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外政策的变化与中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关系论文,美国论文,化与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对世界的看法与美国国内政局的变化是影响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美国的经济实力与其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对外战略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加深,美国广大中产阶级民众对美国政府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越来越表示担忧,促使美国对外政策决策集团呼吁加强自我危机意识,并相应地调整了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先后顺序,把加强美、日、欧三边同盟关系重新提到美国对外政策最优先处理的地位。
在美国国内政治方面,自去年11月更具亲台保守思想的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后,美国政治钟摆明显地向右转,许多著名的共和党右翼保守派人士在美国新国会中执掌了大权。美国内外政策方面出现的变化必将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根据作者最近在加拿大和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时与美国学者、专家的接触和获得的资料,着重探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危机意识和美国中期选举后国内政局的变化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对策与建议。
一、美国对外政策中危机意识的加深
近来,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危机意识有所加强,其主要表现是:美国对世界的看法有了明显的转变。
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度很自负、狂妄,扬言要以它为中心建立世界新秩序。然而,90年代以来国际事态的发展进程表明,对美国来说,冷战后的世界事实上更加动荡和捉摸不定,一场正在发生的深刻的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的结构性变化也可能会从根本上危及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对此,以美国国务卿亚历山大·黑格为代表的一批前美国政府负责外交和国际安全事务的高级官员在美国国会外委会听证会上已多次表示担忧。黑格在一次听证会上明确指出:冷战并未在彻底的意义上结束,苏联的崩溃不表明美国遏制政策取得成功,因为它主要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分裂所造成。今天,西方国家既不能认为马列主义在世界上已彻底失去了市场,也不能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体制的解体来证明西方民主价值观取得了胜利。
美国国会外委会新任主席共和党极右翼代表人物之一杰西·赫尔姆斯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还竭力主张,要加强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反共意识形态色彩。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列夫·布热津斯基和其他许多战略思想家也指出:美、欧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的艰难程度超过美国的想像表明,与5年前相比,苏联的消失明显地强化了昔盟友在国际经济问题上与美国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削弱了美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而这反过来又对美欧政治联盟的维系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些人士还认为,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在保持传统政治体制的条件下,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国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东方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最终将会动援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内的主导地位。因此,他们主张美国应当重新看待和调整它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关系;把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心放在修复、加强美、欧、日三边同盟关系上,通过更多地借助欧盟国家与日本的技术、资金来保持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美国的商品、劳务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20年前的22%,上升到目前与欧盟国家及日本相近的50%;美国在经济结构上失去以往所具的自给自足的优势;美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增加国出口;美国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等等发展趋势深感忧虑。
