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转型分析--兼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的发展趋势_经济论文

普京时代俄罗斯转轨经济论析——兼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走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时代论文,走势论文,经济发展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引言

普京,这个以前名不见经传而由叶利钦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从1999年12月31日被叶利钦宣布为代总统的那一天起,就为俄罗斯人和世人所普遍关注,也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人们对其治国能力尤其是治理经济的能力存有种种疑虑,甚至连叶利钦本人当时在《总统马拉松》(国内译成《午夜日记——叶利钦自传》)一书中也承认,他推举出普京这位“非常”总统,“是一个巨大的冒险,一个没有任何保障的行为”。然而,普京并没有让俄罗斯人失望,历经8年总统任期的风风雨雨,普京不仅使俄罗斯实现了政治稳定,而且经济实力日渐强大。普京就任总统时人们所期待的“俄罗斯奇迹”已逐渐显现。

俄罗斯国内外对普京执政8年的经济业绩都赞誉有加。美联社一篇题为《俄罗斯跌跌撞撞的经济在普京执政时期站稳脚跟》的文章充分肯定了普京在8年总统任期内治理经济的突出业绩。的确,在这8年间,俄罗斯经济增长了70%,普京在离任前说,俄有望在2009年年底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居民实际收入增加了1倍,贫困率下降了50%;偿还了外债;积累了大量预算盈余,2008年的预算盈余就将近1.2万亿卢布;稳定基金达到1 570亿美元,并将其拆分为储备基金(1250亿美元)和国家福利基金(320亿美元);2008年外汇储备有望达到6 200亿~6 300亿美元。鉴于此,普京在2008年2月29日发表的“告人民书”中说,俄罗斯将继续向好的方向转变,但国家今后几年也会面临重大而艰难的任务。

二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性质与特征

普京2008年2月14日在离任前召开的最后一次大型记者招待会上总结自己的8年任期时强调,他无愧于自己的选民们。这8年来他竭尽全力工作,不仅达到了所有预定的目标,而且也完成了所有的任务①。毋庸置疑,普京在8年总统任期内实现了使俄罗斯经济由摆脱危机到恢复性增长再到逐步振兴的发展历程。

(一)追求快速经济增长成为主旋律

据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的资料,在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的2000-2004年,俄GDP增长了38.4%,年均增长6.7%,达到5 823亿美元,人均4 000多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6%,年均增长10.6%;外贸总额增长1.2倍,达到2 780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1倍,达到1 832亿美元;国家预算连年出现盈余,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汇率基本稳定且卢布开始升值;居民实际收入增加63.8%,职工实际工资提高106.6%,全国月平均工资达到250美元;平均养老金增加120%,达到68美元;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口比重从1999年的29.1%下降到2004年的17.8%;国家外债总额降至不到1 000亿美元;中央银行黄金外汇储备迅速增长,2004年年底达到1 240多亿美元②。

在第一任期内,普京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作为俄罗斯经济战略的核心。他在执政之初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反复强调经济增长速度问题,并将其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去认识,指出:“达到应有的增长速度,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也是一个政治问题”③。普京之所以对经济增长速度问题特别关注并不断提出更高的“提速”要求,其主导思想是为了恢复俄罗斯的经济大国甚至经济强国地位。他在2003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必须“使俄罗斯回到世界富有的、发达的、强大的和受尊重国家的行列”;而只有当俄罗斯成为经济强国,当它不依附于国际金融组织的施舍或不可预见的对外贸易行情变化时,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但所有这些只有在经济稳定和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才是可能的④。这就是普京不遗余力地狠抓经济“提速”的真正原因,也是他不满政府的低速增长计划并多次要求政府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的原因所在。在普京的压力下,俄政府不得不多次修订并调高已经确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如此,普京于2003年还提出了“10年内使GDP至少翻一番”的战略目标,从而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经济增长任务和具体目标。因此可以说,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构成了普京时代的一个本质特征。

