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审计局:认真抓好试点推进联网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局论文,南京市论文,试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定联网审计发展思路
南京市审计局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思路清、见效快。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兄弟省市审计信息化竞相发展的态势,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的紧迫感。尤其是审计署2004年昆明会议后,我们更加增强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为了迅速提升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层次,我局及时调整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导思想,明确了“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联网审计为重点,坚持示范引路,着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着重抓了三件事:
一是确定计算机审计年。2004年底,我局专门召开信息化建设研讨会,把2005年作为全市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推进年,提出了组织一组教育培训、抓好一批重点项目、成立一支攻关队伍、进行一个软件开发、推广一批审计软件、开设一个网页专栏、开展一次演示交流、建立一个经验库、汇编一本交流材料、培养一批先进典型的“十个一”工作目标。计算机审计处还在局域网上制作了专题网页,设立了联网审计案例、联网审计经验介绍、联网审计技术、有问必答、学习培训等专栏,营造联网审计学习研讨氛围。
二是强化分层次培训。为了提高全员计算机审计水平,我们区分层次强化培训。2004年和2005年,紧紧抓住AO审计软件的推广工作,组织了两期软件的全员培训,详细讲解了软件各功能模块的应用及数据采集技术。2005年,举办了两期处以上领导干部计算机审计培训班,包括区县审计局局长、副局长,不仅使参加学习的领导干部掌握了计算机、网络、数据采集与转换的基本知识,熟悉了 AO等审计软件的功能,还学会了Access、SQL Server数据库查询的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强化了领导干部自觉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责任意识。此外,我们还积极选送骨干参加审计署、省厅组织的各类培训,而且对通过考试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先后选派25名骨干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级水平培训,有19人通过了审计署中级考试。
三是精心选择试点单位。我们感到,联网审计既需要技术支撑,也需要财力保证,更需要各级领导支持。局领导班子在确定联网审计思路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一致感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联网审计之路。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充分利用区、县审计机关“船小好掉头”的特点,明确了先在部分区、县开展联网审计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向市局及其他区、县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白下区政府大楼新建不久,大楼预设了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同时开通,区所属各部门单位大部分纳入会计结算中心,具备联网审计的条件。为此,我们把白下区审计局作为全市首个联网审计的试点单位。
二、坚持示范引路,发挥试点经验辐射作用
为了确保试点经验的成功,我们对白下区审计局的联网审计给予了全程帮助指导。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政府领导的支持是开展联网审计的前提条件。在白下区联网审计试点期间,市局领导多次到白下区进行联网审计工作调研,与区政府领导协调、商量,赢得了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为联网审计的推进奠定了基础。省厅朱尧平厅长、省厅计算机处的同志也多次到白下区审计局现场指导。同时,市局计算机处从技术上给予全力支持,与区审计局的同志一道,从联网方式和技术方法上与区财政局进行协商沟通,得到了财政部门的认同和配合。市区两级审计机关多次与区财政部门沟通,最终确定由审计部门向财务软件公司提出数据需求,采取在财政核算的账套上专门开发一个供审计部门自主采集数据的接口模块的方式,确保了联网审计的实施。
二是规划系统构架。区、县审计机关人员少,经费有限。在确定区、县联网审计方案时,我们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要少花钱,便于试点经验的推广;另一方面要有成效,使联网审计真正带来技术方法的革新。为此,我们结合白下区审计局的实际,在规划联网审计方案时,将审计服务器并入财政网络中,作为财政网络的一个结点,并采用专门开发的财务软件数据采集模块,自主将财务数据备份,进行采集转换。在审计分析工具的选择上,充分利用“金审工程”的成果,利用审计署开发的AO软件2005版开展审计分析工作。审计署信息办的领导2006年到我市进行联网审计工作调研时,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强化技术培训。AO区县联网审计平台的建立,不仅是技术方法的变革,对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构架建立后,为了更好地用好AO区县联网版,市局计算机专业人员与中软公司的技术人员联手对白下区审计局的审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结合正在实施的审计项目,边审计、边培训、边总结,使审计人员很快掌握了数据下载和分析技能。
四是推广试点经验。白下区联网审计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了与区财政结算中心网络的物理连接和数据采集,通过AO审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实现实时看账、实时审账。2005年11月,我们召开了联网审计试点经验演示会,一方面推广白下区审计局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分析试点存在的不足,并着力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试点经验的推动下,全市区、县联网审计迅速升温。2006年初,下关区审计局按照实现“预算跟踪+联网核算”和建立审计预警机制的思路,在区财政局中心机房放置1台审计前置机,并通过区政务网与审计前置机联接,采取直接连接被审计单位数据库和采集财政备份数据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转换,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预警和审计分析三个功能,并总结设计出20多条审计预警条件,涵盖了财政预算管理、资金拨付、账户管理等多方面,使区县联网审计取得了新的突破。
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和推广工作,我市联网审计已在全市呈现普及态势。目前,江宁区、浦口区、玄武区等审计局也在积极筹划联网审计。考虑到白下区、下关区审计局均与财政在一幢大楼内,都采用了集中式联网审计模式。下一步,我们将总结推广江宁区采用分布式联网审计模式所取得的经验,扩大区县联网审计的覆盖面。
三、立足整体推进,提升市级联网审计层次
在市级联网审计方面,我们将认真吸取白下区、下关区联网审计试点经验,以市地税联网审计为突破口,依托市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积极应用“金审工程”成果,充分发挥“审计管理系统”、“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的作用,努力使地税联网审计取得实效。在取得经验后,逐步实现与社保、医保资金管理系统、市财政预决算核算系统、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入,不断提升市级联网审计层次。
我局自2000年取得市地税税收征、管、查业务数据以来,已连续7年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基本贯通了地税征收、管理、稽查主体业务的全流程。我们已与市地税局进行多次沟通达成联网共识,邀请中软公司专家共同进行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论证,拟定了联网审计系统建设方案,并将在近期部署实施。对社保资金的联网审计工作也将逐步推开。
在市级联网审计平台的建立方面,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进、开发联网审计软件。一方面,积极争取审计署财税联网等项目的支持,依托中软公司,发挥我市计算机审计工作优势,完成《AO地税审计》行业版软件开发及与联网审计平台的衔接;另一方面,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引进审计署推广应用的其他行业版审计软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
二是进一步研究数据库技术、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在联网审计中的应用。引入多维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切片、切块、旋转、钻取、挖掘等,多角度、立体分析处理,发现趋势异常,对审计对象进行总体把握,锁定审计重点。在此基础上,适时建立审计数据处理、分析中心,充分发挥联网优势,扩大联网审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