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小学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研究_学生手机论文

北京地区小学阶段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地区论文,阶段论文,需求论文,小学论文,手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53(2011)07-0099-08

一、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①

近年来,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移动信息通信技术产品与服务也逐渐进入教育领域,催生了移动教育,并趋向于作为教育的要素之一与现有教学、管理实现深层次整合。PDA、普通手机、智能手机、上网本、Ipod等多样化的便捷式手持终端日益普及,加速了移动教育的发展。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电话用户累计已超过11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8亿户。[1]在2010年的MWC大会上,业界预测,智能化将成为手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到2013年,全世界手机上网用户数量将达17.8亿,超过使用电脑上网的用户数量;未来5年,移动宽带用户将实现10倍的增长,达到近30亿的规模。[2]著名远程教育专家基更曾说过,“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在人类历史上有像移动电话那样被大众百姓应用到如此普及的地步”,[3]“不是技术本身具有适合教学的特性,使得远程教育和开放大学取得了成功,而是技术比较普遍地被大众拥有”。[4]可以预见,在移动教育快速发展趋势下,在多样化的手持终端中,基于较高的普及率、便捷的无线通信、智能化发展趋势、良好的性价比、操作简单等原因,手机将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移动教育的重要终端,而学生也必然成为移动教育、移动学习的重要群体。

二、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研究设计

围绕小学阶段对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需求怎样,家长、教师是否认同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应如何推进等问题,本研究在文献研究、访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以问卷调查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角度对北京地区小学生阶段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进行研究。共设计问卷三套,分别是“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根据北京市各区经济与教育发展状况,分层随机抽样,将东城区、朝阳区、大兴区定为调研区域。各调研区域内随机抽样,确定样本校。每所样本校随机选择一至两个班级发放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教师问卷在全校随机发放。考虑到学生对调研工具的理解力、对手机的操作能力等因素,将研究范围约定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四至六年级,以下简称“小学生”)。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1。

三、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调研数据

(一)学生调研基本数据

1.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性别分布为男生占61%,女生占39%,男女生比例约为3∶2。四年级学生占34%,五年级学生占33.3%,六年级占32.6%。

2.手机拥有率

55.3%的小学生持有手机,44.7%的小学生没有手机。

针对没有手机的63名学生的调研显示,其中17名学生(占没有手机人数的27%)选择“不希望拥有手机”,原因是“对学习没用处”(41.2%),或者是“会影响学习”(64.7%),其余46名学生(占没有手机人数的73%)都希望拥有手机,他们对手机的渴求主要是因为“能方便与其他人的沟通”(80.4%)、“可以利用手机学习”(41.3%),少部分学生“希望拥有手机,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6.5%)。

3.手机使用行为

无论自己是否拥有手机,在手机被大众普遍拥有的今天,小学生们总能够轻易地接触到父母等家人的手机。他们会用手机做哪些事情?使用频率怎样?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手机操作行为按使用频率(达到“几乎天天使用”和“经常使用”频率的)排序依次为:查单词、生字(38.3%)、打电话(35.4%)、听音乐(34%)、收发短消息(27.6%)、玩游戏(25.5%)、浏览网页(23.4%)、在线课程学习(22.0%)、下载课程学习资源(17.0%)、收发彩信(9.9%)。

除上述外,小学生还会用手机来照相、定闹铃、作为计算器验算、上QQ、用手机翻译英文、用手机计时、看视频等。

4.手机使用习惯

对于自己拥有手机的学生而言,他们习惯于在哪些时间、场合使用或摆弄手机呢?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倾向于操作手机的场合主要是:“写完作业后空闲休息的时间”(82%)、“放学回家的路上”(44.9%),其他场合有“在上学路上”(21.8%),“在家里学习时”(15.4%),“在课间休息的时候”(5.1%),“在有教师讲课的课堂上”(3.8%)。总体来讲,高于九成的小学生在校时间不使用手机。

5.手机资讯需求

小学生希望通过手机获得的信息类型按需求程度排序依次是:课外读物(61.7%)、生活百科(56%)、娱乐游戏(46.8%)、课程学习材料(41.8%)、新闻资讯(40.4%)、成长健康(31.2%)。