在第二任期内,普京继续奉行经济“提速”方针。他在2004年总统国情咨文中再次重申到2010年使GDP翻番的目标,并指出,为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经济需要从中速增长转为快速增长,2004-201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要达到7.9%⑤。应当说,普京第二任期内的经济继续“提速”方针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时期俄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有资料显示,俄2004-2007年GDP年均增速达7%以上,年人均GDP也增长7%以上,均高于第一任期内的水平。尤其是2007年,俄罗斯GDP增长8.1%,人均GDP接近9 500美元,GDP总量超过1万亿美元,从而迈入全球十大经济体行列。2007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3%;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1%;黄金外汇储备达到4 764亿美元,增长56.8%。俄2007年多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另有数据显示,俄2008年第一季度GDP实际增速高达8.7%。俄权威人士认为,1999-2008年的10年间,俄人均GDP能够翻一番⑥。

表1反映了普京两届任期内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的动态。

表1表明,自1999年俄经济止跌复增以来,GDP年均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以上,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俄罗斯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也是普京在两个总统任期内狠抓经济“提速”,力促经济增长的直接体现和实际结果。

基于近几年俄罗斯经济的高速增长,世界银行2008年6月2日甚至发布一份报告称,俄罗斯经济正出现过热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抑制措施,有可能会爆发金融危机。世行还列出了一系列因素,来表明俄罗斯的总需求已经超过国家经济长期生产潜力,这些因素包括: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生产能力超负荷、劳动力资源不足、基础设施限制加剧和实际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等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也认为,“有明显的信号显示俄罗斯经济过热”。但俄政府不同意俄罗斯经济过热的看法,认为俄整个经济不存在过热问题,只是在个别领域,特别是需求市场存在这一问题,因而试图通过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来解决通胀问题是不明智也是不可取的。

(二)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和资源依赖为基本特征

有一系列的数字可以充分说明俄罗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据俄著名经济学家阿甘别吉扬2005年提供的数据,俄罗斯的出口构成中80%为原材料,其中,石油和石油产品占38%,天然气占18%,有色和黑色金属占15%⑧。他后来在2008年又提供了一组新数据:俄罗斯经济增长约40%是依靠国内因素,而60%则是依靠有利的对外经济市场行情即石油、天然气等的出口价格不断上涨实现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占全部出口的40%~45%;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超过出口总额的60%;金属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5%;其他原材料(煤、林产品、化肥、矿石等)的出口约占15%⑨。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的资料显示,近几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的27%以上是由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出口贡献的,而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材料行业占到俄GDP的70%以上,俄外汇收入的约60%也来自能源出口。

众所周知,国际市场油价的持续攀升,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俄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9年实现GDP高速增长,而石油因素在俄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尽管俄罗斯政府曾多次解释说,俄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并不完全依赖于石油出口,尚有增加投资和扩大内需的贡献,但滚滚的石油收入的确构成了俄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俄GDP增长的贡献度增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指出,由于石油价格从2000年一路上涨到2007年,俄罗斯共获得4 750亿美元的石油收益,其中有3 400亿美元进入到国家财政体系。目前俄罗斯35%的联邦预算收入来自石油、石油产品和天然气出口,其中石油出口收入超过18%。据他估算,如果石油价格每上涨或下跌一美元,俄综合预算收入就会增加或减少590亿美元,其中联邦预算收入增加或减少450亿美元。世界银行专家也指出,俄GDP的增长取决于石油价格的上涨,他们估算,石油价格每提高1%,俄GDP可增长0.07%⑩。国际能源机构认为,随着世界石油价格持续上升或保持较高价位以及俄罗斯本国石油产量的不断增加,俄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会逐渐增强。目前俄罗斯的这种依赖程度已经接近欧佩克国家的水平。

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型和资源依赖型特征还表现在对其他资源的依赖上,这在普京第一任期内尤为明显。有资料显示,俄罗斯矿物原料出口的比重从1998年的42.8%增加到2002年的54.4%。2002-2004年,俄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低附加值的原料和半成品用于出口,其中,木材、矿物肥料、木纸浆等的出口占到这些产品总量的1/2到3/4;胶合板和新闻纸占60%以上;碳素钢平板轧材占了近50%;黑色和有色金属总产量的80%以上也用于出口(11)。在普京第二任期内,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为了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普京总统实际上依然主张发展以资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他在2005年12月22日召开的俄联邦安全会议上称,俄罗斯应力争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领头羊”。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也承认,“俄罗斯出口结构的原料特征并没有改变”。资料显示,2005年俄罗斯进出口商品结构较普京第一任期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出口仍以能源和原料性商品为主。在2005年俄对独联体以外国家的出口中,能源产品占66.7%,金属及其制品占14.9%,化工产品占5.5%,原木和纸浆占3.6%,而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仅占3.5%。时任俄总理的弗拉德科夫2005年12月29日在政府会议上说,2005年俄经济增长6.4%,石油出口收入增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这说明石油对俄罗斯经济的重要程度。2007年,俄罗斯出口产品中燃料能源产品依然占首位,超过60%。

