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论文_郭远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201999

摘要:桩基础施工技术对整体建筑质量具有重大作用,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建筑质量标准也不断提升,作为建筑工程关键施工环节,要选择更加先进科学的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以充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性及质量。在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桩基础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而该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则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基础建设的持续发展。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桩基础;技术;应用

1桩基础施工技术概述

在应用桩基础技术进行施工时,一定要确保桩基能够具备十分强大的承载能力,硬质黏土、中等密度的砾石地层,以及坚硬的基岩,应该都可以承载底层上的建筑物的荷载力;各单桩在竖直方向上,都必须具备足够大的承载能力,以确保上部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效防止沉降、倾斜问题;应该把桩基础嵌固在相对坚硬的基岩之上,这样,在浅土层发生下陷偏移时,建筑结构可以不受其影响,有效防止倾斜。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中,应该依据实际的工程地质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桩基础类型,进而保障建筑方案的适用性。

2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2.1预制桩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在采用预制桩技术施工时,应当参考实际工程桩基的基本要求制定桩体,随后向地层中打入已完成预制作业的桩体,使工程桩基础结构更加牢固。应用该技术通常采取混凝土或者钢管,来进行桩体的预制,以混凝土来预制基础桩,它的优点是:桩基础结构坚固耐用、桩基础施工既方便又快捷,目前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钢管基础桩,则往往采用H型钢桩或者钢管桩,该类桩体通常适用于比较特殊的建筑项目。在基础桩的预制、施工中,应依据桩尖的方向,以及打桩时的顺序,对预制桩进行灌注时,需要从桩顶位置开始灌注;其中沉桩方法包括振动和锤击,还可通过静力实现沉桩,沉桩时很容易挤压土层,因此对沉桩顺序的划分要科学合理,对桩基础施工范围准确把握,以及桩基的数量、间距,尽量防止在沉桩时对土层造成挤压。同时,在具体施工时,必须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符的技术进行沉桩,全面地了解、掌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形,掌控好各桩顶高度、方向,以确保各桩基的承载力,包括桩基础整体的稳定,进而提高建筑整体承载能力[1]。

预制桩技术的一般施工流程为:

(1)清理场地,场地清理完后,以设计为主,主要利用全站仪进行放样、校核,逐一标明各桩点所在的位置;

(2)铺筑碎石,在施工场地,铺设厚度约为20cm的碎石,并利用网格控制的方式,预防桩体对土体的挤压效应;

(3)对铺设完成的工作面,进行压实;

(4)放置桩机,准备场地的工作完成后,应进行桩机的放置,对各机械工作状态进行认真检查,并依据打桩顺序,对桩机的位置予以适当调整。随后吊起预制桩,在距桩体上方吊环位置30cm处捆绑素具,缓缓吊起预制桩,使桩位的桩尖与中心保持垂直状态且准确对正;并用小落距锤,通过1、2次锤击,将预制桩缓缓的打入土体,待其到达某一预定深度后,再稳定其桩身的垂直度,然后,用落锤以低于1.0m的落距来打桩,最后向地下逐步打入预制桩形成桩基础,以方便后续的施工。

2.2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通常采用挖孔灌桩与沉管灌桩等技术。钻孔灌桩技术,通常是通过机械设备进行钻孔,来浇筑、保养桩基,在具体施工中,保护套必须要保持在与桩位中心50cm的偏差范围内,同时其回填密实度必须得到保证,以确保桩基施工质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其注浆方式多为分层进行,且必须保持各层厚度均为50-60cm的范围之间。沉管灌注桩技术,则大多通过反插法、复打法或者单打法来完成,如果采用了反插法,则必须在每拔管0.5m时,就要下插管0.3m,并在拔出管道的过程中,重复的进行以上操作;若是采用复打法,则必须对同一位置进行连续击打;而通过单打法来操作拔管,则需要每拔0.5-1.0m,就进行5-10秒钟的振动,接着再拔出0.5m,并在拔出管道过程中,重复以上操作[2]。

应用灌桩技术的施工流程为:清理场地———放线———确定桩位———放置桩机———钻孔———清孔———检查桩孔的质量———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确定桩基位置时,应该依据桩位的平面设计图,通过埋设护套,对桩孔的所在位置予以固定,避免出现塌孔。护筒多由4-8mm的钢板制成,其顶面往往比地面还要高出0.4-0.6m,埋设护筒时,应比黏土层的多出1m,比砂土层多出1.5m,其泥浆面要比地下水位高出至少1m。泥浆的制备,应依据具体的土质情况来予以确定[3]。成孔时,往往采用回转方式进行钻孔,如果经检查成孔合格,则可进行下一步的清孔,保证在孔底附近500mm范围内,泥浆密度不大于1.25克/立方厘米;完成清孔工作后可吊放钢筋笼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同时,确保混凝土具有超过35毫米的保护厚度。

灌注桩技术是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最常见的桩基础技术,同时又被广泛应用在道路施工与桥梁施工等工程中。灌注桩技术主要包括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与挖孔桩技术。挖孔桩技术包括人工挖孔与机械挖孔两种方式,要在采用人工挖孔技术时,注意进行严密的安全防护工作,更多时候会选择机械挖孔技术来完成施工工程。沉管灌注桩技术是利用夯击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来完成开孔与沉管工作,虽然这种技术适用于各种地质的桩基础工程中,但在夯击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噪音,要注意保护施工过程中周围的环境。钻孔灌注桩主要靠钻孔设备展开工作,要精确控制钻孔设备的位置,并在钻孔结束后及时做好管内的清理工作;在灌注混凝土时,要掌握灌注的速度,保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

3实例分析

云南某工程地上整体建筑面积为49855m2,地下建筑面积大概为19788m2,地下室的开挖深度约15m左右,埋深大概为10m,参考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工程选择GPS-10型回旋钻实施钻灌注桩施工。该工程的基桩采用了后压浆施工技术,在桩端和桩侧的位置进行复式注浆作业。冲击钻孔施工要点为:

第一,钻孔开始时,开孔可先采用小冲程,随着钻进深度的加大,等超过钻头全高之后,加上正常冲程以后再正常冲钻,应当参考土层状况确定冲击钻的规格。第二,为避免受冲击振动影响,造成周边孔壁坍塌,或者影响到邻孔处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强度,开钻需要等到邻孔混凝土抗压强度在5MPa左右时再实施。第三,可采取渣筒取渣方式进行冲击钻孔的排渣作业,在完成取渣之后,要将泥浆及时向孔中添加,使水头的高度得以保持,并将粘土投放进去进行自行造浆。如下图冲击钻孔布置图,当桩机钻至设计要求的深度以后,钻具以缓慢的速度向原位回钻,孔需要进行大泵量清洗。当泥浆泵缓慢稍高抬起后,可于泥浆之中,将孔底的淤泥沉渣进行悬浮处理,桩孔利用泥浆循环的方式带出。

4结束语

总之,桩基础工程较复杂且非常系统,对整体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选择桩基础施工技术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状况和条件,以及设计需求等科学合理的选取桩基础施工技术,如灌注桩施工技术或预制桩施工技术等等,以推动建筑业良性发展,提升工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季强.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6(01):202-203,205.

[2]黄发兵.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9):21-22.

[3]李亚冉.浅谈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2)

论文作者:郭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论文_郭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