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英语原声影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论文_崔佳琦

利用英语原声影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论文_崔佳琦

天津师范大学 323900 指导教师:李宏杰

摘 要: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日益密切,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提前到小学阶段。英语原声影视是英语课堂中的一种常见的的教学资源;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育中需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所以,利用英语原声影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有其自身价值的。

关键词:英语原声影视 小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一、理论依据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Krashen的输入假说中暗示了文化在语言中的重要性。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文化意识的提升能够提高学习者当前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i+1的水平,促进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体现了兴趣对有效习得的影响。英语原声影视本身的娱乐性可以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个低焦虑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信心。

2.四阶段理论。根据美国学者Hanvey (1979)的跨文化意识四阶段理论中提到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指的是“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他将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认识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表面文化现象;二是认知那些与母语文化相反且被认为是不可思议又缺乏理念的显著文化特征;三是认知能够通过理性分析取得的文化特征;四是感知异文化。

3.文化适应模式。Schumann (1986) 的文化适应模式强调“二语习得是由学习者与所学语言的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决定的”。笔者认为,心理距离在社会距离不能够真实产生时会更加显现出其突出作用。针对于中国的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缩小心理距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小学生视野有着极大帮助。

4.对比语言学。在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对比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语言中的不同不仅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用本身,还包括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意识等角度。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发现差异,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效果会更加明显。

二、利用英语原声影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优越性

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英语原声影视资源的广泛使教师的选择范围增加,符合小学生层次,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成长阶段,利于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保持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

原声影视片段情节完整、真实有助于英语背景下的文化思维培养。连贯的情景发展更加易于培养思维。相比较课本的枯燥描写,利用英语原声影视,通过原声影视“视、听”结合的特点,让学生感觉融入其中,身临其境地体会电影中描绘的情节。

提高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原声影视中,影片中的人物表情丰富、行为具体,与语音、语调的表达相配合,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听力能力与口语水平。

三、利用英语原声影视培养小学生跨文化意识

1.利用英语原声影视培养对文化特征的发现。针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此时的英语课还未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并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针对于此情况,笔者建议,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原声影视在此阶段的优势,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英美文化最表象的特点,促进小学生对文化特征的发现。

在《快乐英语》中,二年级(下)册其中一单元就介绍了中外节日。在本节课中学生认识了包括Christmas,Merry Christmas等单词、短语,并学唱“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利用这一主题,英语教师可以选择关于Christmas的英语原声影视,体会关于圣诞节的风俗、节日气氛。

《极地特快》是一部圣诞主题动画电影,描写了一个相信圣诞老人存在的小男孩在圣诞节中寻找真相的冒险,笔者认为,可以节选其中片段对圣诞节的节日气氛、节日风俗进行更加直观的表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电影情节之外的文化背景。例如,提问“What colour can you see?”引导学生发现电影中大量运用的红色、绿色、白色这三种“圣诞色”;提问“Who is he?”使学生认识并区分elf和Santa的区别,使学生对“圣诞节”这一节日记忆更加深刻。

这部电影情节连贯、引人入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节日之便,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抓住电影中重点对圣诞节的刻画,引导学生发现有关“圣诞节”文化的最典型特征。

2.利用英语原声影视培养对文化特征的差异对比。在不同的文化特征被发现之后,文化差异就显现出来。这一时期,学生对英美文化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运用英语原声影视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对比差异。相比较运用文字描写和口语叙述而言,英语原声影视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英语人教版(精通)三年级(上)和四年级(上)都涉及了饮食主题。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民族信息。饮食习惯也是中西方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比其中差异可以分别选用具有中西方文化特色的英语原声影视进行对比。例如,《美食总动员》和《功夫熊猫》。

《美食总动员》这一部动画电影描述了一只小老鼠梦想成为一名厨师的故事。故事以一家餐厅为背景,情节中大量出现菜名及香料、食材的名称,体现出西方饮食的特点。

对于西方饮食这一方面,除去学生们众所周知的快餐汉堡、薯条之外,也需要让学生了解“西餐”中其他的食物,避免学生视野狭窄,只知道西餐中有汉堡、薯条、牛排、披萨。影片中的单词虽然较生僻,但是此片段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其饮食文化,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单词不需要过多强调。

第二段节选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它是梦工厂动画公司出品的中国元素电影,有原汁原味的英语配音,也有学生们熟悉的中国元素。其中主人公熊猫肥波父亲经营的面馆和其的贪吃形象引出了许多中国饮食元素。

两段影片中的饮食特色和饮食差异明显,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对差异做出对比。学生能够对中西两方的差异做出对比,说明其自身已经在了解了两方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由此,在之后的交际中会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主体进行谈论,运用适当语言、语气与对方交谈,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逐渐形成。

3.利用英语原声影视培养对文化的理性理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原声影视培养小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性理解,要在指导学生发现文化特征、对比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英语原声影视中探究其来源,理解其原因,感受其思想。

小学英语人教版(精通)五年级(下)Unit4 Fun Facts中介绍了有关伦敦博物馆的知识,英语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关于博物馆或者英国历史的影视片段,既对课文内容有了拓展提高,又渗透文化背景。

《博物馆奇妙夜》这一电影用科幻的手法描述了发生在博物馆里的奇怪事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英国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氛围。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更加强调了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但是,利用英语原声影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一、英语教学仍以课本为基础,培养跨文化意识应该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不能顾此失彼;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应注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在小学课堂培养跨文化意识应当“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学生之后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吴文玲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3。

[2]钱伊琳在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J].新课程学习(上),2012,(9),129-131。

[3]赵海燕 论我国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的双向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67-69。

[4]肖典英 论利用英语电影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72-73。

本文系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号:201710065006 项目级别:国家级)。

论文作者:崔佳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利用英语原声影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论文_崔佳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