6.移动教育科目需求

小学生移动教育科目按需求程度排序,依次是:语文(53.9%)、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52.5%)、英语(39.7%)、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38.3%)、思想品德等德育课程(36.2%)。

7.移动教育内容需求

小学生移动教育内容需求按需求程度排序,依次是:学习重点(66.7%)、考试的知识点(59.6%)、作业提醒(46.8%)、课程总结(41.1%)、课前预习要点(39.0%)、全部课程内容(34.8%)。

8.移动教育信息获取方式

对于移动教育信息获取方式,31.2%的小学生希望“根据自己的习惯设定时间段发送”,29.1%的倾向于“在需要的时候用手机上网查询”,22%的希望“系统随机自动发送”,17.7%的希望“预先存储在手机内”。

9.移动教育媒体偏好

小学生对于移动教育信息的呈现载体,按喜好程度排序,依次是:视频(53.9%)、文字(50.4%)、动画(43.3%)、图片(34.8%)、声音(25.5%)。

10.移动学习应用方式

移动学习,其核心要义,就是学生能通过手持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对于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多种应用方式,小学生的态度与期望怎样?问卷调研涉及到的主要移动学习应用方式描述如下:

——你是否愿意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接收作业提醒、各科学习要点等与课程学习紧密相关的学习资料?

——你是否愿意通过手机接收需要预习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要点?

——如果每天将课后习题用短信的方式发送到你的手机上,你可以进行交互式测试,并获得及时的反馈信息,你愿意参与吗?

——如果老师每天将家庭作业通过短信发送到你自己的手机上,在回家做作业的过程中你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和老师取得联系,就不明白的问题和老师交流,你愿意吗?

——如果你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随时随地浏览学校的专题学习网站,下载有关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你愿意吗?

——如果你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登陆学校的专题学习网站,就某个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发表自己的疑问、意见和见解,并可以随时收到学校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回答和评论,你愿意吗?

——如果你可以参与到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中,借助于手机、学校专题学习网站,和小组伙伴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一起讨论、协作,探索自然科学的奥妙,你愿意吗?

——如果通过手机,你可以随时就学习、生活以及和伙伴们交往的烦恼问题向爸爸妈妈或者喜爱的老师、心理辅导员老师倾诉和交流,并能够即时得到他们的帮助,你愿意吗?

——如果通过手机,你可以随时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拍成照片、视频发布到自己的博客上和其他伙伴分享,你愿意吗?

——如果通过手机,你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老师的教学要点或教学视频片段,就某些知识点重新学习,你愿意吗?

——如果你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把家庭作业发布到学习网站上,并即时了解到老师对作业的评改意见,你愿意吗?

小学生态度与需求见表2。

由表2可见,对移动学习的各种应用方式,约70%的小学生都持积极肯定态度,约10%持反对态度。对于参与到学习兴趣小组,通过手机等移动学习系统,借助于学校专题学习网站,和小组伙伴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一起讨论、协作学习,认同率最高。

(二)教师调研基本数据

1.教师基本情况

被调研教师以班主任兼学科教师、普通任课教师为主体,同时涉及到学校管理者、行政工作人员等。教师任教科目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劳动、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

2.对学生持有手机的态度

34.1%的小学教师支持学生持有手机,52.9%的教师反对学生持有手机,13%的教师没有表态。反对比例明显高于支持比例。

3.对手机用于学习的态度

对于“如果学生在课余时间,能通过手机随时获得系统发送的学习材料”,52.9%的教师表示支持,认为是对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47.1%的教师表示反对,认为会引发其他问题。在反对的教师中,67.7%的教师因“担心学生经常玩手机中的游戏”而反对,32.3%的教师因“担心系统发送的学习材料的质量”而反对,41.5%的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外获取学习资料有多种渠道,反对选择手机”。

此外,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手机辐射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或学生上课因玩弄手机不能专注于课堂,也都是教师反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原因。

4.移动教育应用方式

从教师角度而言,移动教育的应用方式描述如下:

——如果老师将每天的家庭作业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学生或学生家长的手机上,在学生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他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和您取得联系,就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沟通,您的看法是?

