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75
【摘 要】在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村庄整理将是建立和谐有机的城乡空间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村庄发展条件进行评价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村庄整理规划方案设计。
【关键词】村庄整理;模糊综合评价;GIS
1引言
在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村庄整理将是建立和谐有机的城乡空间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前镇镇域拥有多达139个自然村,居民点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态势,既不利于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因此,本研究提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镇域的村庄发展条件进行评价,从而为镇域镇村体系规划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村庄发展条件评价
2.1村庄发展条件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建立包括区位、交通、资源、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五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村庄发展条件进行评价,以此确定村庄发展的重点和“合村并点”的方案。
2.2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运用模糊可变原理分析和评价模糊系统的方法,以模糊推理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评判方法(徐建华,2002;彭小金等,2009;李帆等,2009;周振民,2009)。这种方法在处理各种难以用数学方法描述的复杂系统问题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因此,我们将根据村庄发展条件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1),建立三级模糊评价模型。
2.2.1建立评价指标集
首先,可建立村庄发展条件的一级评价指标集为
2.2.3建立指标权重系数矩阵
在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中,需要确定各个分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专家估计法、主成份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等。这里采用专家经验估计法来确定各评级指标的权重(表2)。
2.2.4三级模糊综合评判
村庄发展条件的模糊评判过程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利用对进行综合评价,第二层次利用对进行综合评价,第三层次利用对进行综合评价。
2.3村庄发展条件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模型计算各村不同等级的隶属度或可能性,再根据不同等级的隶属度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出各村的综合得分。
3 村庄整理规划
根据镇域的各个村庄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对规模较小、发展潜力较小、环境差的村庄进行合村并点。实施合村并点措施,农村居民点分布逐渐趋向集中,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往镇区,为镇区的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一般村内只居住大部分的农业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从而为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同时也加速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
4结论
本研究首先建立村庄发展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GIS技术对评价体系中的空间指标进行定量处理,然后根据相关规划要求和数据特点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前镇村庄发展条件进行评价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村庄整理规划方案设计。该方法能够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村庄发展条件进行评价分析,为村庄整理规划方案提供了立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建华.地理建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3]周丁扬,安萍莉等.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3):497-504.
[4]高燕,叶艳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J].土壤,2004,36(4):365-370.
[5]王印传,孟祥林等.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时空分异与城镇建设用地研究——以河北省博野县为例[J].经济师,2011(6):45-48
[6]李海燕,李建伟等.迁村并点实现区域空间整合——以长安子午镇规划为例[J].小城镇规划,2005,29(5):41-44
[7]刘琳,刘长滨.论“迁村并点”规划思想的实施——以云南省云溪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2(5):66-67
[8] 田光进,刘纪远等.近十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3,58(5)
【作者简介】张利君,女,民族:汉职称:工程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GIS应用与研发。
论文作者:张利君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村庄论文; 评价论文; 模糊论文; 条件论文; 综合评价论文; 居民点论文; 城乡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