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中小学生的“嫉妒”心理_心理健康论文

认真对待中小学生的“嫉妒”心理_心理健康论文

慎待中小学生的“忌妒”心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生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初一甲班的心育课上,我正在组织学生学习“不健康心理危害大”这一内容。当讲到不健康心理表现之一的忌妒心理时,我先引用了某校高三一名学生因忌妒心理作怪,把鼠药投入班里排名第一名学生的饮料杯中,而酿成悲剧这样一个实例。然后指出忌妒心理的通常表现是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心里不舒服、不自在,甚至暗生怨恨。此时,一直认真听讲的班长A同学,突然睑上显出一种少有的尴尬,并随之低垂下头去看书,她身边的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她。一种职业的本能,使我意识到讲解中似乎伤着了她什么?或是引例不当讲错了什么?眼前的一幕总觉得有些蹊跷。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我怀着几分思索走出了教室。

A同学是一名学习拔尖、文体双全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学习上认真刻苦,工作积极主动,样样事情都不甘落后,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那么,这样的学生与忌妒有什么内在联系吗?那课堂上的一幕明明是在向我提醒着什么。忌妒心理,虽然表现在部分学生身上,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

一、“忌妒”具有两重性

1、忌妒是一种心理偏差

忌妒的通常表现是过分好强,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无论是家庭、事业、学习、生活,只要别人超过自己,就觉得不舒服,以至于暗生怨恨并伴之于言行。在不团结的背后有忌妒,分裂对抗的背后也有忌妒,谗言本身是忌妒,内讧的原因中也有忌妒,攻击或者逃避也往往与忌妒相关联。忌妒“一损身体健康,二有碍于人的才能的发挥发展,三使人难以融入群体,四易酿道德之错”,这说明忌妒是一种不健康心理,应予铲除。

2、忌妒是一种前进动力

日本学者诧摩武俊在他的《忌妒心理学》一书中,从另一角度评价了忌妒。他说:“忌妒与竞争互为表里,人们会因忌妒而努力进取,”武俊先生认为:“人类社会因忌妒而竞争,因竞争而有了艺术。没有了忌妒就没有了竞技场上的拼博和人类向大自然的开战与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忌妒是一种动力,它能催人奋进,由劣势转向优势,由无知转向成熟。有人说过,由于人类忌妒鸟儿在空中翱翔而发明了飞机、飞船和火箭;忌妒鱼儿在水中畅游而制造了轮船和潜艇。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没有忌妒。

忌妒的两重性表明,它是一种由复杂因素导致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予否定和肯定,不能一概而论地进行排斥或接受,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中如何适度地把握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好强”,慎待“忌妒”,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

鉴于忌妒的两重性,在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当谨慎,适时引导,以免挫伤学生的上进心,并为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1、培养“好强”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班风,是校训,是国家对亿万青少年的期望,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目标和责任。“天天向上”即为好强,即为竞争。好强与竞争,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风貌,一种品格。一个人敢于竞争好强才会有所作为。一个民族敢于竞争好强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教师能培养出一批自强不息的学生,能带出一个不甘落后、敢于竞争的班集体是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责任。

2、慎待“忌妒”,防止过激行为

中小学生中常见的一些行为表现,如“总想得第一;不愿让别人超过自己;一旦被人越过就表现出懊恼;希望别人出差错以求保住自己的优势;因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怨恨,以至于偷偷撕扯、破坏受表扬同学的书本文具;对衣着比自己漂亮的同学指指点点等等。面对这些或是忌妒,或是好强的萌芽等心理现象,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谨慎对待,适时引导,注意方式方法,防止过激言辞。不要轻易地以“忌妒心”公开论之,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3、明辨是非,指导学生区分“上进”与“忌妒”

“好强上进”与“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区分“上进”与“忌妒”。

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行为动机,做诚实正真的人。这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都十分重要。其次,要在具体问题上指导他们明辨是非善恶:当他们遇到挑战对手时,告诉他们有对手才有竞争,有竞争才有真正的强者;向学生说明通过努力获得优胜是上进,而希望别人退步,甚至有意设障阻止别人进步以保住自己的优胜是忌妒;为自己的拼搏欢欣鼓舞是上进,为别人的失败而庆幸是忌妒;对别人弄虚作假争得的荣誉不服是上进的,而对别人实干苦学获得成功不服是忌妒;对不良行为检举揭发是上进,而对他人造谣诬告是忌妒;有好书、好的解题方法对同学保密是自私,自私的背后也是一种忌妒等等。并强调“上进心”是人的动力之源,而“忌妒心”则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精心培育,为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1、教师要公正待人

袒护与不公是导致忌妒心理滋生的温床。因此,身为教师要一视同仁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不因是“好生”而舍不得批评,也不因是“差生”就吝惜表扬。同时做到奖惩适度、客观、公正。秉公办事是消除忌妒滋生的有力措施。

2、培养学生干部“能上能下”

在学校,经常可见一些学生干部代替老师管理班级,他们带着一种极强的责任感行使着老师授予他们的权力。这本是件好事,但是经验表明,学生干部当的时间久了,易滋生优越感和惟我独尊。听不得别人的批评意见,容不得人家超过自己,表现出“骄”、“娇”二气。本文开头提到的A同学就属于此种情况。这些其实就是一种忌妒心理的苗头。对此,教师应当有意地定期做些轮换工作,使学生从小经受“能上能下”的锻炼,这对于他们耐挫力的培养及其他同学心理的健康成长都是有益而无害的。

3、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间的相互了解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不但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并且可以使学生间有机会相互了解,看到别人的长处,懂得“天外有天”的道理,从而在心理上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对培养他们既好强上进,又能接受被别人超越的健康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竞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它存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学习生活自然也不例外。我们不可能因为竞争的激烈而把学生包裹起来,而是要教育他们团结互助、友爱协作和学会理解、体谅别人,从而形成强不骄横、弱不气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健康向上的氛围,以消融竞争带来的对立,使我们的青少年既好强上进,敢于在竞争中拼搏奋争,又能为别人的胜利而鼓掌庆贺。

标签:;  

认真对待中小学生的“嫉妒”心理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