综上所述,俄罗斯的快速经济增长是以资源出口为导向,并主要靠人力、物力、财力和能源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实现的,因而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粗放和资源依赖为基本特征。但这种粗放型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大量出口而达到的高速经济增长,实际上并不利于长期经济发展。

三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与隐忧

如前所述,在普京总统任期内俄罗斯实现了快速经济增长,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但必须看到,这种快速经济增长背后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或隐忧。

(一)经济增长带有恢复性质

总的来说,俄罗斯这9年的经济增长带有恢复的性质,是1990-1998/99年社会经济危机跌入低谷后的逐步复苏,俄学者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是俄罗斯“从危机的泥潭里爬出来”的经济增长。表2反映了俄罗斯1990-1998/99年社会经济危机的严重状况以及至2007年的经济恢复情况:

从表2可见,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起点较低,自俄经济跌入谷底后,1999年GDP首次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5.4%),直至2007年,经过9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俄GDP也仅是恢复到危机前1989年的水平,只有人均实际收入大大超过了1989年的水平(超过25%)。除此之外,工业、农业特别是投资远没有达到危机前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仅为1989年水平的50%。下图也能够清晰地反映这些动态变化情况。这些都说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一种恢复性的经济增长。

(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第一,自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GDP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科技含量低的传统部门和产业实现的,而科学、教育和卫生占GDP的比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约1/2。在工业领域,高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燃料和原料部门以及食品工业来实现,而机器制造特别是高科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信息技术占GDP的比重仅为4.5%。就这些指标而言,俄罗斯在世界各国的评级中列第70位(12)。可见,俄罗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特征是较为明显的,换言之,俄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和资源依赖为基本特征。对此,上面已有足够的论述。总的来看,这种经济增长往往会以对效率的损害为代价,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及原材料生产和出口容易受到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加剧俄本国的经济波动,使本国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其后果,不仅直接损害经济增长的动态效率,而且难以达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二是这种落后的经济结构既耗竭自然资源,又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致使经济效益低下,会直接导致出现不可持续的高速低效经济增长,特别是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长期绩效。从这些方面看,可以说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不高。

第二,经济缺乏竞争力。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国家综合竞争力不强。从产业结构上看,俄落后的传统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最大的弊端,是发达国家称之为“夕阳产业”的基础产业比重过大;工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规模过大;民用消费品工业比较薄弱和落后,从而削弱了俄罗斯的国家综合竞争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2003年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中将俄罗斯排在第52位。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俄罗斯与发达和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在世界的排名也靠后,这反映出俄罗斯与这些国家在国家综合竞争实力上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要在10年后才能逐步缩小。详见表3。

其二,产品缺乏竞争力。这不仅表现为产品质量低,而且由于产品质量不高而不得不大量进口工业品。有资料显示,2005-2006年,俄工业品进口年增长20%~25%,而国产工业品仅增长4%。2007年工业品进口增长了40%。机器制造业的情况更糟,达80%的机器设备由国外提供。俄罗斯人用于购置小轿车的400亿美元中,购置国产品牌轿车的不足100亿美元(13)。俄罗斯产品缺乏竞争力,也可以从其产品出口结构以能源、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得到说明,因为俄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足够的竞争力。

其三,劳动生产率低。有资料显示,自经济转轨以来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经济中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一直呈下降的趋势。劳动生产率水平不仅低于所有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土耳其、马来西亚和埃及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降低导致利润普遍下降,亏损企业增加,工业企业中有51%的企业亏损。从2000年起,俄企业亏损趋势才得以扭转,劳动生产率开始提高。但2002年俄罗斯劳动生产率也仅相当于美国的23%和西欧国家的25%,而同为经济转轨国家的波兰和匈牙利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相当于美国的42%和49%,大大高于俄罗斯的水平。而且,多年来俄罗斯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高一直超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2007年俄劳动生产率增长6%,而实际工资的增幅达15%。

