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关于科学发展的几个重要思想_苏维埃论文

论列宁关于科学发展的几个重要思想_苏维埃论文

论列宁关于科学发展的几个重要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重要思想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主张渐进地组织经济建设,逐步形成“渐进发展”[1](P142-155)的理论。“渐进发展”理论作为战略指导方针不排斥在落后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它和具体的经济发展策略相结合,力求尽快地恢复和发展苏俄经济,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避免和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利益冲突等社会问题。

一、把发展放在首位,提出“电气化”思想,力求尽快恢复和发展苏俄经济

“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的状况。”[2](P80)总体上来说,一个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与社会的状况成正比,如封建社会优越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优越于封建社会。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要优越于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体现在制度上的优越性,更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更好更快的发展。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苏维埃俄国,必须尽快发展生产力,为改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生活奠定物质基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既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3](P130)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使苏俄经济濒于崩溃,如何尽快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使苏维埃国家强大起来,有力量去制止破坏和干涉的力量非常重要。当时的苏维埃俄国尽管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镇压了反革命分子的叛乱,击退了外国的武装干涉,但是由于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中,新生的政权并没有消除受到武装干涉的危险。列宁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4](P156)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苏俄经济的快速发展呢?——电气化。列宁说:“我们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比资本主义弱,在国内也比资本主义弱。……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化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4](P156)列宁认为,只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促进加快经济的发展。根据列宁的提议,成立了苏维埃国家电气化委员会,制定了全俄电气化计划。1920年2月3日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制定电气化计划的决议。在实现电气化的时间上,列宁强调:“我们现在有一个拟好的电气化计划,但是,完成这个计划却要好多年。我们无论如何一定要实现这个计划,并且缩短完成计划的期限。”[4](P157)列宁还说:“我们可能需要花一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电气化计划,完成可以挖掉资本主义复辟老根的改造。这样的社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空前未有的。我们无论如何一定要实现这个计划,并且缩短完成计划的期限。”[4](P157)这里两次强调“缩短完成计划的期限”,表明列宁主张加快经济发展,尽早实现电气化,使苏俄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和消除资本主义干涉的危险。

二、融科学发展观于具体的经济发展措施,促进苏俄经济健康地发展

列宁从战后苏俄的国情出发,认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不能采取“激进”的措施,要循序渐进,兼顾各方利益,平衡经济发展比例。经济发展手段要科学化,讲求经济发展中的创新精神。列宁的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农村和农业十分落后。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以便为社会主义提供经济基础,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调动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就成为苏维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为此,列宁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生产和推动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并高度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如,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主张将一切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以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和尽快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经济政策时期一个重要措施是变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制,以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18年,列宁在有关会议上的报告中说:“苏维埃政权已经决定拨出十亿卢布,作为发展农业的专用基金。一切现有的和新成立的公社都将得到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帮助。”[5](P176)这里表明列宁主张不仅在财政上而且在技术上要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把大工业看作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提出要在苏俄发展重(大)工业。列宁认为重工业是对农业进行技术改造、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关键,是巩固苏维埃国家、保障国家独立的决定性因素。列宁曾指出:“开发资源,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6](P301)“我们的基本任务是恢复大工业。可是,为了使我们能够比较认真地有步骤地着手恢复这种大工业,我们就需要恢复小工业。”[6](P302)自1921年3月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农业和轻工业都有了好转,但重工业的问题依旧严重。为此,1922年11月,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列宁提醒说:“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有重工业。”[7](P282)列宁的这一宣示充分体现了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思想。

(三)注重新的科学技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要求以新的科学技术改造旧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新的经济。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仅相当于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50-100年。早在1918年,列宁就在有关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是利用这种力量把最落后的农业生产纳入新的轨道,对它进行改造,把它从按照旧的方式盲目经营的农业变成建立在新的科学和技术成就基础上的农业。”[5](P354)此外,列宁还在第七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为苏俄新的经济建设创造新的基础——电,因为当时世界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就是电力的使用。

(四)反对生搬硬套上级的指导政策,鼓励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创新精神。三年国内战争使苏维埃俄国的国民经济彻底遭受破坏,燃料和原料极端缺乏,大部分企业无法开工,农业歉收,粮食和食品严重不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困难。摆在列宁和俄共(布)面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国民经济的问题。在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时,列宁和俄共(布)决定采取以粮食税为代表的新经济政策。在如何正确实施新经济政策的问题上,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指令性措施。但是,列宁反对给地方机关的工作做出死硬的规定。为此,他在《劳动国防委员会给各地方苏维埃机关的指令(草案)》中特别强调鼓励地方尽量发挥首创精神。他说:“在改善农民经济、发展工业、建立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等工作中,地方的独创精神在目前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6](P260)在下文中,他又强调说:“整个关键在于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鼓励经济上的任何创新精神,仔细地研究实际经验,并向全国推广。”[6](P270)

(五)主张在经济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经济优势。苏俄是一个多民族的疆域辽阔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由于高加索各共和国与俄罗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同,而且前者处于边疆地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接触较多,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应该考虑其特点,发挥地区的经济优势。列宁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强调:“要使外高加索的共产党员懂得他们情况的特殊性,即共和国的情况和俄罗斯联邦的情况和条件不同的地方,懂得绝不可以照搬我们的策略,而必须经过周密思考改变策略,使它适合于不同的具体条件”。[6](P184)列宁认为这些边疆地区“可以较快、较容易地同资本主义的西方搞好‘共居关系’和进行商品交换”,它们有石油、锰、煤、铜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有充分的可能来广泛实行租让政策和开展同外国的商品交换”。[6](P185)

