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论文_鞠红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论文_鞠红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3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16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16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052-02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为窦房结激动异常对激动传导进行阻滞,导致心脏传导障碍,出现搏动节律异常[1]。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头晕等临床症状,西医治疗并发症较多。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律失常的相关诊断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6例,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为(51.6±3.7)岁;病程10d~15年,平均病程为(5.8±2.1)年;基础疾病:冠心病7例,肺心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炎3例,其他心脏疾病3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患者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房结性早搏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早搏5例;对照组患者16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为(52.8±3.8)岁;病程15d~17年,平均病程为(6.2±2.3)年;基础疾病:冠心病6例,肺心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炎4例,其他心脏疾病2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患者2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房结性早搏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早搏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选择胺碘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阿托品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辨证治疗,中医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将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型、外邪侵袭型、情志所伤型、心阳不足型、气血两虚型。(1)气滞血瘀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慌心悸、舌暗红,苔白,脉弦结;治则应以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方药组成:丹参12g、红花9g、鸡血藤12g、党参12g、五味子9g、元胡9g、甘草6g。(2)外邪侵袭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烦意乱、少眠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治则应以益气养心、通脉解毒为主;方药组成为:太子参12g、五味子9g、当归9g、黄连6g、百合12g、桂枝6g、生地9g。(3)情志所伤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失眠多梦、心悸不宁,舌质红,苔白,脉弦。治则应以补血养心,安神宁心为主,药物组成为:当归9g、白芍9g、远志9g、磁石12g、柴胡9g、小麦15g、朱砂12g、甘草6g。(4)心阳不足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迟。治则应以温阳养气、活血养心为主,药物组成为:人参6g、桂枝6g、丹参6g、熟地9g、五味子9g、炙甘草6g。(5)气血两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头晕目眩、心悸肢冷,舌淡红,脉细弱。治则应以补血养气为主,方药组成为:人参9g、五味子9g、当归9g、白芍12g、丹参12g、陈皮9g、炒枣仁12g、甘草6g。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治疗后患者的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16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16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律失常按照心动频率分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西医治疗的副作用较大,有一定禁忌症,效果不够明显。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范畴[2],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气阴两虚、肾阳虚弱、心阳不振等本虚为主[3],治疗上应以固本为主;同时该病兼有标实,气滞血瘀、肝阳上扰等,应急于指标。本研究中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将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型、外邪侵袭型、情志所伤型、心阳不足型、气血两虚型。针对不同类型患者给予辨证施治,达到满意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16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16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杜言辉,刘洋.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79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3):267-268.

[2]王晓斌.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版),2014,24(7):4447-4448.

[3]孔德立.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599-600.

论文作者:鞠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  ;  ;  ;  ;  ;  ;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论文_鞠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