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合一——浙江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坛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价值观论文,浙江省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第九届论文,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期,浙江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坛在杭州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浙江省文明办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连续第九年联合举办。 今年以来,浙江各地各部门在“最美精神”的激励下,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国梦”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不断深化。本次论坛以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升全省公民道德建设水平为主题,19名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在本届论坛上交流各自观点。来自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党校、浙江日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点评并作主旨发言。论坛号召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积极实施“浙江省公民道德养成计划”,大力普及和践行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积极投身到浙江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中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筑牢共同思想基础。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明委主任葛慧君在致辞时指出,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三个倡导”24个字,明确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三个重大问题,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知行合一。在“知”的层面,要强调解读阐释;在“行”的层面,要强调结合融入。其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在持之以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在人们的头脑里面搞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实践证明,坚持长期抓、确保常态化,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难点所在,更是努力方向,要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全民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民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只有采取对象化、分众化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广泛开展吸引公众参与的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并自觉践行,才能真正做到全民参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抓紧抓好抓实。 本次论坛讨论的主要问题及阐述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坚持知行合一、不断完善的培育和践行过程 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立旭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许多瓶颈,如资源、环境瓶颈等,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就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瓶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精神文化领域问题的一种积极回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积极应对精神文化领域存在的问题。 中共嘉兴市委党校彭世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只有实现大众化才能充分发挥其规范和引导作用,必须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临海市委党校刘自俊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科学理论为其指导,更需要不断寻找可行的践行路径,需要宏观层面的勾勒,更需要微观层面的考量。联系到浙江的实际,绍兴市上虞区道墟镇文化站马德良认为,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基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而有效的载体。海盐县国家税务局的郭秋敏认为,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浙江的具体实践,具有鲜明的浙江特色。培育和践行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实际上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科学把握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本质与特性,并把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践行过程贯穿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个过程,意义重大。 二、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方样本 大家普遍认为,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文化挖掘、理念传播、行为践行和机制保障,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有重点地给以提升,能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践进程。仙居县文明办潘锋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余姚市社科院杨鹏飞深入分析了王阳明乡村道德治理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1.发挥乡村道德自治组织作用,防止政府直接“包揽管治”思维下的全管倾向;2.加强乡村文明道德建设,推进乡风文明传承与延伸;3.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寿灿认为,王阳明乡村道德治理是在一个特殊的道德境遇中的道德治理实践。这一特殊的道德境遇是传统的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基本上属于同一个道德共同体或价值共同体;在熟人社会中,人们也基本上执守某种共同的道德价值与规范体系。如果从这个角度考察,王阳明乡村道德治理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如何建构一个道德共同体及相应的价值与规范体系。后者所关涉的问题正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而前者所关涉的问题则在于如何在当前社会的利益分化与道德价值多元化的态势下重构新时代的价值共识以及基于价值共识的社群建设。 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铭则提出不妨从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去拓展思考当代的重大现实问题。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辩证的,现代既继承了传统又超越了传统。联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形象地把传统比喻为前者之“根”,把现代比喻为其“翼”。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这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向世界呈现的是中国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和积极采纳现代科技文明成就,以克服传统文化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的经验和当代的现实告诉我们,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三、发挥社会经济组织的有益价值元素 中共绍兴市委党校雷泳仁认为,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们是价值观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在价值观建设中要注意三个问题:1.做到两个一致,即民营企业的价值观,一要与主流价值观一致,二要与企业本身特征、行业特色相一致;2.明确三个主体定位,即民营企业家、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是企业价值观建设的主体;3.建立一系列好的制度,即建立起适合企业价值观新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真正固化于制。 陈寿灿教授指出,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困境、劳资纠纷、与所在社区关系紧张等问题都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价值观建设的滞后性相关。解决这些问题,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是一个独特进路。企业价值观的作用就在于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决定企业的基本特性和发展方向,对企业领导者和员工行为起导向和规范作用,激励员工以及增强企业合力。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和经济人。云和县国税局的吴昊人与生产劳动、职业活动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一个基本的价值观的折射。敬业的最基本要求是要有牢固的专业思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勤勉的工作态度;有旺盛的进取意识;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并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因此,敬业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 四、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古代家训等传统文化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周立耕认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特别是以儒家为主体的古代伦理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浙江大学颜鹂从价值排序的视角解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出处于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背景下的中国,正在以文化大国的姿态主动探索价值排序,进而回答人们尤其是当代青年对于“当代中国如何自处、选择和行动”困惑的迫切需要。思政工作者要不断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解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中国青年的价值选择、引领风尚的文化旗帜、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文峰认为,中国古代家训,是先贤和前辈对于世事生活的总结,很多内容富有民族精神,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引入符合时代要求的古代家训等传统文化因素。汲取家训的积极教育意义,将其融入到现代教育之中,必然会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黄铭教授指出,发掘“古代家训”对未成年人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让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落到实处。但需要思考的是:今日之“家”及其处境(核心家庭、独生子女、信息时代)远非古代之“家”(大家庭、多子女、农耕时代),古代家训的时代价值需要得到辩证分析。因此,要在今天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条件下,对古代家训进行现代转化,不能简单照搬。要找出中国的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一以贯之的基本价值,然后才能将古代家训融入现代生活。 五、创新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载体 杭州市上城区委宣传部介绍了当地的“邻里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其主旨在于增强“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价值认同。该区通过设计多种载体,促进了上城人文品牌发展,营造了“包容”的上城认同感,有效增进了邻里间的沟通和感情,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在开展该活动的近3年时间里,有300多个“最美”上城人和社区社会组织得到宣传,社区居民在“邻里日”中感受邻里间的关爱、友善和快乐,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温州市鹿城区委党史研究室项双双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应与时俱进地对“温州精神”进行梳理、扬弃。让“温州精神”既彰显温州元素,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从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地被继承与弘扬。衢州市衢江区文明办吕玲介绍了近年来衢江区开展“学习先进创新业、追赶先进比贡献”、“做最美衢江人——我们的价值观”、“五美四比三衢江”、“发现最美衢江人·争做最美衢江人”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指出那些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见崇高的“最美人物”,具有很强的区域代表性,为衢江区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现实标杆,有力的推动了衢江区全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俊认为,地方政府以创新载体为切入,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与生命活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践行之路,深具启发意义。因为价值观是抽象的观念,却又是见之于生动的生活实践,只有用心于生活实践的观察,才能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之路。 宁波鄞州区委党校李锋以“最美女儿”方亚儿照顾亡友家庭20年事迹为典型,展现了方亚儿的孝、情、诚、义、信等美德。指出这不仅可赞叹,更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这种个体行为所带来的正面的社会效应和价值观启示,以及应该着力将类似典型更好地引导到宣传实践活动中。 在积极开展多种活动载体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活动背景下,何俊教授提倡大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持抱着积极、健康、阳光的态度。他认为,倡导精神文明很容易把目光注视在当下社会生活中不好的东西,作出一些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评价,其实这样的陈词每个时代都有人讲,而历史却总是向前的。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在精神文明上达到的层级,总体上是远高于过去的,而科学的、民主的观念,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毫无疑问也是超过前人的。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浙江精神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