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论文_赵艳萍

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 745000

摘 要:本文以一节高一英语阅读课(泛读)为实例,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把阅读过程中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按照学生智力和理解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适时的“支架”,形成了以“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小组评价”为基本程序的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对进一步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引言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讲解的重点一般只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的阅读不是通过个人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而是经过教师讲解后才理解的。教师详尽讲解了语言难点,就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听完讲解后按教师的方式理解了文章意思,也就完成了阅读任务。可见,这种教学实际上并未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当前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阅读教学不应该只是消极地适应学生英语语言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走在发展的前列,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独立的探索学习,不断把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认识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本文试图探讨如何把支架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希望能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二、“支架”理论与“最近发展区” (ZPD)

“支架”理论源于维果斯基的社会理论与“最近发展区”,意在使教师在教学中找到适宜的支点,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在吸收、发展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支架教学理论,由此孕育而生了支架教学模式。它是以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系统有序地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技能,并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利用情境、讨论、评价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合理的、使之可以不断向上攀岩的支架,以形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三、支架理论的应用课型

1.教学课型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Book 3 Unit 4,阅读课第一课时:《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时长45分钟。

2.教材分析

阅读部分讲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所使用的文体是科普说明文。正文共分五段,除第一段“引入”和最后一段“结语”以外,其余三段都是集中在“生命起源”这一问题上。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首先诞生于水中,上百万年后,陆地上才长出绿色植物,随后出现了陆栖动物和水陆两栖动物。最初的动物靠孵化卵繁衍后代,后来出现了哺乳动物,最后才出现了人类。文章最后讲述的现象发人深省:The earth may become too hot to live on. 它关系到地球上生命的未来。

四、教学过程

1.搭建支架,思维导入

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提供学习支架。

上课伊始,笔者发现教室中刚好坐着八排学生。如果教师是太阳的话,由近到远,学生们可依次被形象地看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如果这样的话,整个班级就好似一个太阳系。此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了全体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来,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2.进入情景,引导探究

紧跟以上活动,教师需要适时搭建支架。引出“life”这一关键概念,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明白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面临的难题, 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从而促进教学过程高效地展开。

3.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⑴依托支架,引入阅读。

科普说明类的文本对高一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笔者在课前事先设计了一个语篇结构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为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语篇搭建一个大支架,也为以下的阅读做好铺垫。

笔者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来概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结构,探索语篇各个自然段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语篇,梳理语篇结构。同时为进一步挖掘文章深层信息奠定基础。这样就自然转入以下活动。

⑵续搭支架,理清脉络。

一篇文章从总体结构上看有主体部分也有非主体部分。本篇文章的主体部分是2至4自然段。笔者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完成以下生物进化图。笔者在黑板上绘制出方格和箭头,方格中的内容表示生命演化的每一阶段,箭头表示进化方向。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过程复杂,如果没有一定的结构与语言支架,学生们很难把生命的演化过程说清楚,笔者让学生依据活动二的进化简图复述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这就为学生重构文本搭建了结构支架。活动二中的关键信息和重点词汇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支架。学生对课文脉络和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形成清晰、完整的理解。

五.教师的支架作用

1.筛选、过滤﹑整合﹑设计,搭建问题支架

课前,教师应对教材进行系统分析,取长补短,做好材料的增删优选工作。

2.示范﹑解释﹑转述﹑纠错,搭建语言支架

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解释及转述﹑词汇纠错、提供词汇和表达方法等策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语言表达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更高级的词汇和更地道的表达法的兴趣,实际上也起到了激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作用。

3.关心﹑爱护﹑鼓励﹑表扬,搭建情感支架

英语学习过程中“情感支架”的搭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六. 结语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框架图等支架,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的知识的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课堂中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努力,根据具体文本提炼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搭建符适合他们学情的语言材料的支架,优化学生的语言输出,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1]Or1ich,D.C.Teaching Strategies D.C.Health and Company,U.S.A,1980。

[2]Vygotsky,L,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3(必修模块)[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文秋芳 英语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3-68。

论文作者:赵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论文_赵艳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