——如果在课堂学习中,当学生遇到没有领悟透的知识点而又不适宜打断老师进行提问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学习系统记录下当时的学习疑难,并在老师课堂辅导的间隙即时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通过移动学习系统给予解答,对此,您的看法是?

——如果通过手机,学生可以下载老师的教学要点或教学视频片段,随时随地就某些知识点重新学习,您的看法是?

小学教师态度见表3。

约七成小学教师对移动学习的应用方式表示支持。其中,认同度最高的是课堂疑难记录系统,支持比例77.5%,反对比例最高的是作业沟通系统(26.8%)。

(三)家长调研基本数据

1.家长基本情况

家长职业涉及到种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个体经营者、公司职员、公司底层干部、公司高层主管、教师、医务工作人员、公务员、自由职业者、服务人员、家庭主妇等,家长学历由小学毕业到博士研究生不等,家庭人均月收入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2.家长对子女使用手机的态度

小学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态度见表4。44.9%的家长表示已经为孩子配备了手机,55.1%的家长没有为孩子配备手机。支持孩子使用手机的家长占54.4%,但其中的40%并没有为孩子配备手机。持反对态度的占45.6%,但其中的26.9%为孩子配备了手机,主要是出于其他考虑,如安全等因素。

3.影响家长开通移动教育服务的要素

影响小学家长为孩子开通移动教育服务的第一要素排序依次是:孩子的学习质量与效率(43.5%),移动教育服务内容(19.7%),学校、教师的要求(17%),孩子的意愿(15%),移动教育服务收费(4.8%)。

4.对移动教育收费的经济承受力

如果有适合孩子的多项移动学习服务,家长每月可以承受的所有服务累计收费调研结果见表5。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全体家长中,当服务收费控制在20元/月时,81.6%的家长可以接受;控制在50元/月时,51.7%的家长可以接受;控制在100元/月时,36.1%的家长可以接受。

5.对移动教育收费的认同

如果以学校为推广渠道推进校外时间的移动教育并收费,家长从心里是否会认可这样一种收费?是否会认为这属于教育乱收费?74.1%的小学家长认为是家长自愿选择,不是乱收费;25.9%的认为是家长无奈选择,属于乱收费。

6.家长手机资讯需求

71.4%的小学生家长需要有关“子女成长、子女教育”方面的信息,52.4%的选择“新闻资讯”,47.6%的选择“生活百科”,21.8%的选择“财经理财”,5.4%的对“娱乐游戏”有需求。

7.移动教育应用方式

对于移动教育的应用方式描述如下:

——如果老师将每天的家庭作业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便于家长督促学习,您是否赞同?

——如果您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老师批改意见,即时就相关问题和老师、孩子沟通,您是否愿意?

——如果您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观看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您是否愿意?

——如果通过手机等移动学习系统,孩子可以随时就学习、生活以及和伙伴们交往的烦恼问题向您或喜爱的老师、心理辅导员老师倾诉和交流,并能够即时得到帮助和支持,您是否赞同?

——如果通过手机,您可以就有关教育问题和教师进行沟通,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对教育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够即时收到其他家长或学校教师的反馈信息,您是否赞同?

家长态度见表6。

对于移动教育的各种应用方式,高于七成的小学家长表示支持。其中,支持比例最高的是:“通过手机,孩子可以随时就学习、生活以及和伙伴们交往的烦恼问题向您或喜爱的老师、心理辅导员老师倾诉和交流,并能够即时得到帮助和支持”。

