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小组活动是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友好论文,小组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友好小组活动是指3名~5名住址邻近的幼儿组成的园外家庭活动小组。活动时,组内成员轮流做东道主邀请其他成员来家玩(室内、室外均可)。家长除了为幼儿提供一些必要的玩具、活动器具、书籍以外,还必须参与指导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离园回家后到吃饭前的一段时间或节假日,每星期活动二至三次。
一、为什么创立友好小组活动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逐步落实,独生子女、独门独户成了现代家庭的主要特点。孩子们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邻居间的交往又少,加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孩子走出去会“玩野”“没出息”“无聊地消磨时间”,邻居孩子到自己家里来玩又怕弄脏房间,碰坏家具,结果形成独生子女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独”,任性,好发脾气,自我中心,不合群。独生子女的这些特点与我们期望培养的礼貌、谦让、友好、合作的文明品德不相符合,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的最终目标相违背。友好小组活动的创立与开展为弥补和克服这种家庭教育的不足创造了条件。
二、怎样组织友好小组活动
1. 调动家长参与友好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友好小组活动是利用下午幼儿从幼儿园回家到晚饭前的时间活动,这对于工作繁忙、家务活多的家长似乎有些勉为其难,更大的问题来自于家长的家庭教育观。许多家长重智力培养,轻非智力培养,重教育的家庭化,轻教育的社会化。为了调动广大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举办讲座、召开辨析会、进行观摩等方法。我们请幼儿心理学专家为家长举办“幼儿是社会人”等方面的讲座,让家长了解友好小组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尤其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所起的作用;请家长对友好小组的“利弊”进行辨析、讨论,广泛听取别人的见解和意见;组织家长观摩(示范性)友好小组活动,让家长们亲自体验孩子们参与友好小组时愉快、兴奋的情绪。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家长的认识,激励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家长参与意味着家长将成为友好小组活动的指导者。
2. 让孩子成为友好小组活动的主人
(1)充分发挥孩子在友好小组活动中的自主性。 要充分发挥孩子在友好小组活动中的自主性,家长就要自始至终让孩子体验到一种随自我意愿活动的感觉,包括活动内容的确定、情节的安排等都由孩子自由选择,但这并不意味放任和不要教育引导。因为,只有在教育引导下,孩子们的自主行为才是有意义的。例如:超超小朋友不愿参加小组的“挟”弹子活动,总是独自一人玩枪。家长就不该视而不见,或硬性规定他参加,而应想方设法激发他参加这一活动的欲望和兴趣。又如佳佳、超超、烨烨同时要争夺宇宙飞船玩具,若用强迫的口吻命令孩子谦让,显然是不明智的,若能用更具吸引力或鼓励性的语言去诱导孩子们,使一件玩具大家都能玩,或者轮流玩,孩子们的活动自主性既没有受到挫伤,教育要求又隐含其中。有时,当孩子间发生争吵时,只要没有发生打架事件,尽可放心让他们去“吵”,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要在矛盾一发生就进行干预,使孩子们产生依赖性。可见,指导友好小组活动的艺术是使教育的要求和安排通过家长巧妙斡旋,转化为幼儿自身需要,使友好小组活动符合孩子们的意愿。
(2)家长要间接给予指导。 间接指导是指以孩子自主活动为前提,在孩子内心出现帮助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指正和启发。也就是要求家长置身于友好小组活动的环境之中,但并非是自始至终和孩子们一起活动,而是在孩子周围进行周密观察,在孩子需要和家长认为必要时,以角色的身份给予指点,使孩子们及时得到暗示和引导,这种方法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三、友好小组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
1.打破了“闭门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友好小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家长的教养观念,增加了家长对幼儿年龄特点的了解,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例如:朱开元的爸爸说:“没有友好小组以前,我也赞成孩子把小朋友带到家里来玩,但我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去别人家玩,主要怕孩子弄坏别人家的东西,惹麻烦。现在幼儿园老师替我们牵线组织了友好小组,家长是自愿参加的,对房间弄乱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我也可以放心让儿子走出去了。”婷婷妈妈说:“婷婷生性文静、胆小,以前每天从幼儿园回家以后,我们总是让她一个人在家看书、看电视或者陪她玩,生怕她出去让别的孩子欺侮。我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让她参加友好小组活动的,然而无论在我们家,还是在其他小朋友家活动,和其他孩子相比,她还不活泼,但她的情绪却是相当的好,看到她那样高兴和快乐,我们也由衷地兴奋和激动,看来让孩子多接触同伴,多走出去,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是很有益的。一个阶段的友好小组活动下来,她话比以前多了,胆子也大了,友好小组确是家庭教育的好方法。”缪桦妈妈说:“通过友好小组活动,不仅缪桦进步了,我们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如何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寻找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是我们家长应该经常思考和努力去做的事情。”超超爸爸说:“友好小组活动时,我试着用游戏的口吻,加入孩子们的活动,孩子们似乎很听我的话,也不再犟头倔脑了,这也增强了我组织友好小组活动的信心。”
2.密切了家庭与幼儿园、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经常性的上门指导友好小组活动,使教师对幼儿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养水平、幼儿的个性习惯有了更多的了解。家长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受幼儿教养知识方面的指导,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同时,“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方式,也带来了家庭之间的互相联系。家长们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交流孩子身心发展情况,磋商教育方法的机会,促进了家园一致,融洽了家长之间的关系。
3.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友好小组活动,彻底改变了孩子们一回家就写字、画画或一个人玩的局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有趣、快乐的小组活动,加深了孩子间的真挚友谊,培养了幼儿合群、谦让、团结、互助、约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孩子们又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例如:刘袁蕾小朋友不喜欢妈妈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就让她学外语,友好小组活动时,妈妈让她做小主持人,她手拿积木做起了小老师,环境陶冶了情趣,刘袁蕾小朋友反而学习掌握了不少英语单词。又如:贾毅小朋友的父亲是服装厂的老板,她母亲辞职在家负责接送照料贾毅。他的散漫、无理取闹使他的母亲倍感无奈。友好小组活动对贾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为了让同伴愿意和他一起玩,他也渐渐地懂得约束自己去遵守集体的活动规则,对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孩子们的进步,证明友好小组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