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企业管理的五大趋势_信用政策论文

2001年企业管理的五大趋势_信用政策论文

2001年企业管理五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趋势论文,企业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趋势之一 调整治理结构

董事会是现代企业的决策核心,高质量的董事会是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因而它对组成人员的素质有特别的要求。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企业董事会的现状如何?素质怎样提高?曾任过4家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段永基大声疾呼:改造董事会。

他说,最近研究了世界500强,500强里面的董事会的构成非常有意思,独立董事要占到35-60%之间,而且独立董事都是专业人士,大多数做过同类型企业的CEO。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董事会,不论上市的还是非上市的股份公司,大部分还只是企业的股东代表会,党委书记要退休了,工会主席要退休了,安排一个荣誉职务,到董事会去。

目前我国企业的董事会有4大毛病:第一是公众化程度不够,就是说独立董事的比重太小,甚至没有;第二是专业化水平很低。聘请独立董事,就是要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能力,但我们的董事会有太多的荣誉职务,因而决策能力不高。段永基讲了一个亲身经历,一次他所在的一个企业董事会决策一项24亿元的投资项目,用时30分钟。而讨论一个主管人员的工资则耗时两个半小时;第三是国际化水平不够。即董事会组成人员中有国际背景的人士几乎没有;第四是制度化建设不够。就是董事会成员的权利义务、董事会的决策过程等相关活动没有严格的制度保证,这样董事会的集体权威会受到削弱,容易形成董事长一言堂的局面。这样对企业的科学民主决策同样是不利的。

段永基进过4个公司的董事会,一是四通集团,民营企业;二是香港四通,上市了,稍微跟国际接轨了;三是新浪,跟国际接轨程度比较高;四是中关村,纯粹国有。一比较,他觉得国有企业、红筹企业的董事会基本上叫做股东代表会,它在公众化、专业化、国际化、制度化存在较多的问题,决策水平很低,领导不了公司。所以,不能说产权清晰了企业的问题就解决了,产权清晰以后,董事会的建设很重要。

今年,改造董事会将是许多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首先要做的是像国外公司那样聘请一定比例的非执行独立董事,让专业人士帮助所有者来全面掌握信息,比如财务专家,他可以掌握企业内部的微观信息;比如技术专家,他能给企业的产品发展方向提出更多的意见等,以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企业决策能力。但作为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步骤,改造董事会面临的难题也很多,如行政干预的彻底解决、独立董事人才市场的培育等。

趋势之二 新经济仍将迈步

2000年,网络热、科技股热由极至而陡然退去。新的一年开始了,企业老总们面对网络有进退维谷之感。方正数码总裁李汉生力谏:我们应冷静思考新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真实性,在认清它真正的价值后,企业应该毫不犹豫地继续自己的e化之路。

李汉生认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是股市分析员在引导企业家们该怎么走。分析员说门户网站比较好,我们就说门户网站好,分析员说B toC、亚马逊比较好,我们就说亚马逊比较好;他们讲B to B比较好,我们就认为B to B的时代又来临了。由此看来,是根据股市分析报告来做企业业务发展计划的,而这种做法偏离了经营企业的原则。这是一个极端。

但决不能走入另一极端:漠视网络。互联网技术,包括宽频传输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的,网络很快会成为廉价的、容易得到的商品。网络发展为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呢?

首先,我们知道,像中国的银行、政府管理部门这洋的IT企业大客户,过去几年欲通过网络进行内部管理,与分支机构交换信息,因而在网络建设方面投入很大,仅银行就占有中国IT投入的三分之一。正因为有互联网和这种投入的存在,今天在座的企业家们的企业,可以不必再做巨大的投入,而达到同样的效果。

其次,我们通常知道门户网站具有整合信息的能力,实质上,互联网的整合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经营企业所面临的信息资源是分散的,通过互联网的开发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除此之外,互联网还具有很强的整合应用的能力,可以使人通过一个界面观察到很多不同的系统,从而有可能实现决策系统。企业家都非常忙,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整合和多系统应用,可以让企业家随时随地很容易地作出决策。

第三,通过服务于企业的客户服务、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寻求新的业务和新的增长点等领域,可将互联网科技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是实实在在的。

与会的许多新经济人士都力陈通过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性,一个基本的现实是,再过一、两年,如果这家企业还没有一个网络平台,那别的企业可能就不带你玩。所以,投资网络,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处理,将会是今年一个只做不说的“热点”。但中国企业的e化之路也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由谁来提供更适合的技术系统。李汉生说,方正最近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大部分企止对企业e化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给国内的网络产品供应商、软件开发商们提出了难题,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中国企业的e化会根据自身特点,走出自己的道路。

趋势之三 调整战略

与会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新世纪之初,中国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主要包括:一、国内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带来的冲击。主要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在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对传统行业的经营服务方式将提出质疑,企业从组织结构到服务模式都将要顺应客户的要求。二、加入WTO带来的冲击。WTO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原有企业的转型,尤其是原来受政府保护非常强的产业。比如金融服务、电讯业等。加入WTO后,会有更多的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会采取更加机智的竞争方式。三、电子商务的冲击。这种技术层面的改革虽不能一蹴而就,而可能在未来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完成,但它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面对这些冲击,国内的企业要未雨绸缪。全球最大的管理顾问公司——美国科尔尼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郭略思先生给中国的企业家们开了一剂药方。他认为中国企业要做两件事:一要考察全球企业的运营方式,并有目的地采用最佳的运营方式;二是有计划地在企业内部加快变革。

