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60例临床分析论文_王哲

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60例临床分析论文_王哲

王哲

(山东省临沭县人民医院眼科 山东 临沂 276700)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015年期间在本院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患者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术后1 d最佳视力>0.5为38例(眼)占63.33%;最佳视力0.3~0.5为14例,占23.33%;最佳视力<0.3为8例,占13.33%。术后1周最佳视力>0.5为43例(眼)占71.67%;最佳视力0.3~0.5为12例,占20.00%;最佳视力<0.3为5例,占8.33%。术后1个月最佳视力>0.5为46例(眼)占76.67%;最佳视力0.3~0.5为11例,占18.33%;最佳视力<0.3为3例,占5%。少量病患出现了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视力,操作简便、成本低、效果好,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白内障;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128-02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发生退行性改变或多种原因引起其混浊从而影响视网膜成像,导致视力下降的一种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1]。它是全世界致盲和视力损伤的首要原因,多见于50岁以上老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白内障引起的视力损伤将越来越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同时具有超声乳化的小切口和囊外摘除不需要特殊设备、简便易行等优点。其效果几乎可与超声乳化术相媲美。特别适于我国广大基层医院[2]。分析2014年~2015年我院采用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6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2015年进行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患者进行随机抽样,60例(60眼)患者中,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2~81岁,平均66.8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52例,并发性白内障3例,外伤性5例。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光感,均<0.3。

1.2 术前准备

术前进行胸透、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乙肝表面抗原、血糖、血压等常规检查,以及视力、眼压、光定位、色觉、A型和B型超声检查,角膜内细胞计数,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等检查,经检查,均无禁忌症。之后注意进行好眼部清洁,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6次/d。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1小时用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充分散瞳,做表面麻醉或球后麻醉,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以12点方位为中心,角膜缘后2mm处行反眉状切开巩膜达1/2厚度、长约5.5mm。再用新月形钻石刀经巩膜板层切口,作巩膜隧道至角膜边缘内1.5mm。分离巩膜后,穿刺刀经隧道切口于正上方进入前房并扩大切口,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用平衡液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使晶状体囊膜与皮质、皮质与核之间分开,最终达到晶体内核完全分离并被旋转到前房内。此时按照内口大于外口的方式扩大切口,再次向晶状体核上下方注入粘弹剂,以保护角膜内皮及后囊膜。用圈匙娩出晶体核,之后用双腔注吸针冲出碎核块,并吸净残余皮质。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将眼内残留粘弹剂注吸出[3]。检查切口,根据水密情况可缝合1~2针,或者不缝合。给予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结膜下注射,烧灼闭合结膜切口,同时遮盖敷料,包扎术眼。

1.4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换药,静滴抗生素、激素3d。术后1d及1个月查视力,裂隙灯检查,测眼压。同时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6次/d,以及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4~6次/d,贝复舒滴眼液4~6次/d,连续2~3周。

2.结果

术后1 d最佳视力>0.5为38例(眼)占63.33%;最佳视力0.3~0.5为14例,占23.33%;最佳视力<0.3为8例,占13.33%;角膜水肿12例,一过性高眼压1例,给予降眼压对症治疗眼压稳定。术后1周最佳视力>0.5为43例(眼)占71.67%;最佳视力0.3~0.5为12例,占20.00%;最佳视力<0.3为5例,占8.33%;角膜水肿4例,一过性高眼压0例。术后1个月最佳视力>0.5为46例(眼)占76.67%;最佳视力0.3~0.5为11例,占18.33%;最佳视力<0.3为3例,占5%;角膜水肿0例,一过性高眼压0例。

3.讨论

白内障,尤其是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占致盲眼病的25%~50%[4]。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是在从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发展而来,通过角巩膜隧道切口运用手法碎核术进行白内障的治疗。在进行该手术时,要规范操作,手术过程中注意囊口适当的撕大,使晶体核容易脱离囊袋进入前房;粘弹剂的使用要适当,才能有利的保护后囊和角膜内皮;除此之外,水分层一定要充分,便于表层核脱落。在手术过程中的任何操作不慎都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无法估量的不良后果,因此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以保证手术安全。

本研究表明,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比,它还具有以下优点:①经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便于推广;②切口小,避免了超声乳化导致的角膜内皮损伤,眼内组织损伤小,虹膜脱出发生率低;③无需缝合,自闭性好;④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适用于多种白内障的治疗,简单易学,不受硬核的限制,便于基层医院的学习掌握;⑤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术眼恢复快。

综合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视力恢复情况,进一步证实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实用性强、安全易行、疗效显著的优点,在基层医院推广中有巨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张亦田,郭灿新,李润铭等.基层医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9):4112-4113.

[2] 张效房,吕勇,马静等.介绍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5): 501-502.

[3] 张电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8):47-48.

[4] 葛吉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55.

论文作者:王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60例临床分析论文_王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