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东县职业技术学校 1582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应试教育思想被打破。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需要转变思想,针对学生不同情况,恰当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团结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自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以来,在全国各地均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我们的数学教育,是要面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本来应该具有鲜活的时代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理念下,在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中,我尝试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心得。
一、首先要转变思想
一直以来,我们对教育学的理念熟视无睹,从本质上以为教学就是教师教授,我们就算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实际上我们与真正的教学南辕北辙,因为我们忽略了课堂的主体本来就应该是学生,而我们“一言堂”不但会让教师身心疲惫,而且还会让学生“无缘”课堂,不能用心地参与其中,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二、师生合作,提供发展平台
要知道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总是沉闷不已,是因为我们教师的那一点不放心,其实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是学生,我们如果不放手,那么他们怎么会成长呢?从本质上说,我们是缺少对他们的信任,可是考试的时候,我们会替代他们吗?当然是不能的,实践才会出真知的道理是多么浅易呀!我决定与学生合作,首先获得了他们的高度支持,要知道他们可能盼望这样的机会有很久了。在那以后的教学中,我坚决做到,让学生讲解预习,让学生讲解基础部分的知识,让学生完成可以探究的部分,多让学生产生质疑,多让学生解答。如此一来,我们不仅能更全方位地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感受到许多正确的或者错误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提供了许多方向。
三、方式的灵活,适应个性选择
这样的提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定意义上说有些分层次教学的味道。我们都知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来同等智力的学生对于不同范围的数学反应能力就不同,更何况我校的学生是重点高中选拔后的学苗,他们一下子完成了一个系统的习题可能是完全不可能的,而我们的教学还不能放弃他们,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所有的同学参与进来,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问题,让关系走得近的同学成为一组,让他们有进展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表扬。我记得曾经给学生讲过陈景润被辞退的故事,同时也讲过吴文俊几何级增长的故事。我们当然不敢奢望会有这样的学生产生,但一切都皆有可能。
四、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对于高中课程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复杂的,一般说来,短期的目标或者是显性的目标是容易完成的;而长期的目标或者是隐性的目标则是不易坚持下来的。要想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并将它持续下去是很多老师想过的一个问题。我想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产生持久兴趣,当学习成为他们主动要完成的事情的时候,学习就会变得轻松而愉悦。所以我们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五、自主探究要注意的几点
1.要精心创设情境。这一点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了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引导知识学习的知识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要精心设计问题与答题方式。数学学习关键在于通透,我们的习题设计要精心,有时可以“小题大做”,可以让学生将一道选择题当成改错题,同时分组强调时间,加入人文理念,做题就被赋予了比赛色彩;有时可以“大题拆做”,一道题我们可以分解成几个步骤或者几个部分,考虑已知习题与答题范围,然后分组完成;有时可以难题不做,让学生课后完成,既可以切中学生的激进之心,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毕竟高考比例中难题的分数是微小的;方式与方法的改变有时候可能有点像我们做菜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味道,也许有时候还可以产生不同的流派。
3.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不是走形式,不到学生不需要提示的时候,我们绝不提示;在学生没有充分考虑,认真思考的前提下,我们却不提示;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虽然教师的话不多,但对学生建构意义帮助却很大。
4.鼓励学生团结协作。我们都很清楚“1+1>2”的道理,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我们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也许我们给学生讲题可以很透析,但不一定适合学生;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但毕竟不如同等水平的学生的思想碰撞的机会多,他们的分析有友谊的成分,也有竞争的成分;有显示强者的心理作用;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心智发展的意义是不可尽言的。
参考文献
[1]张燕勤《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初探》。
[2]张成宽《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论文作者:高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方式论文; 意义论文; 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