其四,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更新率低。这既是俄罗斯一直以来的老问题,也是其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据有关资料,由于更新率不足2%,目前俄工业部门生产设备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已占50%左右,企业设备陈旧老化,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严重。按俄罗斯规定的折旧期限,工业部门现有设备的50%~70%需要更新或退出使用。企业设备陈旧老化和技术落后往往相伴而生,导致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应当说,生产设备陈旧和技术落后仍是造成俄罗斯经济缺乏竞争力和制约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经济增长主要反映经济活动的数量关系的变化,是一个偏重数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主要反映经济活动质量关系的变化,其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因此,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可混为一谈。长期以来,俄罗斯几乎把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最主要目标,导致出现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虽然高速经济增长对于处在经济恢复期的俄罗斯十分必要,但经济发展问题同样不可忽视。普京早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就强调:“我们需要经济增长首先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福利。一系列迫切问题的解决都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这既要有优质食品,有结实而又舒适的住房,不间断地供电和供热水;还要有很好的教育和合乎现代化水平的卫生保健;还要预防不幸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最后要使人的寿命更长。”(14)这实际上是强调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俄罗斯并没有真正实现经济增长首先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公民福利的目标。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仍然不快,财产分配不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大量存在、公民的福利改善不明显等许多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例如,目前俄罗斯的平均寿命不到67岁,而在与俄具有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为72岁,发达国家达到78岁。这个指标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卫生保健水平的高低。俄平均寿命过低,说明卫生保健和生活状况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俄的平均寿命在世界所有国家中名列第130~140位(15)。再如,俄总统梅德韦杰夫2008年6月3日在莫斯科出席有关生态和能源问题的会议时指出,俄罗斯的环保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目前约有4 000万俄罗斯人生活在不良的自然环境中,其中有100万人生活在重度污染区。凡此种种,都说明俄罗斯追求高速经济增长而不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忽视经济发展所引致的严重后果。

四 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普京总统要求制定的《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构想》提出,到2020年,俄人均GDP将增加到3万美元以上,俄罗斯将成为世界五大经济强国之一。而且,人均月收入要从目前的526美元增加到2 700美元,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35平方米以上,中产阶级数量将超过50%,年通货膨胀率降到3%以下。届时,俄居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从而实现小康目标。这一目标要分三个阶段来实现:第一阶段主要是提高俄传统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包括能源、运输、自然资源深加工等;第二阶段是提高俄新技术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包括纳米技术、生物和信息技术;第三阶段是巩固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地位。进一步凸显俄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16)。我们认为,俄罗斯要在12年内实现《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构想》,并非没有现实可能性,但实现的难度仍相当大。正如俄专家所指出的,如果认为普京实现俄罗斯经济腾飞主要是依靠石油美元,那么,梅德韦杰夫所面临的任务就更加艰巨,他要依靠发展创新经济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17)。

(一)后普京时代俄罗斯面临的挑战

普京充分认识到俄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他在出任政府总理后指出,俄罗斯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考验,和世界其他经济大国相比,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18)。我们认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的这些差距或面临的挑战,基本上还是以前遗留或者说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但今后一个时期仍会困扰俄罗斯的那些问题,如: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和资源依赖为基本特征,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短期内仍难以改变;经济缺乏竞争力,落后的传统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更新率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等。对这些问题前已详细论及,故不赘述。除此而外,后普京时代俄罗斯至少还会在以下四个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1.资金匮乏制约经济发展

虽然近几年俄罗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324亿美元和532亿美元,2008年预计达到600亿美元以上,但这对于需要巨额投资的俄罗斯仍是杯水车薪。特别是随着东部大开发新战略的实施,俄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资料显示,俄在2015年前需要2 300亿美元用于东部地区大型工业项目的投资。俄政府还需要投入800亿~1 000亿美元来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19)。另有权威机构预测,俄罗斯仅对燃料动力综合体的总投资额2001-2010年就应达到3 800亿~4 550亿美元,2011-2020年应为6 450亿~8 950亿美元,2021-2030年应达到9 750亿~13 750亿美元(20)。而由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乏力,国内投资又严重不足,致使资金缺口巨大,资金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困扰俄罗斯经济、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而且,未来几年俄罗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详见表4。

