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硫磺顶医院麻醉科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目的:主要分析研究在手术室麻醉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在苏醒过程中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7年7月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组均为60例,针对对照组的患者主要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的主要情况、苏醒期的心率和血压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麻醉之后呼之握拳时间、拔管及呼之睁眼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地苏醒,恢复意识,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关键词: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麻醉苏醒;效果
引言
全身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式,全麻苏醒期是围术期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表明,当患者进行麻醉之后苏醒期的时间越长,发生并发症几率就越高。所以在进行患者麻醉苏醒期护理环节中,护理人员应进行细致有效护理措施,以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这一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能够有效的观察护理的方式,本次研究对全身麻醉患者120例的数据以及资料加以对比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7年7月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60例,两组患者的统计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针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展开常规麻醉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手术后对患者的体温、心率和血压等指标进行密切监测。针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具体的护理方式主要为:
其一,术前访视: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应主动和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对麻醉的过程和原理进行简述,并说明麻醉之后可能出现的喉部疼痛、吞咽异物感等各种异常的情况,对于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进行分析,确保其能够做好各项充足的准备,降低患者的焦虑与紧张状态,减少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
其二,保温干预: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一个小时对手术间温度进行调整,设置为22-25℃。同时采取电子加温仪对输入液体、冲洗液进行加温,温度设置同机体处于同一温度,为37℃,尽可能将术区外的身体部位全部覆盖,减少暴露,防止体温散失;每台手术麻醉医师均进行患者的体温监测,出现低体温现象立即加用暖风机,进行有效保暖;对手术时间长、病情危重、年龄较大、体质弱、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即给予暖风机进行保温处理。
其三,疼痛护理:关注患者由于心理生理引起疼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疼痛的分类以及疼痛评估及缓解方式。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并针对患者年龄、文化层次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导致的疼痛加剧,并纠正患者对疾病和疼痛的错误认知,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其四,舒适性干预:手术术后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患者麻醉清醒后采取床头抬高15-30度卧位避免由于体位的不合理成伤口的牵拉,减轻患者的疼痛。
其五,术后监测:针对手术中使用约束带的患者应当合理调整约束带的松紧度,并定时对其体位予以调整,保证患者的体位舒适;对患者的四肢血液循环状态进行密切的观测,确保静脉回流的情况处于最佳状态。监测合并循环或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防止手术后患者出现躁动、病情变化等意外情况。苏醒期患者出现躁动的情况是实施麻醉之后特殊的一种并发症,患者非常容易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以及肢体不恰当的动作和表现等,而且这样的情形也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针对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最终会影响到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多数的临床研究发现,出现这样的情形与患者对其自身身体的反应欠缺了解以及机体的刺激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
二、结果
1、在实施全身麻醉之后患者恢复的情况,除自主呼吸的时间之外,观察组的麻醉之后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和呼之睁眼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手术对外科患者是极强的应激源,术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影响对感觉反应及处理,若患者对麻醉药产生的生理效应认知缺乏,任何身体不适或外界刺激均可能致使患者产生反射性反抗。
本研究就选定的 120例全身麻醉患者分别行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麻醉后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呼之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心率血压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由于低体温对体温调节中枢正常运作产生影响,故易增加苏醒期躁动、寒颤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机体血液再次分布,导致肝肾血流量降低,加之麻醉药物的代谢速度变缓,因此患者苏醒时间延长。
综合护理干预是依据全麻患者苏醒延长、舒适度、并发症等制定的一种护理措施,本研究贯穿术前访视—保温干预—舒适性干预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外科手术对患者均是极强的应激源,而且术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依然影响对感觉反应及处理,若患者对麻醉药产生的生理效应认知缺乏,任何身体不适或外界刺激均可能致使患者产生反射性反抗。因此,护理人员于术前耐心讲解全麻与麻醉后将出现的异常情况,同时苏醒期护理于良好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展开,通过术前访视,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及情感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保持围术期内分泌稳定,以减少躁动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这一护理干预模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清.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椎管内麻醉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5):589-590.
[2]关秋艳.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2):279-281.
[3]刘玉敏.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6):144-145.
[4]赵丽华.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16):279-281.
[5]周振江.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麻醉术后苏醒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4):227.
论文作者:张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手术室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