透液、显象液、清洁剂(溶剂、乳化剂)及清洁装置。如果用荧光着色,则需紫外光源。
3.4.2 用途:检测表面不连续性,如裂纹、气孔及缝隙等。
3.4.3 优点:对所有的材料都适用的。设备轻便,投资相对较少。探伤简便,结果易解释。除光源需电源外,其它设备都不需电源,可直观核对显示。
3.4.4 局限性:由于涂料、污垢及涂覆金属等表面层会掩盖缺陷,孔隙表面的漏洞也能引起假显示,探伤前后必须清洁工件。
4、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
超声检测和射线检测主要是针对被检测物内部的缺陷,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主要是针对被检测物的表面及近表面及近表面缺陷。
一般来讲,选择无损检测方法必须首先搞清楚究竟想检测什么,并对被检测工件的材质,成型方法,加工过程,使用经历,缺陷的可能类型、部位、大小、方向、形状等作认真分析,然后确定选择哪种检测方法才能达到预定目的。
这样,根据缺陷类型,缺陷在工件中的位置,被测工件的形状、大小和材质,就可以选择相应的无损检测方法。
总之,正确地选择无损检测方法,除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以外,还需与材料或构件的加工生产工艺、使用条件和状况、检测技术文件和有关标准的要求相结合,才能正确地确定无损检测方案,达到有效的检测目的。
5、无损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5.1人员资格的控制:凡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按相应部门的培训,进行考核鉴定,取得技术等级资格证,才能从事相应等级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技术责任。
5.2设备的质量控制:正确选择、正确使用有关无损检测探伤设备、仪器,并定期进行性能检定,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5.3消耗性材料的质量控制:对于消耗性材料,特别是以对受检件作高要求检测时,其性能优劣是至关重要的。正确选择、正确使用有关无损检测消耗材料,并按规定进行检定,检定合格的方可使用。
5.4检测技术文件的控制:检测技术文件是正确执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的依据。技术文件包括检测方法标准与验收标准、检测规程和工艺卡,技术文件的控制包括技术文件的正确制订与技术文件的正确使用。
5.5检测操作过程的控制:检测规程和工艺卡制定后,即可按规定的方法进行缺陷的检测。检测过程由表面状态的准备、仪器的调整、试件的检测、缺陷的评定以及记录与报告等步骤组成。每个步骤的操作都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5.6检测环境的控制:要符合有关标准、规程要求,进行定期周检,安全防火措施符合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结构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必须要从监测工作的实际流程出发,以此来明确检测的实际流程以及监测的方式,对检测的环节要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钢结构的无损检测,我们要更加深入地进行分析,掌握更好的检测流程和技术,以提高检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志勇.浅析建筑结构检测及其常见安全问题[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
[2]崔宇.关于如何做好钢结构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工作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36).
[3]刘荣寿.浅谈无损检测技术在钢结构桥梁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15):137+142.
[4]张然.钢结构无损检测中的超声检测技术应用[J].住宅科技,2011,31(S1):295-297
论文作者:刘桂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钢结构论文; 射线论文; 工件论文; 缺陷论文; 表面论文; 材料论文; 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