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中国论文,理论论文,方法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0
1 理论和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20世纪的中国图书馆学者对图书馆学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出版了一大批具有相当水平的研究著作,建立了专业比较齐全的科研和教学机构,成立了不少学术团体,为中国图书馆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从理论和方法上看,主要还是引进、学习和模仿,是西方图书馆学及前苏联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阶段。80年代初,我们在从事图书馆学研究时,往往偏重西方学者所探讨的问题,沿用西方学者所建立的理论,套用西方学者所设计的方法。结果造成研究者难以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突破,使中国的图书馆学缺乏个性和特征。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理应超越吸收与模仿阶段,迈入自我创新的时期,使图书馆学研究不仅具有世界的通性,更具有中国的特性。
理论和方法创新既是21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图书馆学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图书馆学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建立不同的理论,发展不同的研究方法。创立适合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或修正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现代化过程中较高层次的工作。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现代化,不仅是内容的现代化,更要在理论上、方法上表现出中国的文化特征。从中国本身的图书馆事业建设中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是中国图书馆学实现现代化最为重要的问题。
2 理论创新
图书馆学理论最主要的目的和功能是解释和预测,它提供一套合乎逻辑的原理、原则,用以解释各种相互关联的图书馆现象,并预测今后的发展方向。
理论如何创新?这是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创新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创新必须首先熟悉前人的有关研究情况。与创新密切相关的是怀疑和批判。怀疑是科学发现的先导,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哥白尼由于对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怀疑,从而创立了“日心说”。图书馆学也一样,所有新理论、新观点的提出,都首先是对前人的理论和观点产生怀疑。而批判也是学术研究应有的精神,学术研究没有批判就不可能发展。只有在批判前人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创新与提出假设、检验、论证也紧密相关。只怀疑、批判别人的理论和概念还不行,还必须提出自己的新理论或新概念。只提出假设,没有论证、分析,得不到学术界的承认。现在有不少学者喜欢提出假设,但不注重论证,这不是科学的态度。论证和假设一样重要,要用各种资料从多方面来论证,最好是利用多重证据。
西方学术界之所以新理论、新方法、新概念层出不穷,其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对一切抱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中国图书馆学界普遍缺乏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有些人甚至盲目崇拜西方理论和方法。如果没有怀疑批判和大胆假设的精神,也就不会有创新,充其量只能以赶上国外的学术潮流为能事。要使中国图书馆学现代化,图书馆学者首先要有自觉反省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对外来的知识采取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惟有如此,才可能突破研究中的障碍,而展现自主的思考成果。
创新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图书馆学发展史上常见的创新方法主要有综合法、修正法和独创法等。
2.1 综合法
即综合有关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100年来,图书馆学各学派此起彼伏,先后出现了众多的派别。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各个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现象进行解释。如技术学派、管理学派、社会学派、交流学派、新技术学派、信息管理学派等,每一个学派都偏重某一方面,而忽略其它方面。只有对西方各学派理论、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认真加以鉴别,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才能有所创新。
2.2 修正法
即修改或补充他人的理论、概念的方法。
修正法通常是在模仿的基础上修正西方的理论,这也是创新的一种形式。梁启超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修正西方理论的重要性,他说:“根据某学科已经发明的原则,证以本国重新搜集的材料;或者令原则的正确程度加增,或者必要时加以修正,甚至完全改造。”(《社会学在中国方面的几个重要问题研究举例》,《社会学界》第1卷,1927年)通过模仿,将会发现其长处与不足,才有可能提出修正或完全改造的方法。如徐引篪和霍国庆根据1992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切尼克(B.E.Chernik)的“资源说”,指出“图书馆是一种动态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体系及其过程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见《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年第3期)徐引篪和霍国庆对切尼克理论的修正和补充,采用的便是这种创新方式。
2.3 独创法
即根据新的材料,创立与众不同的理论或概念。如“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等等。
3 方法创新
方法创新包含改良西方的旧方法与设计新方法两类。一般而言,方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方法论的层面,二是研究法的层面。前者涉及基本科学方法问题,后者涉及研究者具体研究工作中所使用的方法。这里主要分析图书馆学的研究法。
3.1 中西结合
中国图书馆学在引进西方理论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方法。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较大的差异,因而运用西方图书馆学方法研究中国图书馆学必然会不太适用。中国图书馆学者应该充分利用自己比较擅长的比较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深入中国文化资源,把其中的认知方式、世界观与价值观提炼出来以充实乃至更新现代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中国学术传统历两千多年而不衰,表明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说明它适合中国人和中国社会。任何国家传统的学术文化,均有其优缺点。中西方法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图书馆学只有继承、弘扬本国的优秀学术传统,并与西方的研究方法相结合,才有可能形成既与传统有别又与西方不同的方法。
中西方法如何结合?笔者已在《建立现代图书馆学的关键在于体系的更新》一文中论述过,在此仅谈以下两点:
●一是中国传统的实证法与西方的理论分析法相结合。中西两种方法的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中国传统的实证法是重证据、重资料,利用各种资料论证,使人感到证据充足,可信度高;其缺陷是分析不深。西方研究方法的长处是偏重理论分析,但有些分析过于烦琐,有的则过于玄奥;虽然也重视资料,但不像中国学者那样运用多重证据。②中国传统的实证法偏重个性研究,西方的方法偏重共性研究。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现代化,最佳方式是中国传统的实证法与西方理论分析法相结合,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只有实证与分析相结合,个性研究和共性研究相结合,才能形成最佳的研究方法。
●二是继承中国传统的优秀文风。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差异,写文章的方法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中国人注重文章的结构、层次、条理和文字;注重实证,讲究资料丰富,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而近十几年来西方一些图书馆学家的论著,则缺少严谨性和完善性,信息量少,空话、废话太多。遗憾的是,我国有些人却在竭力模仿西方的文风。
3.2 精确化和综合化
3.2.1 精确化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精确化,是当前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图书馆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传统图书馆学长于局部和个体图书馆的定性分析,而弱于定量分析,因此往往得出不够精确,不够科学的结论。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数学开始在各门具体学科中发挥重大作用。近年来,已有人开始将数学方法应用于图书馆学研究中,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如《随机模拟及其在图书馆借还系统设计与管理中的应用》(见《图书馆学研究》,1988年第4期)、《图书馆外文核心期刊购买模型探讨》(见《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年4期)、《布拉德福定律与检索工具完整性测定》(见《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年1期)等文章。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关《文献计量学》等专著的出版以及有关介绍数理图书馆学基础知识等文章的发表,说明图书馆学研究的数学化程度正在逐渐提高。笔者相信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必将使现代图书馆学面貌焕然一新。
3.2.2 综合化 所谓综合化,是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或指使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某一特定的研究课题。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综合化是人们的唯物辨证法认识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上的反映。这种反映表现在外部,则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经济学、数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表现在内部,则是图书馆目录、图书分类、编目、读者工作、图书馆网、信息服务等的综合研究。随着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扩展,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将成为一种基本的发展趋势。传统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多具单一性、平面性、个体性等特点,随着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这样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为了了解图书馆学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必须对图书馆学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多联系、多领域的研究。例如研究图书馆的演变,不仅要考虑到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还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因素、社会文化特点等。这种分析方法,不仅是整体的、系统的,而且是反映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关系的方法,它比之那些“平面”式的孤立个体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收稿日期:200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