美国工商界人士则担心,近年来新移民大量涌入会使美国整体劳动力素质下降,从而进一步削弱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他们指出,目前美国各行业中1/3以上的劳动力由教育程度低的新移民组成。而且,在短时期内又很难将这些移民培训成合乎现代化高科技产业要求的工人,这就会使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内的竞争优势受到很大的制约。
另外,越来越多的美国中产阶级人士对美国国内暴力犯罪不断上升,传统价值观念逐渐沦丧和自身经济地位徘徊不前的不满情绪不断增长,他们要求美国政府将更多的精力与资源用于解决美国国内面临的各种经济与社会问题,并在外交上执行更具保守色彩的美国至上主义。
美国各阶层人士在对外关系思想上的上述变化对克林顿政府的外交行政政策已产生了一些影响。最近,美国宣布重新调整亚太安全战略,强调加强美日战略同盟关系和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从亚太地区撤出美国前沿军事力量;加强与欧洲盟国在扩大北约和解决波黑危机等问题上进行的战略磋商等,都反映了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正在向保守的单边主义方向的倾斜。当然,克林顿政府不可能从根本上放弃美国一贯的积极介入国际事务的霸权主义政策。克林顿本人和美国政府其他一些高级官员都一再重申,美国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进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充分利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二、美国国内政局的变化和发展趋向
1、克林顿推行中间、保守路线已成定局。
自去年11月8日美国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取得全面胜利后,美国内政治斗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派政治力量正在进行重新组合,共和党保守派的政治影响上升和以美众议院新议长纽特·金里奇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势力的崛起,迫使克林顿总统赶紧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以期恢复自己的“新民主党人”形象,重新取得美国内政治发展进程的主导权。这样,近日来,克林顿政府的施政方针就明显地向中间、保守方向倾斜。克林顿还一改往常左顾右盼,优柔寡断的作风,抓住减税、减少福利开支和缩小政府等美国人民普遍关心与支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立法动议,努力树立一个负责任总统的新形象。
然而,问题是,在美国中期选举后各派政治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克林顿为争取连任,而重新竖起的“新民主党人”大旗还能否行得通?对此,美国舆论界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但许多评论家都同意克林顿现在是逆水行舟,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克林顿已成为一个跛鸭总统。克林顿的主要政治对手美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鲍勃·多尔认为,克林顿仍有时间和资本来挽回民主党的颓势。一些对克林顿的政治前程抱乐观看法的评论家则指出:美国人民越来越厌恶“大政府”和党派、意识形态色彩过浓的政党政治,如果克林顿能紧紧抓住优先解决广大中产阶级选民增强自己的政治基础,他仍有可能在1996年美国大选中再次成为美国政治的庞儿。他们的理由是:
(1)中期选举结果表明,“新民主党人”多年来所倡导的一整套政治主张最终在美国政治中占了上风,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支持。特别是,克林顿发誓要推行的中间温和改革路线最合正在日益壮大的无党派选民的胃口。因为,这些选民真正关心的是实际经济收入的增减和整个社会生活的稳定。
(2)由于美国国内政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的相互牵制,目前总的来看,两党中还没有哪个政治巨头拥有明显超过克林顿的实力优势。而克林顿容易妥协和缺乏坚定政治信念的弱点很可能会成为他的强点,使他成为一个可被力量愈益趋于平衡的各大权势集团都能接受的折衷人选。
(3)克林顿作为现任总统手中仍然拥有许多可资运用的权力。克林顿倔强的个性也决定他在未来美国内党派斗争中绝不会无所作为,坐以待毙。他将会充分运用手中的权力和实用主义的政治手腕,为挽救自己的政治前程而奋斗。
(4)中期选举后,美国国内传统自由主义游说集团影响力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克林顿推行中间、保守政治路线的后顾之忧。今后只要克林顿在向保守方向倾向时善于把握分寸,不过分开罪自由派,他就仍可以把整个民主党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2、共和党右翼极端政纲难成气候。
当前,美国国内政治最惹人注目的特点是共和党右翼保守派被推到前台 。该派新领袖纽特·金里奇倡导的,为富人进行反攻倒算的行动纲领——“美利坚契约”成为国内舆论关注的焦点。但是,美国许多资深的政论家都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现象。其中有些分析家还进而指出,金里奇的主要政治使命是为美国统治集团进一步削弱自70年代以来已日益缩小的传统自由派的影响,以便为两党温和派合作推行中间偏保守的政治路线扩宽道路。
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美国现在尚不具备实施“美利坚契约”中提出的实现预算平衡,大幅度削减税收和增加国际预算等一些旨在根本改变美国现行税收与福利制度的现实的政治条件。即使按照“美利坚契约”进行一些激进的改革,那也只是在分配领域打转转,根本解决不了美国消费支出的增长超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只能依靠增加借贷来维持整个现行经济、社会机制运转的总病根。