三、尊重农民的意愿,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虽然到1917年十月革命时,资本主义在俄国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俄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其农业人口仍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这就表明,能否尊重农民的意愿,实行真正有利于农民的政策,是能否获得农民支持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有义务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列宁很是尊重农民的意愿并注重维护农民的利益,“渐进发展”措施之一——长期发展小农经济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体表现。本来对农民平均分配土地,让农民个体经营,是资产阶级的措施,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可是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还是实行了这一政策。列宁认为,由于广大农民要求这样做,布尔什维克不能违背大多数农民的意愿,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促进农民经济的发展,为以后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后来,在实行由小农经济过渡到共耕制的问题上,列宁再三强调:“我们深深知道,由个体小农经济过渡到共耕制,是千百万人生活中一场触及生活方式最深处的大变革,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只有到人们非改变自己生活不可的时候才能实现。”[5](P353)他当时指出:“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只要绝大多数居民还没有觉悟到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就决不能提出‘实施’社会主义的目的。”[8](P166)由此可见,列宁充分尊重苏俄广大人民的意愿,采用渐进的方式,让人们有一个从不接受到接受的心理转变过程。

此外,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商业领域刚开始实行的是直接用工业品换农业品,而俄罗斯人民更习惯于货币交易,不愿意进行物物交换,而且工业品也迟迟到不了位。于是苏维埃政府宣布恢复国内自由贸易,重新建立银行系统。这也充分说明在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充分尊重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并使之得以实现。

四、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避免和化解经济转型和发展中带来的利益冲突问题

(一)关于采取“渐进”的社会改造措施的设想。二月革命后的俄国,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在革命的队伍中,既有布尔什维克,又有孟什维克,还有“左派”社会革命党、右派社会革命党等等。这种情形要求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提出稳妥的、比较能够为其他派别所认同的对俄国社会进行改造的设想。[1](P142-155)1917年10月,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1917年国家关于垄断广告的法令“有正确的成分,即国家政权(无产阶级)在向新的社会关系过渡时曾试图通过一种可以说是最能适应当时存在的关系的途径,尽可能采用渐进的办法,不作大的破坏。”[8](P147)这里,“最能适应当时存在关系的途径”最能说明“渐进发展”的措施是基于当时复杂的社会关系而采取的正确措施。

(二)关于批评对资本家实行“剥光”政策的错误“高调”。1917年5月,列宁针对斯柯别列夫提出的,为了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要把有产阶级的税率提高到利润的100%的建议,严肃地指出:“甚至对大多数资本家,无产阶级不仅不打算把他们‘剥光’,……不仅不打算剥夺他们的‘一切’,而且相反,打算让资本家在工人亲自监督下去做有益的和光荣的事情。”[9](P109)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苏俄国内政治局面混乱,有的资本家已经在搞破坏生产的活动。1917年5月16日的《新生活报》上就刊有南方煤矿主正在破坏生产的报告,他们故意不管生产,瓦解生产,而且把责任推到工人身上。如果剥夺资本家的全部利润,资本家必然会产生反抗心理,宁愿破坏生产,搞垮企业,也绝不会拱手把自己的企业让给工人来管理,显然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采取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措施,既对工人有利,也对资本家有利,更容易被接受,从而避免破坏活动的发生。

(三)关于渐进改造小农经济的措施。小农经济也就是封建社会中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农民经济,要改造小农经济首先要考察农民的思想特点。俄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其农奴制经济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这种体制下的农民,常年厮守于土地和村社,沿袭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传统。他们在进行价值判断时,习惯于把旧的体制、旧的模式、旧的章法、旧的生活方式和先人圣典作为标准,对于新生事物总是持怀疑态度。[10](P190)因此,改造小农经济必须有一个过程。列宁很清楚农民的这一特点,主张长期发展小农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1918年11月上旬,列宁在中部各省贫苦农民委员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下子就把数量很多的小农户变成大农庄是办不到的。要在短期内一下子把一直分散经营的农业变成公共经济,使之具有全国性大生产的形式,由全体劳动人民普遍地同等地履行劳动义务,同等地公平地享用劳动产品,——要一下子做到这一点,当然是不可能的。”[5](P170)12月中旬,他在讲到这个问题时又说:“我们深深知道,在小农经济的国家中,不经过一系列渐进的预备阶段,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5](P352)

(四)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进行迂回过渡的措施。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苏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的天灾造成的饥荒,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暴动,1921年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这表明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已发展成为政治危机。这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是个严重的威胁。在这危急关头,列宁和俄共(布)在平息暴动的同时,作出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决定,终止战时共产主义,实行符合俄国国情的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转危为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由此得到进一步的巩固。1922年11月20日,列宁在苏维埃全会上发表了演说,他说:“现在,我们不论在经济政策或贸易政策上都使敌人承认了我们的权利。贸易条约就证明了这一点。”[11](P209)这句话充分表明苏维埃政权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得到了承认,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这就为俄共(布)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政治保障和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现实启示意义

列宁“渐进发展”理论及其经济发展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为苏维埃俄国的发展事实所证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要立足于本国的国情,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兼顾其他各方利益,协调和解决好经济转型和发展中产生的利益冲突问题;具体的经济发展措施和手段要有科学性,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标签:;  ;  ;  ;  ;  ;  ;  ;  

论列宁关于科学发展的几个重要思想_苏维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