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庞水仙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庞水仙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总结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髋关节的知识,指导患者术前功能锻炼,;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髋关节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临床开展的较为常见的矫形手术,它是解除髋关节疾患、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与否,我院骨科自2008年4月~2011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6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本组共68 例,男31 例,女37 例;年龄56~90 岁,平均66 岁。新鲜股骨颈骨折49 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3 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14 例,扁平髋1 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 例。右髋36 例,左髋32 例。平均住院时间18.26 d。

1.2 结果;68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1年。髋关节功能按Charnley[2]标准评分优良率72%。

1.3 置换原因

(1)股骨颈骨折;(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退行性关节炎;(4)强直性脊柱炎;(6)其他原因髋关节僵直。

1.4手术方法

病人于手术台上取侧卧位,采用患侧髋关节后外侧弧形切口,约8.0厘米,分别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切断梨状肌附着点,尽量保留关节囊,距股骨小转子上方1.5厘米处切断股骨颈,研磨并安装髋臼假体,用髓腔锉依次扩髓,安装股骨假体,复位检查髋关节活动及稳定性,缝合关节囊,冲洗创面,放置引流,重建外旋肌,逐层缝合。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护理 完善常规检查,有高血压病史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其次要纠正营养不良,多吃高蛋白、大量维生素饮食。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给予耐心的开导,介绍我院的医疗技术和成功率,使患者排除忧虑,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3 预防术后感染(1)术前30分钟应用抗生素;(2)术前注意全身皮肤及局部皮肤清洁,局部皮肤术前2~3天应反复多次洗刷,手术当日备皮,剃除会阴部及髋部以外15厘米范围的毛发。

2.4 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排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惯,术前行留置导尿术。

2.5 常规术前备血。

2.6 手术前功能训练

(1)股四头肌等长练习;(2)抬臀练习;(3)夹臀练习;(4)股四头肌等张练习[4]。

3术后护理

3.1 体位: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 h。患肢外展中立位,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膝下垫软枕[6-7]。

3.2 监测生命体征。

3.3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感觉运动情况。

3.4引流护理:引流管应保持通畅,无扭曲、无打折、无脱位。观察负压装置内引流液的颜色、量、引流速度,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留置尿管要保持通畅,记录尿液颜色及量,术后1~2 d在患者有尿意的情况下即可拔除尿管。

3.5饮食指导:患者在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可进流食,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和普食。

3.6 下肢感觉恢复或疼痛消失后即开始进行功能训练[8]。

3.6.1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自主翻身[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翻身时,向健侧翻身10°~20°,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呈一直线,将三角软枕放于两腿之间及背部。

3.6.2术后第1天,半卧位,持续时间10~20 min,屈髋,从10°~30°开始,不超过90°,从被动练习逐渐到主动练习。

3.6.3术后第2天,进行髋关节外展、内收肌力训练。

3.6.4术后第3天,床边站立练习。

3.6.5 术后第4天,借助助行器练习。

3.6.6术后第2周,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的患者可负重行走,而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患者,扶双拐步行练习。

3.6.6术后第3周,双拐上下楼练习。

4.预防并发症

4.1 感染:术后常规生命体征测量,导尿期间每天进行膀胱冲洗和集尿袋更换,集尿袋应放置在低于膀胱水平位置。

4.2 压疮:保持患者床铺平整、干燥且无渣屑,每2小时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采用气垫床等缓解皮肤压力。

4.3 坠积性肺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每天练习有效呼吸数百次。

4.4 深静脉血栓:做患侧肌肉收缩训练,测量大腿中下1/3及小腿下1/3处的周径1次/h,并与健侧比较[10]。根据医嘱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如低分子肝素等。

4.5 关节脱位:卧床期间保持患侧髋关节外展中立位30°,此卧位可有效防止髋关节脱位。健侧卧位时,在两腿之间放置软枕头,以保持两腿平衡。

5.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出院指导。

髋关节置换术后需防止脱位、感染、假体松动、下陷等并发症。饮食上应多进富含钙质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坚持正确的功能训练,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疼痛。术后2个月内做到十不:不坐矮沙发、矮凳、小轿车;不使用蹲厕;不在床上屈膝而坐;不卧于患侧;不做盘腿动作及跷二郎腿;不弯腰屈髋拾东西;不急速行走或赛跑;不在光滑或不平整的道路上行走;不爬陡坡;不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前倾。经常保持脚尖向外的姿势,尽量减少每天上下楼梯频率及长距离行走,一次连续坐位时间应少于45 min。正确更衣,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脱时先健侧后患侧。术后6~8周避免性生活。出院后1、3、6个月复查。

6.结果

通过对68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细致周到的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最大限度地恢复了髋关节功能,减轻了患者痛苦和减少了住院费用,平均住院15 d,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3个月后均恢复行走功能。

7.小 结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解除髋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使大多数患者从病中解脱出来[11]。术前的康复指导是术后功能锻炼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训练的方法,明确注意事项[12]。而术后正确的功能训练是保持治疗成功、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注意掌握训练进度,采用尽早开始、循序渐进、个别对待、随时调整、持之以恒的原则。本组病例的患者,通过我们认真的功能训练指导、出院指导,无一例发生关节感染、脱位、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从而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Levy RN,Lev CM,Snyder J,et al.Outcome and longterm results follow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J].Clin Orthop,1995,(361):250.

[2]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4135.

[3]秦霞,秦瑞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134.

[4]葛智纯,王慧玲,刘若群,等.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513514.

[6] 陈忠先.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0):2061.

[7]陈 静,邵 纯,伍霞菊.询证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1860.

[8]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62.

[9]易祖玲,孙燕.11例伽玛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513514.

[10] 孙 洪,张秀琴,余颖颖,等.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30例体会[J].河北医药,2005,27(10):793.

[1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8700.

[12] 刘花转,李麦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指导[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24

论文作者:庞水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庞水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