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及生态修复设计策略论文_王政涵,刘 娟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及生态修复设计策略论文_王政涵,刘 娟

北京中环博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工业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对城市河道造成严重的威胁,造成河道拥堵、水体污染,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负面影响。文章阐述了城市河道治理的意义,分析当前阶段河道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河道生态修复设计原则及策略,希望对提升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效果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河道;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策略

前言

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城市河道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城市河道生态修复设计显得更加重要。生态修复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在人工组织和辅助作用下,提升生态系统原本的基本作用,达到调节城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化,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便利条件。在确保河道排涝及堤岸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态修复。一方面,要改善河道环境,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做好水域和陆域的协调发展,优化河道生长环境。另一方面,逐步恢复及丰富水中的动植物,构建系统的生物链,实现生态修复的效果,使城市河道接近和恢复到自然的基本状态,体现河道服务城市的功能。

1城市河道治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河道治理现象不容乐观,河道水面积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长期以来,河道污水处理通常采用人工渠化、裁弯取直等模式,这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不仅要实现体基本生态作用,还要提高河道水的自净作用,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美化环境的效果。城市河道承载着城市文化和城市的发展,在进行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比如社会、人文、环境、生态等,为建立新型河道生态模式而努力。因此,河道综合整治要发挥出抗洪、排涝的机泵功能,同时还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变化,恢复河道的环境生态特征,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2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

2.1城市河道形态遭到破坏

大量人口涌入到城市中,城市河道周围水域面积逐渐缩减,人们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往往采取裁弯取直的方法,同时对河床断面进行加固,混凝土的使用量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天然河道的走向,同时影响了河道内湿地、浅滩等自然生态。在城市排水中,一般采用地下管网排水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地下管网和城市河道发展协调性差,排水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在雨季造成水患,城市河道与整体发展的矛盾更加凸显。

2.2城市河道水质逐步恶化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排放量增加,河道中废弃物、生活垃圾越来越多,造成河道水体污染物超标,水质严重恶化,不少河道水污染严重的城市呈现一潭死水的状况,对水体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危害。不仅如此,河道淤积更加严重,城市生活和工业垃圾对河道造成堵塞,影响河道水体自由循环。特别是在暴雨季节,在洪水冲击下,大量泥沙、地表垃圾流入河道,造成严重的淤积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河道蓄水排涝的效果。

2.3河道护岸布局较差

在进行河道护岸施工时,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很多城市采用预制混凝土、砌块等材料,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河道的作用,但是长期效果较差,影响河道美观,且不利于河道生态系统的发展。受水质恶化的影响,很多城市河道生物逐渐单一,生物稳定性较差,一些河道动植物灭绝,对河道生态景观修复非常不利。

3城市河道生态修复设计原则

在进行城市河道生态修复设计时,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因地制宜。河道生态治理要考虑城市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气候环境等,制定出与当地发展相协调的河道治理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工作开展时,考虑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光照等,选择相应的植物,在改善河道景观的同时与当地气候发展相适宜。二是保持生态格局的完整性。河道生态治理要树立生态完整性的理念,在生态结构上应科学合理,确保河道生态条件满足多种生物的生存。在河道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生物的多样性,同时综合考虑微生物的讲解、吸收等。河道护坡的设计应根据当地的动植物特点来进行,结合实际的勘察结果,为动植物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河道水域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城市河道水域建设,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审美特点,体现当地文化、历史等,满足附近居民的审美要求。

4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策略

4.1河道生态修复

从内容上来看,河道生态修复主要包括生态净化和岸带修复等工程,河道生态修复对恢复生态自净功能有积极意义。岸带修复通常在硬化的河岸中使用,这种生态修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城市水体污染的速率。通过对生态护岸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硬化河岸的优化。生态净化技术对保护生态水体起到关键作用,达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恢复,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避免河道水受到深度污染。在进行水体净化时,采用加大水生物的种植,消耗河道水的有机物,实现水体净化。

4.2活水饮水工程修复

对活水以及饮水工程加以修复时,主要使用清水补给以及活水循环的技术,活水循环能够加速水体的流动,该方法适用于坑塘区域或者城市缓流河道,通过利用太阳能或者风力来实现水体的流动。清水补给的方法适用于城市缺水地段,实现对城市水量的补充,能够有效改善水体滞留、缓流的情况,从而提升水体的流动性,充分利用城市雨水、循环水以及洁净的地表水,实现水体的有效补给,强化生态水体容纳,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达到城市经流水的净化。在开发城市地表水时,要做好水量变化监测,避免周围环境对河道水造成污染,同时强化再生水的综合利用,有效补充水体水质。

4.3生态护坡技术

在应用生态护坡技术时,应遵循构建生态系统、完善自然景观的基本理念,在确保护坡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注重护坡安全性、耐久性等。生态护坡技术施工时不仅要考虑生物效应,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促进水体和生物之间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该项技术是在稳定的边边坡形态的基础上,确保生态系统能够自我修复并自我运行。从实际情况来看,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综合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生态护坡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阻止农业对水体的污染,为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技术保障。

4.4河流生态系统设计

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水域为松山调蓄湖与罗田调蓄湖之间河段,该河段平均水深为50厘米。主要恢复挺水及浮叶植物,河岸带为直立驳岸,浮叶植物选择盆栽睡莲,河道中间水流较急沉水植物—微生物功能群采用微生物附着基代替。植物配置原则:生态安全、美化河岸线原则、净化原则、易于施工原则。植物种类选择:挺水植物选择芦苇、芦竹、香蒲,浮叶植物选择睡莲、粉绿狐尾藻。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河道污染愈发严重,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在工作开展时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遵循因地制宜、生态完整性、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完善河道生态修复、强化河道水体保护力度、优化生态护坡技术、注重河流生态系统设计等,选择与当地相匹配的生态修复方案,不断优化和改善河道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河道环境。

参考文献

[1]陈云飞,孙东坡,何胜男.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人民黄河,2015(8):35-38.

[2]石焱.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J].江西建材,2017(11):118,120.

[3]刘均平,邓文丽,刘建飞,等.长园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5):30-37.

[4]孙羽,张兵,孙东坡,等.河道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J].水利水电技术,2017,48(5):102-109.

论文作者:王政涵,刘 娟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及生态修复设计策略论文_王政涵,刘 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