2.缺乏发展人力资本的条件和促进因素(21)

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面临着与发展人力资本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特别是有劳动能力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高,人的预期寿命缩短,人口老龄化,这一切导致人口大量减少,造成劳动力短缺。有资料显示,俄罗斯有劳动能力人口每年减少100万人。而且,卫生、教育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俄罗斯2005年—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指出:“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卫生、社会领域和教育体系的效率不足,是恶化人力资本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因的因素之一”(22)。据世界银行相关资料,发达国家国民财富中自然资本所占的比重平均不超过10%,但人力资本的比重占到70%以上。而俄罗斯国民财富中自然资本所占的比重则达到83%~88%,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但人力资本仅为5%~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3)。再从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再生资本看,俄罗斯更是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其原因就在于俄罗斯是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而不是通过大力发展人力资本、依靠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经济增长。因此,改善人力资本状况,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发挥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仍是后普京时代俄罗斯面临的最艰巨任务之一。普京于2008年2月8日在国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所做的《俄罗斯至2020年的发展战略》的报告中已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发挥人的潜力,必须大规模扩大人力资本投资。

3.经济仍会遭受高通胀困扰

普京坦言,在他总统任期内“没能控制通货膨胀的增长”。据有关资料,俄罗斯通货膨胀率2006年为9%,而2007年达到11.9%,大大超过政府原定8%的控制水平,一再冲破警戒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预测,俄2008年全年的通胀率可能达到14%,大大高于俄官方预计的9%~10.5%的水平。事实上,俄2008年上半年通胀率就达8.7%,比上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俄央行第一副行长梅利基扬说,俄罗斯2008年全年的通货膨胀率预计达12%(24)。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认为,导致近几年通货膨胀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明显上涨和俄罗斯国内生活必需品生产和销售的结构失衡。俄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则把高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世界粮食价格和石油产品价格上涨、国内食品生产能力有限以及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过快。

4.贫富分化加剧,差距继续拉大

有资料显示,目前俄罗斯10%最富有家庭的平均收入要比10%最贫困家庭的平均收入高出15倍,而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为6倍。财富积累方面的差距就更为悬殊。普京认为,这种15倍的收入差距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此外,俄平均退休金也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贫困线,仅占正式工资的25%,大大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占40%~60%的标准。因此,俄今后的任务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和贫富之间的财富分配差距(25)。据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的资料,到2010年俄罗斯人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将比2006年增长50%,到2020年该指标将比2008年提高1.5倍,这将使俄罗斯中产阶级的比重得到提高。

(二)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任务与目标

普京出任政府总理后提出,新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俄罗斯经济的竞争力,以发展最现代化的产业为契机,改变俄经济的结构。政府将大幅度增加国家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26)。寥寥数语,勾勒出今后一个时期普京新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基于此,可以更具体地将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任务、方向和目标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2008年5月15日发布了2008年度《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该报告显示,在本年度的全球60个最主要的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中,俄罗斯列第47位,虽落后于中国(第17位),但仍被认为是具有竞争力的国家。我们认为,俄罗斯经济的这种竞争力实际上是相对的、潜在的,而经济缺乏竞争力,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上文已有详细的分析。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也指出,俄罗斯最主要的问题是劳动生产率低下,国家财政仍极大地依赖原料市场。这正是俄罗斯经济缺乏竞争力的根源所在。因此,改变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创新型经济,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特别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强俄罗斯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和必经之路。普京强调,在未来12年内必须使俄罗斯主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至少提高3倍,且提高速度平均每年不能低于12%~13%,还必须尽快采取措施以保证高质量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2.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