四、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分析

(一)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阻碍因素分析

1.约半数家长、教师反对学生持有手机,小学生手机持有率较低,暂不具备普及移动教育的硬件配备要求

约半数家长反对孩子持有手机,教师中反对学生持有手机的比例远远高于支持比例,小学生手机持有率较低(44.2%),还不具备在小学生中普及移动教育的硬件条件。从家长角度而言,手机并不是小学生的学习必备品,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方面的担心,为能随时联系到孩子为孩子配备了手机,但部分家长担心手机的功能过于丰富,孩子会沉迷于其中影响学习,或因经济原因没有给孩子配备手机。从学校角度而言,部分学校同样出于对小学生手机使用不当影响学习的担心,而禁止为小学生配备手机;部分学校不提倡、不禁止,是否为孩子配备手机主要取决于家长。经济因素除外,手机的随时通信功能是家长为孩子配备手机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100%的家长完全同意或同意“为孩子配备手机会明显减少在孩子人身安全方面的担心”。但手机的其他功能(如上网、聊天、游戏、音乐等)又成为干扰家长为孩子配备手机的主要因素。

当前,社会外部因素(如教育机构、移动教育推广企业等)对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引导不够,已有的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实践没有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教师、家长担心学生玩游戏影响学习及使用手机威胁健康,家长、学校对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认知度低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小学生手机配备率较低,暂不满足在小学阶段普及移动教育的硬件配备要求。

2.三成家长不认可移动教育收费,以学校为渠道推进移动教育将面临一定阻力

严格规范公办学校收费行为[5]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当移动教育以学校作为推广渠道时,学生、家长在成为受益人的同时,必然涉及到费用支出问题。虽然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家长对移动教育服务收费如何定性是影响推进渠道的重要因素。约七成家长在收费定性上认为“不属于教育乱收费”,近三成家长将其定性为“教育乱收费”,认为孩子享受以学校为推广渠道的移动教育服务并交费,看似自由选择,实为被迫选择,是家长的无奈之举。因此,若以学校为渠道推进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将面临一定阻力。

3.小学生在主观上有进行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良好期望,但现实技术、产品、资源、教育理念与其心理期待有较大差距

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产品实施移动教育,“可以随时随地呈现动态的、可交互的、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可以提供强大的学习管理和支持,可以使学习活动与工作、日常生活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实施更为灵活的跨越时空和教学指导活动和基于情境的协作探究活动等”。[6]对于本研究涉及到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各种应用方式,如接收学习信息、进行交互测试、与教师即时交流、下载学习资料、网络平台互动、协作探究活动等,约七成小学生持期待态度,约两成小学生保持中立,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只占一成。上述场景的实现对手机、网络、平台资源、教育理念都提出了一定要求。但目前,从手持终端来看,普及率较高的普通手机存在屏幕尺寸小、分辨率低、多字符输写不便、存储容量小等问题,[7]智能手机从技术、功能层面克服了普通手机用于移动学习的不利因素,但其性价比的进一步提升、大众化的普及仍然需要一个时期;从网络条件来看,无线网络环境的覆盖、网络传输速率与稳定性、网络的流量收费都还不能形成对移动学习的有力推动;从平台资源来看,标准的兼容统一是推进移动教育重点要解决好的问题;从教育理念来看,学校、教师对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认知度低、认可度低,还不能从认知建构、情境认知[8]等角度来理解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将会给学生、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没有认识到移动教育将成为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新方向、成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新的创新载体。上述技术、产品、资源、教育理念等多种因素与小学生在主观上进行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期望都有较大差距。

(二)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促进因素分析

1.绝大多数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手机操作技能和较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基本满足个体进行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技能要求

手机关键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使手机功能不仅限于通信,更集音乐、游戏、照相、摄影、录音、GPS、计算、字典等多功能于一体。对于手机的各项主要功能,调研显示,除基于网络的各项功能使用率在50%左右,相对较低外,小学生基本具备了手机各项功能的操作技能,具备了通过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技能条件。

从手机使用行为调研结果来看,调研列举的多个使用场合中,既有合情合理可以操作手机的场合,如“在上学路上”、“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写完作业后空闲休息的时间”,也有不适宜操作手机的场合,如“在有教师讲课的课堂上”、“在自习课上”、“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从各种场合操作手机的比例来看,九成以上学生能保证在校时间不使用手机,近九成的学生在家学习时能主动避免因摆弄手机而干扰学习的情况。总体而言,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手机使用行为上有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对于何时不应该使用手机有明确的认知,基本可以避免学校、家长所担心的因给孩子配备手机而分散精力、影响学习的情况。对个别使用不当的学生,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等多种方式对其不当行为进行纠正,或视具体情况而不为其配备手机。