企业发展战略也要做大幅度的调整。一是从远景目标式战略转变为可操作型的战略。我们很多企业家对企业发展充满了理想,目标远大,这是好事,但如果没有一个可分解的发展步骤,那如何才能实现呢?因此要根据企业的现状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并由明确、细致的计划来实现。二是由以制造为中心的战略转变为整体价值的提供。过去,企业就是想怎样制造好一个产品,并把它送到各个地方,这是计划经济下的好战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认识到应该在价值链上进行竞争,而不仅仅是制造。应该围绕客户的消费需求,围绕客户的行为来设计企业的战略,除制造外,还包括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你怎样提供这种产品和服务。总之是整个价值链上的竞争。三是由自力更生型的战略转变为广泛借助外力型的战略。原有战略是各个企业在各个环节都做得很好,最多在制造方面有一些合资、合作。而电子商务带来的趋势是在供应链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合作。中国的企业应该作为市场经济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消极地被收购的对象。

趋势之四 提升信用等级

中国企业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那就是要进入真正的企业家时代。这是本届论坛的一个最强音。大家一致认为这个趋势谁也挡不住,5年甚至10年时间,中国无论是什么公司,国有国营、国有民营、民有民营,只要讲到管理和控制,统统要交给企业家。眼下,外资公司亚信的田溯宁受聘网通总裁,民营企业四通的段永基就任中关村总裁,这样的事例越来越多了。

在企业家时代,企业家们如何修身养性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有一个鲜明的观点:现在就要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当然也是企业家的信用等级。他认为,过去企业家有出身问题,出身不同,舞台不同,业绩不同。进入企业家时代,这个因素淡化了,企业家的业绩将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本事或才华,或叫人力资本。其次是运气的因素,市场经济中的运气之手能造就很多故事。那么,运气在企业家之间是怎样分配的呢?这就涉及信用。那些有信用有本事的人,他获得运气的概率要大一些。你有本事,不见得人家相信你的本事。钱是老百姓的、是股市的、是银行的、是境外的,它一定会超出一个狭隘的边界,集中到企业家手里来。你有本事用,但要看往哪里用。你不往投资上用,你本事越大,人家越怕你,你玩来玩去把天下的钱都玩到自己的口袋去了,别人还会信你吗?

在信用问题上,中国企业家与国际上的企业家相比有薄弱之处。中国企业家的本事不一定比世界上企业家平均水平差,但中国的信用基础非常脆弱,没有信用慨念。这个理念漫延在中国企业各界,包括民营企业,这对我们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麻烦。周其仁提醒企业家们注意两点:一,企业家是通过欠社会,然后才给社会做贡献的。企业家不但欠社会、银行,而且欠客户。这就要有一个承诺,那么你的承诺能否兑现,在多大程度上能兑现,将会影响企业家长期的信用基础。你的承诺大,你的信用就好,信誉度就高。人不骗我,我不骗人容易;人若骗我,我也不骗人,那就难了。但从长远看,信用有着极高的市场价值。二,管理企业非常重要的是信用管理,信用有如企业的生命。中国的企业家要管理你的信誉,修补信用。目前,中国许多企业家都是很有前途的,但如果没有信誉,幸运之神不会光顾他们。

趋势之五 选择新的参照系

国有企业在我国的企业体系中仍占居主导位置,但经营管理上他们又是最需关照的“弱势群体”。本届论坛专门就国企的改革与发展组织圆桌会议,包括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张树平在内的一批大型国企的老总们在一起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有一个突出的声音,大型国有企业要选择新的参照系。如果说过去国企改革发展是以国内的民营企业为参照目标的话,那么从现在起,国企要选择同行业的跨国公司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中国诚通集团总裁罗树清认为,21世纪的国企改革有两大特点,一是大企业的改革;二是面向国际化的改革。在上个世纪,中小企业的改革是超前的,而大企业的改革则是滞后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分布在地方政府,其财力有限,无力支撑企业的亏损,地方政府推进改革的动力很大,创造了多种形式和模式。而大企业因为其大而涉及面广,改革的难度也大,中央政府的决策必然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21世纪的国企改革又必须考虑国际化的因素。改革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更要面向全球,与同行业的跨国企业进行比较式的改革。正因为如此,改革的参照系也发生了变化,如果说过去是国内的民营企业,那现在就变为国际跨国公司。改革的目标也十分明确,就是要增强实力,与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

我们不能再等待了。诚通集团作为原商业部的直属企业,现有100多亿国有资产,这样的企业不搞活,浪费就太大了。虽然国务院有关大企业改革的具体政策还没有出台,我们按照“有进有退,退而有序”的整体思路已动起来了,去年集团下属的所有三级公司全部实行股份制改造,今年将改革到位。

泰康保险董事长陈东升则认为,跨国公司这一参照系就在自己的眼前。目前我国有中资保险机构13家,而外资已有14家。虽然外资机构只占全部市场份额的1.1%,但在局部市场,如上海友邦一家就占有上海市场的11%,面对面的竞争已经开始。形势紧张,但并不可怕,至少泰康如此。因为我们已经把握未来保险市场的发展大势:一、外资公司的本土化。无非是从洋人管理到华人管理的过渡;从港台管理者向大陆管理者的过渡。二、中资公司国际化。包括法人治理制度上的国际化、阳光收入模型、管理的国际化等。三、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发展为混业经营,这一过程会在5至10年内完成。

正因为有了总体上的把握,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保险市场开放后的应对之策,包括怎样应对市场准入的放开,迎接人才大战;应对价格的放开,创新产品、组织体系等。对手虽然很强大,但只要你了解它,就不觉得害怕。

标签:;  ;  ;  ;  

2001年企业管理的五大趋势_信用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