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干预对肺癌患者癌性疲乏的影响论文_张明华1,王占辉2

张明华1 王占辉2

(1丰宁满族自治县卫生学校 河北丰宁 068350)

(2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医院 河北丰宁 068350)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肺癌患者癌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对80例带有癌性疲乏的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自我效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疲乏程度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自我效能干预后患者的癌性疲乏程度明显缓解,与干预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以缓解肺癌患者的癌性疲乏程度。

【关键词】自我效能理论;肺癌;自我效能干预;癌性疲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059-02

癌性疲劳(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1]是由癌症及其相关治疗引起患者长期紧张和痛苦进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症状。癌性疲乏是对癌症患者负性情绪、感受、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衡量和评价,是目前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必须解决的主要护理问题。肺癌患者常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疲劳无力、人际交往障碍和睡眠障碍等癌性疲乏症状。临床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的信心,缓解疲劳程度。为此,我们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在带有癌性疲乏症状的肺癌患者护理中,以降低患者疲劳程度,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3年2月~2014年5月确诊肺癌并带有CRF症状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2],并经过病理检查证实。80例患者中男44,女36例;年龄55~68岁,平均(59.25±6.35)岁;病程为1.5~3.5年,平均为(2.25±1.05)年;中央型42例,周围型38例;Karnofsky评分在60分以上;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入组患者均意识清楚,语言交流正常,知情同意参加此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内容有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指导、体位护理等。在入院后第2天对患者增加进行自我效能干预,时间为3周,主要干预措施:(1)认知干预:护士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患者的资料,评估患者认知水平,确定患者认知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按照知信行模式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涉及肺癌知识、手术、化疗、治疗现状、护理、并发症等,重点解决患者认知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矫正,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自觉改正不正确的想法,逐渐建立正确的疾病治疗观念。(2)情志干预:肺癌患者心理情绪极其不稳定,七情常处于不平衡状态,严重影响脏腑功能和阴阳平衡。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情志变化,找出引起情志失衡的原因,给予劝说鼓励、疏导安慰、移情、借情以及暗示疗法等,帮助患者化解情志失衡,以免患者过度忧伤抑郁、紧张害怕等,达到情志舒畅,气机条达的效果。(3)说服与激励:护士要多与患者谈心,交流对疾病的认识、对未来的希望等,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波动,及时给予干预,以免发生偏倚。护士要对患者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行为和进步要给予鼓励,使其能够看到希望,看到自身努力的效果,同时也要让患者明白治疗是医患双方面努力的结果,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能够取得更多的进步,逐渐恢复健康。(4)加强社会支持: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要关心患者各方面状况,给予心理、情感、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要做好家属和其他人的工作,促使周围人都对患者伸出援助之手,在患者情绪低落时能有家人陪伴,能有倾诉的对象,患者精神萎靡时能有人给予坚强性格的干预,使患者不断坚定治疗的信念,激发内心的自我效能感,抵抗疾病,早日康复。

1.3 评价指标

运用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制定的简明疲乏评估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3]对肺癌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当前疲乏程度,过去24h疲乏程度及过去24h疲乏对情绪、行动、工作、与他人关系及生活乐趣等的影响。0分表示无疲乏,1~3分为轻度疲乏,4~6分为中度疲乏,7~10分为重度疲乏。

2.结果

经过自我效能干预后,肺癌患者的癌性疲乏程度明显减轻,干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自我效能干预前后患者疲乏程度比较表 (n=80)

3.讨论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5年生存率仅为8%~11%[4]。肺癌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也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极易出现癌性疲乏症状。改善患者心理行为,帮助患者舒适度过每一天,是护患最大愿望,为此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帮助其建立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以提高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癌性疲乏是倦怠、疲劳、孤独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等一系列的疲乏症状的总称。过去对于癌性疲乏多是指导患者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从体力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指导,更多的强调了身体的因素,而忽视了对患者进行心理行为的干预。因此在对肺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要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消除或纠正引起癌性疲乏的各种原因,以恢复患者充沛的精力。

自我效能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实施某一行为的期望,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5]。护士要不断激发肺癌患者审视和评价自我行为能力,帮助患者建立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从而逐渐坚定患者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肯定,认识到自身有能力战胜疾病。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情志干预、加大支持力度等方面的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逐渐平稳,在护士的鼓励下能够主动或被动的去接受治疗经验、护理经验以及运动经验等,为自我护理做准备,逐渐变得坚强乐观,自身虽然患病但是内心充满希望,逐渐战胜各种不适。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可以在提高自我效能感基础上减轻患者的癌性疲乏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Mock V,Atkinson A,Barsevick A,etal.NCCN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J].OncologyWillistonPark,2000,14(11A):151-161.

[2]中国抗癌协会编.新编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九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737-781.

[3]Mendoza TR,Wang XS,Cleeland CS,et al.The rapidassessment of fatigue severity in cancer patients:use ofthe Brief Fatigue Inventory [J].Cancer,1999,85(5):1186-1196.

[4]肖永红,闫子海,张文杰.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465-466.

[5]唐宏,郑燕,鄢家莉等.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临产孕妇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2):144-145.

论文作者:张明华1,王占辉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自我效能干预对肺癌患者癌性疲乏的影响论文_张明华1,王占辉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