2.移动教育成为发展新趋势,多数家长对子女接受移动教育持积极态度,对移动教育质量与效果有较高期待

随着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学习观念的变革,移动教育、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与学习方式。虽然多数家长对移动教育还没有深入了解,部分家长对子女持有手机持反对态度,但从利于子女教育角度出发,仍有七成小学生家长对子女通过手机接受移动教育持肯定态度。从家长角度而言,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在小学阶段需求程度较高。

家长是否会为孩子选择移动教育服务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移动教育服务费用”、“移动教育服务内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孩子的意愿”、“孩子的学习质量与效率”等,但在众多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孩子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家长的选择是结果性导向的,即移动教育要在改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学业上有实效。这是家长对移动教育从内容到技术、媒体、服务等提出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高要求,“优质”、“高效”成为家长对移动教育的目标定位。

3.多数学生、教师、家长对移动教育、移动学习的具体应用方式表示认同,多种应用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体现出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研究成果的精髓

多数学生、教师、家长对移动教育、移动学习的多种应用方式表示赞同。虽然在各应用方式中,其应用主体、应用目的各不相同,但从本质来讲,都凸显出教育理论与学习理论研究成果的精髓,成为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载体。多种应用方式对理论研究成果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将学生视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侧重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将教学媒体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交流协作工具,因而融合了个别化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情境学习等多种方式;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而侧重于对学习方法、认知策略的引导,从课堂内外加强“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构建;拓展了沟通渠道,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家庭内、家庭间与家校间的沟通,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注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三)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需求分析

1.小学生资讯需求主要在课程之外,家长资讯需求更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学校、课堂、教材进行系统学习,但小学生对教材之外、广义的学习有更多的兴趣和需要,课外读物、生活百科、娱乐游戏成为其主要的资源需求。针对课程学习,小学生倾向于学习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对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重点、考试知识点有较高程度的需求。“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9]因此,在呈现载体上,小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视频、动画学习,对文字并没有特别的排斥,相对于声音,小学生更喜欢视觉类媒体。

家长的资讯需求主要在“子女成长、子女教育”方面,此外对“新闻资讯”、“生活百科”有一定需求,开放式问卷调研发现多数家长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沟通技巧上有较为急迫的需求。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使过去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家长权威式的、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孩子的需要,他们更需要与家长的平等对话、需要家长的尊重、理解、包容,当不能寻求到家长的尊重、理解、包容时,孩子会逃避与父母的沟通,由此引发更多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转变在传统文化浸润下形成的家长权威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方式更多地得到孩子的理解和配合,但其在实践中又缺乏知识、方法、技巧的指导,因此对“子女成长、子女教育”的需求较为迫切。在移动教育多种应用方式中,家长对“通过手机等移动学习系统,孩子可以随时就学习、生活以及和伙伴们交往的烦恼问题向您或喜爱的老师、心理辅导员老师倾诉和交流,并能够即时得到帮助和支持”支持率最高,也充分说明更多的家长在关注儿童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

2.家长希望移动教育“低价”、“优质”

在各项移动教育服务累计收费上,20元/月的收费可获得八成小学家长认同,50元/月获五成家长认同,100元/月获三成家长认同。由数字可见,低价位的移动教育收费才能符合多数家长的要求。家长同时认为,孩子的学习质量与成效是决定是否接受移动教育的第一要素。因此,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移动教育必须走普及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同时满足家长“低价”与“高质”的要求。在移动教育发展策略上,初期的低收费将更有助于向家长渗透移动教育的观念,更便于家长接受移动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移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在普及基础上,面对有较强支出能力和个别化教育需求的家长、学生,可以通过对服务内容进行菜单式搭配选择的方式,推出增值服务。

3.渗透了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情境学习[10]理念的应用方式更受小学生青睐,教师更倾向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应用方式,家长更倾向促进子女心理健康成长的应用方式

