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要点论文_刘霞

(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广西柳州 545007)

摘要 目的:观察点穴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消化不良患儿,采用点穴疗法治疗,同时予综合护理,对照组予以口服复方胰酶片,2组治疗周期均为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点穴疗法配合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效果肯定。

关键词:点穴疗法;小儿消化不良;综合护理

小儿消化不良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约占儿科内科门诊患者的 40%以上[1]。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2],发病机理尚未研究透彻,现代医学则认为小儿消化不良主要与小儿消化系统功能未发育完善,胃肠动力不足,或感染幽门螺杆菌,及胃肠激素异常等有关。西医治疗主要以促胃动力为主,临床较多应用的药物如西沙比利,但是对小儿有一定的副作用,随着现代小儿推拿学科的发展,越来越的家长更加愿意寻求中医外治法,因中医外治法无副作用,疗效肯定,患儿乐于接受,据报道,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3],笔者采用点穴疗法结合综合护理治疗小儿消化不良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RomeⅡ标准 [4]。①持续性或反复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慢性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泛酸、恶心等症状,病程超过4周;②不存在有可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如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B 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等;③消化不良症状在排便后没有缓解,或消化不良的发作与大便次数或性状的改变无关,即排除肠易激综合征。

1.2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2~12岁的病例;(3)治疗前未服用过相关药物或接受过其他治疗。(5)患者家属同意并能配合本研究的完成。

1.3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诊断及纳入标准;(2)近半个月以来服用过相关药物及接受过其他治疗者,不能终止者;(3)伴有贫血、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损害、血液病等患者;(4)患儿监护人不同意本疗法治疗或不能按疗程完成本疗法治疗者;(5)治疗期间接受其他物理及药物治疗者。

1.4研究资料

所选病例为2013年10月~2017年3月,本院儿科诊断为小儿消化不良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12岁,平均(7.01±2.17)岁,病程5-19个月,平均(10.05±1.45)月,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7.06±2.21)岁;病程6-19个月,平均(10.12±1.27)月,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69±2.36)岁;病程5-18年月,平均(10.10±1.32)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研究资料经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1.5.1观察组:

(1)穴位: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天枢双侧、大横双侧、太冲双侧。上中下脘穴、脾俞双侧、胃俞双侧、大肠俞双侧、合谷双侧。操作方法:让患儿先仰卧后俯卧在治疗床上,术者在患儿左侧,用拇指或中指进行操作。在所选穴位上进行操作,每穴点按1分钟,用力轻柔均匀,力度要有渗透性,每天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2个疗程。

1.5.2对照组:复方胰酶散(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2021088,厂家:肃天森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3g*12袋),用法:口服,温水冲服,1周岁以内儿童:一次0.5包;1-3周岁儿童:一次1包;4-6岁儿童:一次1.5包;7周岁至12周岁儿童:一次2包;每日三次,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2个疗程。

1.6观察指标:主要临床症状评分表。

1.7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修订判定标准如下:痊愈:症状消失或积分改善 3 分;显效:症状积分改善 2 分;有效:症状积分改善 1 分;无效:症状积分未改变或下降。症状改善程度:总有效率( A+B+C) /(A+B+C+D) 。

1.8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s,分)见表1

3讨论

3.1点穴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临床疗效

中医学没有小儿消化不良的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可降至归于“痞满”、“厌食”、“积滞”、“呕吐”、“疳积”、“胃院痛”、“腹泻”、“纳呆”、“嗳气”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胃肠,涉及肝脾两脏。治疗首调胃肠,兼顾肝脏。中医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较为常用的外治法为针灸和捏脊疗法、敷贴疗法。本研究选取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可通治消化系统疾病,据报道: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及分泌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能使原来处于紧张或收缩亢进的胃运动减弱,使原来处于弛缓状态或较低兴奋状态的胃运动增强[5]。 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的调节也有赖于中枢迷走神经系统。有研究表明针刺可增加迷走神经活动从而调节胃动力。三阴交为脾经穴位,《针灸大成》有针刺三阴交穴用于“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腹痛,食不化”、“完谷不化”、“脾病溏泄”、“肠鸣”、“脾虚不便”、“腹中寒痛,泄泻不止”的记载。天枢为胃经在腹部的重要穴位,为大肠的募穴,有通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针刺天枢对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均有较好的疗效 。大横穴为足太阴脾经与阴维脉之交会穴,龚小琦采用推拿大横穴治疗腹痛效果显著,研究表明推拿大横穴能够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腹痛的目的。太冲穴为肝经穴位,可疏肝理气,上中下脘穴可调理脾胃气血,脾俞、胃俞、大肠俞为脾胃大肠背俞穴,可调理脾胃大肠,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可通调肠腑,诸穴配合,采用点穴疗法可综合调理胃肠功能,疗效可靠。

3.2小儿消化不良护理要点

3.2.1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在接诊患儿时,要向家长了解患儿近期饮食情况,根据患儿现在病情的变化,制定合理的食谱,对有轻度腹泻的患儿,应选用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 ,禁食生冷、辛辣刺激及油腻的食物,对严重呕吐的患儿可采取禁食 4 ~ 6 h,在禁食后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 ,给予患儿少量米汤等半流质及易消化的食物。

3.2.2心理护理

小儿生病后易哭闹,患儿家长因担心病情变化,容易焦虑,而且很多患儿在看到医院和医生时,更加因恐惧而哭闹不止,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儿家长及患儿做好沟通工作,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化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向患儿家长讲解消化不良的预防、治疗方法,解释点穴疗法的目的、原理、优势、操作步骤、治疗体位等,让其真正明白消化不良的病因及治疗的全过程,消除家长对患儿的担忧。同时患儿治疗室布置要尽量温馨、让患儿身处其中,没有陌生感,可在治疗室播放一些儿童音乐,让患儿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接受治疗,也有利于护理及治疗工作的有效完成。

3.2.3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院感控要求,切实做好诊疗区的定期消毒,可制作一些简易、易懂的宣传手册,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对患儿的养护,要勤换洗患儿内衣,衣服洗后要拿到太阳下爆嗮,选用吸水性强、透气柔软的尿布并勤换尿布,温水洗臀部,还需让患儿家长注意患儿的腹部保暖及休息,夏季空调温度不能设的太低,对易感染的患儿需做好隔离,接触患儿时应洗手,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 ,应避免患儿受到惊吓,因小儿神气怯弱,容易受到惊吓,而惊吓是引起小儿消化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疗期间,要保证患儿的睡眠,因患儿生病期间,免疫力相对低下,良好、充分的睡眠有益于患儿病情的恢复。

4 体会

点穴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疗效肯定,无副作用,配合综合护理,患儿易于接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非药物外治疗法。

参考文献:

[1]赵力芳,李元霞.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4):4501-4503.

[2]李漾,郑德采.针刺配合艾箱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6):86-87.

[3]崔延超,程耀南,杨运宽.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4):265-266.

[4]Drossman D A, Corrazziari E,Talley N J,etal.RomeⅡ: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diagnosis Pathophysiology,and treatment:A multinational consensus[J].Gut,1999,45(uppl Ⅱ):1-81.

[5]金宇.足三里现代医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9(1):50-51.

论文作者:刘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点穴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要点论文_刘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