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痉挛的疗效探讨论文_张春

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医院 150500

【摘 要】目的:为探讨高压氧(HBO)治疗颅内动脉瘤血管痉挛的效果,对其进行对照治疗效果观察,来研究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4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发生血管痉挛的破裂动脉瘤患者,经过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又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超声多普勒记录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来反映血管痉挛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45d,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认知功能。结果:对照组和观察者的患者均出现有严重血管痉挛患者死亡,对照组与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高压氧组)血管痉挛较对照组低,差异呈显著性(P<0.05),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经对照试验观察结果可得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痉挛患者进行早期联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血管痉挛,对改善血管痉挛导致的认知障碍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高压氧;动脉瘤血管痉挛;疗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R45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35-02

颅内动脉瘤破裂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 3。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尽管手术处理了动脉瘤,仍然容易发生血管痉挛,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Fisher分级,3-4级患者危险性高达58%,是影响预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轻者可影响认知功能,重者危及生命。一般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夹闭,但术后所伴发的脑水肿常造成神经功能缺损。所以促进脑水肿尽快消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是术后康复治疗的重点。本研究对2014年 2 月至 2016年 2 月入我院收治的 100例血管痉挛的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4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血管痉挛的破裂动脉瘤患者。在这些患者的中,有女性患者46例,男性患者54例;其平均年龄为(36.51±0.9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31-89岁,平均年龄(42.9士7.5)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32-88岁,平均年龄(40士9.8)岁。全部患者均为脑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 级为2-4级,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36 例,后交通动脉瘤22例,大脑中动脉瘤42 例。上述患者在手术后 3-15d 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表现为头痛、精神不振、认知功能障碍、肢体偏瘫、意识障碍等。对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位患者,对对照组所有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脱水、扩容、抗血管痉挛、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等治疗;对观察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第 2日给予高压氧治疗,设定为高压氧组,且无患者不能够耐受而未能完成高压氧治疗。上述所有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动脉瘤发生部位、疾 病 分 级、基 础 疾 病、治疗前分级、治疗前血管痉挛程度、手术方式上均具有可比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下显微镜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照组手术后主要采用“三高”疗法、脱水、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治疗。具体操作方法是:对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动脉瘤栓塞术或夹闭术,昏迷难醒患者于术后第 2d行气管切开术,条件允许,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或腰大池引流术,持续引流 10d 拔管.两组在手术治疗的方案及细节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均给予高血压、高血容量和高血液稀释度治疗,入院后每天使用尼莫地平,体重<70千克者,每天使用24mg.,以 1mg/h 速度持续滴注;体重 >70千克者,每天使用48mg,以2mg/h 速度持续滴注,治疗过程血压偏低者,使用多巴胺提升血压至正常水平,共使用30d高压氧组病例在此治疗基础上,于术后3-10d 内接受高压氧治疗。纯氧压力为0.2MPa,稳压状态持续 40min,且加压和减压均为20min,每天一次,患者在休息及升减压期间摘除面罩,呼吸舱内空气,连续治疗12 d 为 一个疗程,休息5d接受下一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 2-3 个疗程后行生存质量评估及比较。

1.3 检测指标

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 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来了解血管痉挛缓解情况。一般的检测指方式是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两项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每项 1-4 分,共 20 项,单项1分为正常,总分 20 分为正常,大于 20分为日常活动能力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用标准差(x±t)、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高压氧治疗对动脉瘤性血管痉挛的影响,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均存在严重血管痉挛难以逆转患者死亡,其中对照组6例,高压氧治疗组中有 4 例。治疗前两组病例发生血管痉挛情况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种方式治疗后血管痉挛均好转(P<0.01);高压氧组比对照组缓解更加明显(P<0.01)。和治疗前相比较,高压氧组治疗后 MMSE 评分升高,ADL 评分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较,高压氧组 MMSE 评分升高,ADL评分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压氧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3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出血及肿瘤术后脑水肿,疗效满意。动脉瘤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增高,以自发性 SAH为临床表现,致死率约为40%。脑血管痉挛是SAH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 45%-63%。我们尝试利用高压氧减轻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水肿,本组临床资料已证实高压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1]。高压氧具有安全,无副反应、无痛苦的优点,能够改善脑的供氧供血,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脑缺氧、缺血梗塞的治疗。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标准化的抗血管痉挛的基础上配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脑动脉瘤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早期使缺氧改善,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毛细血管再生和侧支循环形成,挽救病灶周围缺血半暗带内的神经细胞,减少炎性因子,恢复脑功能[2]。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脑水肿是影响功能恢复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动脉瘤术后脑水肿原因有:脑血管痉挛,目前血管痉挛原因不明确,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代谢产物刺激血管收缩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进而因脑细胞缺血缺氧功能障碍引起的细胞毒性脑水肿,随着脑组织肿胀向对侧移位,也可使对侧侧裂区血管受压,加剧脑循环障碍。发生后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同时还常有不同程度的局灶性体征出现或加重,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幸存10%-71% 出现认知功能障碍[3],严重者危及生命,是SAH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复杂,可能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夹闭动脉瘤后载瘤动脉发生扭曲而血流不畅或者因牵拉引起穿支血管内血栓形成。术中动脉瘤破裂时血液自破裂处流出到血管外,而不再供应邻近脑组织,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临床没有广泛使用高压氧治疗动脉瘤性血管痉挛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高压氧治疗需要搬动患者,对于危重患者,治疗不是很方便;部分患者发生血管痉挛时候,同时生命征不稳定;很多医院尚未配备单仓,和吸痰设备,对于气管切开患者不能使用;大家对高压氧治疗的认识尚不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早行高压氧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管痉挛和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俞宁,李通,黄启良,等.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及预后的临床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1):41-43.

[2] 涂超群,陈东,胡继良,万勇.高压氧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痉挛的疗效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3):255-258.

[3] 肖华明,吴清安,邹积典,于建波,柳大岗,郭庆雷.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3):3884-3885.

论文作者:张春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高压氧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痉挛的疗效探讨论文_张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