面向小学生的11种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应用方式——“随时随地接收作业提醒等”、“接收需要预习的课程内容等”、“短信习题,交互测试”、“短信作业,教师交流”、“专题网站,下载资料”、“专题网站,发表见解”、“兴趣小组,协作学习”、“烦恼问题,倾诉交流”、“博客分享”、“下载视频,重新学习”、“发布作业,及时评改”,获得了约七成以上小学生的赞同,需求度都较高,渗透了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情境学习理念的应用方式最受小学生青睐。面向教师的应用方式有“短信作业,随时沟通”、“课堂疑难,记录提交”、“下载视频,重新学习”,约七成教师表示认同,其中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应用方式需求度最高。面向家长的应用方式有“短信作业,家长督促”、“手机上网,随时沟通”、“课堂表现,随时观看”、“倾诉交流,及时帮助”、“发表见解,沟通交流”,七成以上家长对上述应用方式都表示认同,其中帮助子女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应用方式需求度最高。

(四)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1.开发适用于小学生的特有机型,将有助于推进移动教育发展

当前,部分学校禁止小学生配戴手机。家长为是否该为孩子配备手机而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手机丰富的娱乐功能会干扰孩子的正常学习。若因此就将孩子隔离于移动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带来的便利之外,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重视学校、家长的担忧,细分手机市场,开发适合小学生使用的特有机型,最大程度降低小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推动移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手机的任何一项功能,使用得当,都会为孩子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关键不是手机具备哪些功能,而是小学生用这些功能来做什么。因此,多而全的手机功能是必然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如果家长能根据孩子个性特点、自制力强弱,在使用时实现功能定制,通过口令来设定暂时开启或关闭某些功能,同时,手机对使用路径进行记录,便于家长据此调整所定制的功能将是最好的选择。这样,鼓励孩子使用手机做对于成长更有意义的事情,才是面对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更好选择。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将有助于推进移动教育发展

在小学阶段推进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引导其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场所使用手机的相应功能进行学习。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兼具通信、娱乐、学习功能,引导其正确使用手机,就是要充分挖掘手机各项功能的学习效用,适时使用手机的通信功能,适当使用手机的娱乐功能。

3.移动学习资源要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容量要小,要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交互性

从移动学习自身的特点来讲,适合于零碎时间的学习,特别是通过声音媒体的学习,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长时间观看手机屏幕、使用耳机,极易引起视觉疲劳、听力损伤,从而影响到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从小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间来讲,也是短时间内的效果较好。因此,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应该是少量多次的。这就要求学习资源是片断式的、[11]小步骤的,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如几分钟内,完成一个较为具体的学习活动。在资源获取方式上,可以提供多种方式,如定制、系统自动发送、预存或随时获取等。

相对于其他学段,小学阶段学习压力相对较小,驱动校外场所的移动学习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其内部动机。因此,移动学习资源趣味性要强,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尽快投入学习,或增强学习时的互动性。同时,对于学生学习成果,要及时给予正面、鼓励性反馈,以保护其进行移动学习的积极性。

4.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要走社会化推进、产业推动的道路,逐步由学校外扩展到学校内,由非正式教育领域扩展到正式教育领域

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界的逐利倾向加快了其技术、产品、服务向学校教育进军的步伐。但在学校内推进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的基本条件是所有学生都拥有手机,网络、平台、资源能充分支持移动教育、移动学习的开展,学校、教师对移动教育高度认可。但就现实而言,具备以上条件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面向小学生的移动教育必然从非正式教育领域开始、由学校外开始,依靠产业推动(如运营商、手持终端制造商、平台资源开发商等),借助于良好的网络条件、极具吸引力的移动教育资源、可承受的移动教育服务收费等,逐步吸引更多的学生、教师、家长认可并接受移动教育,在非正式教育领域取得一定成效后,由社会认可逐步过渡到学校认可,使移动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相融合,“真正实现无论走到哪里,学习者都可以进行学习,教与学真正突破时空限制,学习可以发生在真实的自然、社会情境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学活用’”。[12]

注释:

① 当从学生的角度来论述时,为突出学生主体性,本文更多使用“移动学习”一词。

标签:;  ;  ;  

北京市小学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研究_学生手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