其次,克林顿政府迄今在经济政策上没有出什么大疵漏。去年美国经济增长强盛,今年预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这说明美国目前并不需要进行重大的经济政策调整。另外,对穷人的福利开支动大手术不仅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而且对削减宠大的政府预算赤字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为,穷的福利开支,实际上仅占整个预算赤字的不大的一部分,大部分福利开支是用于支付包括广大中产阶级在内的几乎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享受的医疗保健费。而把这些开支都砍掉,无异是一种向绝大多数美国人宣战的政治自杀行为。
第三,“美利坚契约”这个保守政纲也不符合大多数共和党温和派人士的利益,因此很难在美参议院不打折扣地获得通过。因为,现在美参议院基本上是美两党温和派的天下。多数温和派参议员最关心的是如何保持经济增长和扩大出口,并通过适当地减轻中产阶级的税收负担,使中产阶级从经济增长中获得实惠,而不是进行伤筋动骨的税收与福利制度改革。他们还担心,大幅度地给富人减税会加重政府解决财政赤字的困难,担心过度削减福利开支会导致美国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第四,“美利坚契约”中许多条款与中期选举后政治实力大为增强的众多共和党州长的竞选诺言和实际政治利益相抵触。这些共和党州长们比他们的国会右翼同僚更清楚地知道,广大中产阶级选民对未能获得近年经济复苏的利益和自身经济、社会地位停滞不前的不满情绪在增加,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当选或获得连任也主要是因为他们所主张的中间温和政纲迎合了中产阶级选民的需要。因此,为自身利益计,他们将会努力说明右翼保守派议员放弃或缓和“美利坚契约”中的多数条款。
三、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
1、中国处理对美关系的难度加深。
在中美关系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全面评估,以便重新界定中美两国关系的关键时期。共和党右翼重新掌握美国新国会中与对外关系有关的各个委员会的实权,显然将会对两国关系的未来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美国舆论普遍认为,共和党右翼在对华政策方面现在所关注的已不再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未来政治走向,而是如何从长远战略角度应付中国日益增长的力量。因此,以美国参议院外委会副主席杰西·赫尔姆斯为代表的国会两院亲台派议员将会向克林顿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克林顿为增加美国对中国的牵制力量,而尽可能地钻美台非官方关系的空子,在一些界限不甚明了的领域使美台实质关系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具体地说,亲台派将要求克林顿政府以支持台湾“统”派为名,突破“8.17”公报对售台武器所作的限制;支持台湾当局取得更大的国际生存空间和成为一个更加名符其实的“政治实体”;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利用台独势力,以促使更多的台湾商人因担心未来安全,而把更多的资金转移到美国和其它国家。
此外,他们还将积极谋划、敦促克林顿政府放宽对台湾高层官员访美的限制,并采取其它一些旨在逐步突破中美“3个公报”框架的策略性迁回行动。这些都会加深中国对美工作的难度。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美国国内政局出现的某些变化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可能起到一些积极的推动作用。如:美民主党传统自由派政治影响力的下降将会减少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中的理想主义成份,使美国人权外交对中美关系的干扰将进一步退居次要地位。再如,美国国内党派斗争的加剧可能会促使克林顿为加强自己的国内政治地位,而更加认真地考虑采取一些有利于中美两国政治关系早日定位的政策举措。另外,随着美国国内亲台保守派对政府压力的加强,克林顿很可能会学习里根,采取一种谋求同时扩大美中、美台关系的双轨方针。无论克林顿政府选择上述哪一种方针,对中国来说,都增加了一些可资利用的机会。当然,今年上半年克林顿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巩固自己的国内政治地位上,因而不大可能会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重大的举措。但是,如果克林顿在上半年成功地稳住了阵脚,那么他在下半年将会抓住他的最后的机会,在对华与对台两方面都推出一些富有进取性的政策主动行动。在对台关系方面,克林顿将会利用“势在必行”的李登辉与其他台湾高层人士访美一事,同美国国会右翼保守派的一些政治交易。而在对华关系上,克林顿将以承诺扩大对华技术转移与增加经贸联系等,换取中国在一些问题上作出相应的让步,并争取实现在任内访华。
如果出现上述事态发展,中国政府显然需要就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断。中美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证明,两国关系的较快发展需要双方最高领导人的政治支持。在中国“四化”事业正处于关键的时期,搞好对美关系,保持与扩大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广泛的联系,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中国政府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同时,应采取一些有利于缓和两国关系的政治气氛,并能促使克林顿在年内确定访华的步骤。因为,如果克林顿在上半年成功地堵住右翼保守政治势力扩大的势头,他就有希望禅连总统。也就是说,在本世纪末多数年份内,中国将主要与克林顿政府打交道。此外,支持美国两党中间温和派可能更有利于使中美关系保持长期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