普京在《俄罗斯至2020年的发展战略》的报告中,把发展创新型经济视为今后12年内俄罗斯发展战略的重点,提出要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要有全新的企业管理质量,采用先进技术,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梅德韦杰夫在2008年5月7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也明确指出,要“争取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广创新精神,建立最先进的生产部门,实现工业和农业现代化,为私人投资提供强大动力”。可见,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是俄罗斯最高层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是今后一个时期俄罗斯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目前俄已制定并已提交政府审议《俄罗斯联邦至2015年科学与创新发展战略》,该战略如获通过并付诸实施,会大大拉动俄罗斯科学技术和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加速经济现代化进程。另据俄联邦科学和创新署署长马祖连科提供的数据,俄用于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财政投资已经有了较快增长,从2002年的20亿卢布增加到2008年的110亿卢布。他指出,俄罗斯实施创新型经济规划总共需要1 300亿卢布。

俄官方认为,发展创新型经济还要依靠小企业的发展。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纳比乌林娜指出,目前俄小企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为17%,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到50%~60%。她强调,俄罗斯小企业的数量应由目前的110万家增加到500万家。小企业不仅应当在商业和公共饮食业继续发展,而且要增加小企业在工业、服务业和创新领域以及在教育和卫生行业的数量。她认为,如果没有小企业,就不可能有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调整经济结构对俄罗斯而言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新时期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普京就任总理后谈到政府今后的任务时表示,俄罗斯要改变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竞争力。这一任务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共识。俄经济学家科诺瓦洛夫撰文指出:“如果俄罗斯经济结构不改变的话,早晚会发生不良事件”(27)。他认为,对俄罗斯经济来说,最大的风险是世界油价在中短期内下跌,这将引起俄罗斯的预算危机。

如上所述,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大力发展以资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大量出口达到高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和资源依赖为基本特征。这种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虽然满足了俄罗斯对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追求,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由于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易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使本国经济受制于外部因素。因此,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竞争力,成为俄罗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其核心是从资源依赖型和资源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步转向创新导向型经济,向以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转变。

4.遏制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俄罗斯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高通胀率问题始终对经济构成威胁。因此,抑制通货膨胀成为普京新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普京认为,俄国内通胀率居高不下是“不能容忍”的现象,俄政府今后几年的一项主要任务是遏制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28)。俄联邦预算草案已确定明确目标,即2009年要将全年通胀率控制在10%以下,普京要求政府各部门要从这一目标出发开展工作。目前,俄相关部门已将有关遏制通胀的一揽子措施提交政府讨论。俄近期也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控制货币发行量、稳定生活必需品市场、打击地方和行业垄断,以抑制物价上涨,等等。

5.实现“一切以人为中心”的“普京计划”

普京于2008年1月17日会见俄联邦委员会领导人并与其讨论“全新社会政策”时强调,为保障俄罗斯充满经济活力,不断向前发展,现在就需要积极实行旨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全新的社会政策。这表明“普京计划”可能马上要正式启动。“普京计划”的核心是以民众利益为中心来调整社会结构、促进社会进步,并力争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分享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成果。“一切以人为中心”是普京打造俄罗斯强国的总体思路。他说,新的社会政策就是要营造“一切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社会环境。普京提出的社会发展计划内容广泛而又丰富,其中包括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健康和受教育水平,改善住房和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内容。总的来说,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是“普京计划”的核心。梅德韦杰夫在谈及俄社会发展问题时也表现出与“普京计划”的高度一致,因而俄普遍认为“普京计划”今后会变为“普梅计划”来付诸实施。俄罗斯民众有理由相信“普梅计划”能够在今后几年内让俄罗斯人的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29)。

五 总结性评论

第一,普京在8年的总统任期内为俄罗斯探索和选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已为俄民众所普遍认可,这是一条俄罗斯重新崛起与振兴之路。人们并不怀疑,在俄罗斯未来发展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普京确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将会保持一定的延续性。正如梅德韦杰夫在2008年5月7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所强调的,今后几年的战略方针,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近8年来奠定的雄厚基础,把俄罗斯建成世界强国之一。基于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发展会有光明的前景。

