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品中华绒螯蟹春季池塘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要点_生态养殖论文

大型商品中华绒螯蟹春季池塘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要点_生态养殖论文

春季池塘大规格商品河蟹高效生态养殖关键技术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蟹论文,高效论文,池塘论文,关键技术论文,要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规格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合理放养技术

1.提早放养河蟹,以延长养殖周期。这是生产大规格商品蟹的重要措施之一。应尽量提早放养河蟹,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即可放养河蟹。

2.放养优质、大规格蟹种。放养优质、大规格河蟹是大规格商品蟹养殖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河蟹养殖规格的重要措施之一。放养的河蟹,要求种质纯正,符合河蟹种质标准要求:规格为6~15g/尾;体质健壮、附肢完整、爬行活跃、行动敏捷、无病无伤、无畸形、身上无附着物、手抓松开后立即四散逃逸;性腺未发育成熟。

3.采用密度适宜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科学放养。一般情况下,河蟹放养密度越大,生长速度越慢,出池规格越小,因此要控制河蟹的适宜放养密度。每亩可放养河蟹400~600只,同时套养适量鲢、鳙等滤食性鱼类,通过养殖系统内部的营养物质循环利用,既充分利用水域生态环境,又可有效降低养殖自身污染,减少疾病发生,达到较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养时,应先让运输来的河蟹适应气温和水温。对于加冰运来的河蟹,应将河蟹取出运输箱外,撒一点清洁淡水,放置池边15~20分钟后,再准备入池。河蟹入池前,应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放置10分钟后,放入水中浸泡2~3分钟,再取出放置空气中,如此反复数次,待河蟹吸足水分,适应养蟹池塘水温后,让其自由爬入水中。最好先将河蟹放于池塘深水区的围网内进行强化培育,待水草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去除围网,让河蟹到大池塘中生活。

二、养殖环境改善与营造技术

1.池塘养殖条件。商品蟹池3~10亩,水深1~1.5m。池底不渗漏,保水保肥性能较好。新挖蟹池,夯实池埂。进、排水设施分开、完善,排灌水方便。为防止河蟹逃跑,在池塘四周设置防逃设施,可利用塑料薄膜做防逃墙,也可利用聚乙烯网布和塑料薄膜做防逃设施,并用木桩或竹桩支撑。

2.彻底清塘、消毒,改善生态环境。提早干塘,进行清整、清淤和曝晒,或在放养前15~20天进行池塘堤岸清整,清除池底过厚淤泥,并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亩用150~200kg的生否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或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这样可以改善池底(或淤泥)土质状况;杀灭野杂鱼、敌害生物、病原体及其卵;增加水中钙的含量,改善池塘水质;但重盐碱地池塘池水pH值往往较高,因此生石灰使用量不宜过大,或采取将生石灰浆消毒的池水排出后,再加入新水进行养殖。

3.进行池塘生态化改造,利于科学养殖。在池塘底部开挖环沟,建造深水区,营造河蟹高温季节的“凉爽”,利于河蟹在高温期的摄食和生长。在池塘中间的浅水区移植水草,进行培育和管理,形成水草区,使水草覆盖面积占50%以上;水草主要有轮叶黑藻、尹乐藻、金鱼藻、菹草、苦草、狐尾藻等种类。水草具有净化养殖水体、调节水温、提高品质、隐蔽和药用等作用,同时又是河蟹的天然饵料,因此适时种植水草,有利于河蟹摄食、蜕壳,以及养殖成活率、规格、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池塘四周的浅水区,不应种植水草,应为投饵区,以便河蟹爬行、觅食。将水草区、深水区和投饵区合理分开并培植茂密的水草,为河蟹创造良好摄食和生长环境,是提高河蟹养殖规格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4.科学控制水位。春季养殖水位要浅些,一般保持在0.8~1.0m,有利于水温的升高及河蟹、水草生长。以后,随水温升高和河蟹生长,应逐渐加深水位。但需注意:一次性加水不能过深,否则会引发水草因缺乏光照而死亡。

5.定期泼洒生石灰。春季每月泼洒1次,每次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20g。进行水质调节可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利于河蟹蜕壳生长。但应注意:池水pH过高时,不要使用生石灰。

6.适时施肥。移植水草时,合理适量施用发酵有机肥。春季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水草快速生长,需要消耗、吸收大量的N、P等营养物质,使池水透明度增加,当池水透明度大于50cm时,应及时使用无机肥进行追肥,比例为N:P=4:1,以增加水体肥度,利于河蟹和水草生长。

三、生物饵料的定向培育技术

螺、蚌和青虾等底栖生物是河蟹的优质生物饵料。生物饵料不仅能为河蟹提供良好的营养积累,而且还能促进河蟹摄食量增加,从而达到提高河蟹养成规格的目的。因此,在春季河蟹养殖过程中,应向养殖池塘中投放螺、蚌和青虾等底栖生物,使之生长繁殖,为河蟹不断提供优质饵料,促进其生长。每亩池塘投放螺类和蚌类200~300kg、抱卵亲虾0.5~1kg或幼虾0.3~0.5万尾。螺、蚌和青虾等底栖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摄食池塘中的有机物质、残饵和藻类,从而起到调节和改善养殖水环境的作用。

四、饲料的合理投喂技术

河蟹的蜕壳生长,是河蟹自身营养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发育规律,缩短河蟹蜕壳的间隔时间、增加河蟹的蜕壳次数和每次蜕壳后的增重率,是提高河蟹养殖规格主要的内在因素。河蟹经过越冬,体能消耗较大,因此放养后应立即加强投喂,以恢复其体能和加快生长。

开始投喂时,由于水温较低,河蟹摄食量较少,最好投喂鱼肉等鲜活动物饲料;随水温升高,可逐渐增加环保型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水温10℃左右时,3天投喂1次;15℃左右时,2天投喂1次;20℃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为傍晚,投喂方法是:将饲料定点投放到池边浅水区。最好设置投饵台,投喂2小时后检查剩饵情况,根据剩饵数量的多少,及时调整投喂量。

(联系电话:0531-82595310)

标签:;  ;  ;  ;  ;  ;  ;  ;  

大型商品中华绒螯蟹春季池塘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要点_生态养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