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分析论文_张义秀

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分析论文_张义秀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 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成功率(93.55%)、复发率(6.45%)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可行性高,适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胸腔镜;自发性气胸;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256-02

自发性气胸属于胸外科常见病症,多发于年轻男性[1]。其主要是由肺尖部先天性肺大疱破裂引起,且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容易复发,而进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又会留下较大创伤[2]。我院特选62例患者进行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2015.6-2016.6)进行随机分组,分为2组,各31例。

实验组:男患者:女患者=23:8,年龄15~32,平均年龄(23.51±4.11)岁。

对照组:男患者为20,女患者为11例,年龄16~33,平均年龄(24.51±4.22)岁。

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中无明显差别(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进行常规传统护理——观察患者血压、胸痛、咳嗽及呼吸困难程度;尽量避免患者咳嗽,必要时遵医嘱予其止咳剂;嘱咐患者减少活动,予其高蛋白饮食;根据患者病情准备胸腔穿刺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药物及物品,并及时配合医生。

实验组方法:在以上方法基础上再对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

1.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责任护士积极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介绍同类型手术患者与其接触,消除其顾虑,使其主动接受手术治疗。

2)呼吸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或深吸气的咳嗽排痰训练——深吸气屏气,紧闭声门增加胸内压、收缩肋间肌、抬高膈肌,接着咳嗽并打开声门,随气流冲出痰液,以此进行反复训练。

3)术前准备:医护人员在术前严格监督和劝告患者戒烟,要求患者刷牙;对肺部有炎症的患者予以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加抗生素超声雾化吸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一般准备:嘱咐患者增加高蛋白饮食、高能量,术前(一天备血,进食12h,禁水4h)进行胸部CT、心电图检查、电解质测定以及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高血压患者需使用降压药物调节血压至正常范围)。

5)病情观察: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重度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等现象,立即告知医生,进行紧急急诊胸腔镜手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

1.2.2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清醒者去枕平卧6小时后可半卧位;未清醒者去枕平卧位(头侧一边)。

2)病情监测:详细记录24h各引流管及出入量情况,观察患者胸腹部、瞳孔、意识、体温等体征变化,监测其血压、心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3)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引流液的水柱波动、量、颜色情况,各接口的衔接情况以及胸腔闭合引流的通畅情况;自上而下挤压引流管,1次/h(术后6h后);更换0.9%氯化钠溶液及水封瓶(1次/天),并做好标记。

4)呼吸道管理:采用辅助方式助患者咳嗽排痰;给予痰液粘稠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15min/次,2次/d;观察水封瓶水柱波动情况以及听诊肺部呼吸音,1次/d。

5)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观察患者各个手术操作孔的捻发感及皮肤肿胀情况,了解其呼吸及胸部情况,监测生命体征、胸腔引流瓶,以及胸腔活动性出血情况。

6)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摄入高能量饮食和高蛋白)、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手术成功情况、复发情况[3]。

1.4 统计学处理

2组自发性气胸患者用%表示成功率、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均由软件SPSS25.0处理。当2组对比上述指标的数据有差别,则表示P<0.05。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手术成功者29例(93.55%),术后复发者2例(6.45%)。

对照组的以上数据分别为20例(64.52%),8例(25.81%)。

对照组上述各项数据均劣于实验组(P<0.05)。

3.讨论

自发性气胸属于胸外科的一种常见病,集中于年轻男性。在传统治疗里,其多采用传统方法(胸腔闭气引流术、胸穿抽气、观察)。胸腔镜出现之后,由于复发率低、出血少等优势被广泛推广[3],但其需在单侧肺通气下进行。为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我院对患者在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效果可观。

在以往的传统护理活动中,医护人员往往只会对患者进行机械、紧迫的治疗操作,忽视了患者及家属各方面的感受。患者对其病情及症状了解甚少,而医护人员由于紧张的治疗导致解释不到位,因此延缓了治疗效果。

与传统护理不同,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是一种围绕手术全过程的护理方式,分为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3]。其中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减轻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问题及负面情绪)、呼吸锻炼(避免切口疼痛)、术前准备(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一般准备(确保手术安全)、病情观察(方便及时治疗);术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利于患者咳嗽排痰)、病情监测(防止术后异常)、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避免引流管堵塞)、呼吸道管理(改善呼吸状况)、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出院指导(避免病症复发)。因此,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治疗效果。

经此次观察统计,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复发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适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海娟,董长兰,赵弦.临床护理路径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153-154.

[2]李威,陈伟.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22):203-205.

[3]何海娟,董长兰,赵弦.临床护理路径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153-154.

论文作者:张义秀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分析论文_张义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