第二,在普京的两个总统任期内,“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始终是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大量出口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继而达到GDP翻番目标,是普京第一和第二任期内俄罗斯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这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中短期看,大力发展资源经济,特别是利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的有利因素大力发展石油产业,以此增加外汇收入和扩大外汇储备,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俄是一种必要的选择。而从中长期看,俄罗斯还要摆脱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摆脱对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的过分依赖,要在发展和改造能源和原材料等传统经济部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从资源型发展向创新型发展的转变,大力发展创新部门和新经济部门,实现经济现代化,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发展人力资本的战略,为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积蓄后劲,这是俄罗斯今后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所要选择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第三,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战略会逐步实现从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向注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方向转变。实际上,普京在2004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就提出要让人民“上得起学、看得起病、买得起房”和解决贫困等经济发展问题;2005年又提出以强化社会福利保障为核心的四大“国家重点工程”,即高质量教育、高效益农业、现代化医疗和经济适用房建设;2008年再进一步提出要实行“全新社会政策”,要“一切以人为中心”,其核心是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普京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审议并批准其为政府总理时向全体议员发表施政纲领时说,在未来10~15年里,俄罗斯在生活质量方面将进入世界前列。这主要将体现在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教育和卫生保健质量、人的寿命、生态环境及住房保障等方面。这进一步反映了普京注重并强调经济发展的思想。

应当指出,俄罗斯总统大选后形成的“梅普组合”,使俄迎来了强势总统和强势总理“强强联合”的新时代。继续保持政局稳定和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继续推动俄重新崛起,是“梅普组合”的既定目标,也是这一“强强联合”的时代特征。梅德韦杰夫在请求国家杜马批准普京担任俄政府总理时说:“其实,没有很大必要在这里详细介绍普京的情况,因为他刚刚结束了两个总统任期。8年来取得的成就历历在目: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俄罗斯重新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今天重要的是,如何保障这一路线的连续性,如何利用已有的巨大潜力使俄罗斯继续崛起。”(30)我们认为,今后俄罗斯继续贯彻普京路线并没有悬念,而采取何种措施来保障这一路线得以贯彻并保持其连续性,则是俄罗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注释:

①《环球时报》2008年2月15日。

②http://www.economy.gov.ru/aug 2005.

③《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第6~7页。

④В.Путин,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и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Федералъ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Деньцц креum,2003,№5.

⑤Полный текст Послания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Федералб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http://www.edinros.ru/news.html,26 мая 2004 г.

⑥А.Аганбегян,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России: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та и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ог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ОбЩесмэо цэкономцка,2008,№ 1.

⑦《世行警告俄经济过热》,载《环球时报》2008年6月4日。

⑧《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3期。

⑨А.Аганбегян,Социалъ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России: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та и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ого обеспечеиия,ОбЩесмэо ц экономцка,2008,№ 1.

⑩Воnросы экономцкц,2004,№ 5.

(11)Э.Чепасова,Структурная перестройка и качества роста,экономцсм,2005,№3.

(12)А.Аганбегян:Социалъ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России: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та и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ог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Общесмэо ц экономцка,2008,№ 1.

(13)同上。

(14)В.Путин: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и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Федералб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Денбцц крецм,2003,№5.

(15)А.Аганбегян:Социалъ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России: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та и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ог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Общесмэо ц экономцка,2008,№ 1.

(16)《环球时报》2008年3月19日。

(17)《梅普组合引领俄罗斯强国梦》,新华社莫斯科2008年5月7日电。

(18)《普京出任俄政府总理》,载《光明日报》2008年5月9日。

(19)《俄罗斯要搞东部大开发》,载《环球时报》2007年2月13日。

(20)В.Ивантер н др.,Долгосрочный прогноз развития экономики России на 2007-2030 гг,Общесмэо u экономuка,2007,№ 5~6.

(21)本部分参见郭连成《普京总统任期内俄罗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评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6期。

(22)http://www.gov.ru/aug2004.

(23)Экоиомический рост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проблемы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Россцǔскцǔ экономuческцǔ журна,2003,№ 3.

(24)《上半年俄罗斯通胀率达8.7%》,载《光明日报》2008年7月3日。

(25)А.Аганбегян,Социалъ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России: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та и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ог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Общесмэо ц экономцка,2008,№ l.

(26)《普京出任俄政府总理》,载《光明日报》2008年5月9日。

(27)[俄]《每日商报》2008年6月3日。

(28)《环球时报》2008年2月15日。

(29)《俄“全新社会政策”新在何处》,载《光明日报》2008年1月18日。

(30)《普京出任俄政府总理》,载《光明日报》2008年5月9日。

标签:;  ;  ;  ;  ;  ;  ;  ;  ;  ;  ;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转型分析--兼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的发展趋势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