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建立的现实基础:来自上市公司年报的检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报论文,智力论文,上市公司论文,资本论文,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建立势在必行。然而企业智力资本是“公司中所有成员知晓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总和,即企业组织可以用来创造财富的集体智慧”(Stewart,1997),与财务资本的内容与形式有着本质的差别。智力资本的无形性、能动性以及不能仅仅用货币量来反映的特性给企业的实际应用带来难题。
在企业智力资本报告方面,基于对企业智力资本特征与作用的不同认识,目前企业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针对知识服务性企业的目标与要求,在现有财务报告之外,构建系统的智力资本报告也称为知识资本报告,国外已有250多个公司每年公布这样的报告(Guthrie,2005)。这种形式对知识性企业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因为报告服从于特定知识服务型企业,形式上并不统一,因而很难在一般企业普遍应用。另一种是在年报中对财务资本信息披露的同时,通过对公司经营情况分析、董事会报告等非财务信息形式,将有关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出来。这种形式由于能够弥补财务信息的局限性和不足,全面体现企业综合竞争力,因而一般企业可以采用。Guthrie等人在1999年提出用智力资本来架构企业年度报告,许多已发表的研究都依赖年度报告作为确定企业(Abeysekera,2002;Bozzolan,Favotto和Ricceri,2003;Brennan,2001;Guthrie,1999;Guthrie等,1999;Guthrie等,2003;Olsson,2001)以及不同国家间企业(Subbarao,1997)智力资本报告实务状况的工具。在此基础上,Mohammad(2005)、Bozzolan(2003)等人,开发出一套以企业年报为对象的智力资本种类和组成的描述性框架,为企业智力资本报告通过年报形式进行披露奠定基础。
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地位的崛起,我国企业的发展,也都需要特别关注企业智力资本报告信息披露即企业智力资本报告。近20年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独立性(经审计)与鉴证作用已得到投资者基本认可,对我国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制度与方法的研究,也可以沿着年报这一路径进行。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的大量阅读,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也含有大量的智力资本信息,在优质公司中尤其显著。
然而,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状况怎样?能否体现信息传递作用,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具有哪些特征,是否与公司股价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些内容的研究无疑是全面了解我国目前有关智力资本信息状况,进一步从法规上建立与规范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制度,有效指导企业客观反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性基础工作。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还未涉及。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基于年报披露的智力资本信息描述以及对企业影响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说明内容分析法应用过程,第四部分为统计结果证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基于年报披露的企业智力资本类别与构成框架
从年报中找寻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内容与频率,必须给出企业智力资本类别与构成框架。企业智力资本类别与构成框架源于企业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同时要适合对企业年报中有关智力资本信息的分类,并进一步编码(Guthrie,2003)。
由于智力资本范围广大,不同的学者对智力资本的定义和组成,存在争议,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达成共识。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Thomas Stewart认为:智力资本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员工知识与能力的总和。并指出,企业的智力资本价值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顾客资本中,称之为智力资本的“H-S-C”结构。Brooking(1996)提出了一个更为综合和更具概括性的框架。这个框架包含了智力资本的类别有:市场资产(由服务或产品品牌、未完成订单数、客户忠诚等);知识产权(专利权、技能、商业秘密等);人力资产(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职业资格等);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层哲学、企业文化、网络系统等)。
借助年报来理解智力资本的实践者Guthrie(2003)及其同事使用了Brooking(1996)的上述框架,并且进一步梳理为3种类别和18个要素。这三类智力资本是:组织资本,包含6个要素,即知识产权、管理层哲学、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信息和网络系统、财务关系;顾客资本,包含7个要素,即品牌、客户、顾客满意度、企业声誉、分销渠道、业务合作、特许权合约;人力资本,包含5个要素,即员工、教育、培训、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进取精神。Mohammad(2005)的研究扩展了Guthrie等(2003)的框架,将智力资本更详细地划分成10类和58个要素。
基于Thomas Stewart的“H-S-C”结构,同时考虑中国目前智力资本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年报的内容结构,我们将企业智力资本类别与构成框架设置为3类11个项目:
(1)组织资本
按照当前年度报告的披露惯例,组织资本主要包括无形资产中的知识产权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方法以及运作过程、信息和网络系统、财务关系以及研发等6个项目。
现有财务会计确立了无形资产要素,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和商标以及非专利技术等项目。我国企业年度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设立了无形资产项目,一般企业都会披露无形资产总额。在报表附注中会公告有关具体项目情况。
企业文化包括由公司员工认可同意的价值、惯例和理解。如,“自上市以来,本公司建立并积极推广了全新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竞争、开放、规范、诚信’。通过推行中国石化的企业文化使其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强大动力。”(“中国石化”2001年年报,p13)。
管理过程是指实行企业管理哲学的机制,包括系统,注册,程序以及成员建议箱。如:“本公司一直致力于捕捉盈利增长机会,优化资本配置和投资活动,开发技术和人力资源,促进资源有效利用,致力于提升整体竞争能力和优势,追求更高的已占用资本回报率以及长远的发展,提升股东价值和回报。”(“中国石化”2005年年报,p3)
信息和网络系统是用来维持管理、共享和传播信息以及与人们沟通,以获取信息的基于系统的手册和技术。企业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与网络系统来获取和记录交易,以及追踪、建立和共享组织共有的知识。样本中,我国企业年报披露得最多的就是ERP系统。
财务关系是指企业与投资者,银行以及其他融资者的关系。样本中,我国企业年报披露的财务关系一般包括:股东总数及主要股东持股情况,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前10名流通股股东持股情况,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简介。
研发是指为开发新产品或服务而持续进行的研究。如“研究及开发费用是指在发生的期间确认为支出的费用。2003年本公司的研究开发支出为人民币21.11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5.91亿元,本公司2003年继续加大技术投入,为本公司成员发展增强后劲。”(“中国石化”2003年年报,p37)
(2)顾客资本
顾客资本包含了企业声誉与品牌、顾客基础和分销渠道以及业务合作等3个项目:
企业声誉是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感知的企业的形象,品牌能够有效地提醒顾客购买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Mohammad,2005)。如“中国及亚洲最大的石油和石化公司”(“中国石化”2005年年报,p3)品牌与声誉两者往往联系在一起;且二者都代表了企业及其产品的形象,本文将其划分为一类。
Mohammad(2005)在其“顾客基础”类别中包含了8个要素:客户满意度,客户认可、客户忠诚度、客户拥有量、客户保持、客户服务、客户支持、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也包含在这一类智力资本中,因为它与获得和维持客户基础的能力相关。我国企业一般都披露了“主要客户情况”这一项。如“前五名国内客户的煤炭销售收入总额为2510065千元,占公司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为20%”(“兖煤”2005年年报,p21)。
分销渠道是使产品或服务进入市场的恰当的机制。包括直接销售、零售、经销权、网络等(Broo-king,1996)。如“拥有完善、高效、低成本的营销网络”(“中国石化”2005年年报,p3)。市场地位也包括在这一类智力资本中,因为它同样也反应了企业获得和维持客户基础的能力。如“在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拥有战略性的市场地位”(“中国石化”2005年年报,p3)。
业务合作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合作关系(Brooking 1996)。如“合作开发东海天然气项目——2003年8月19日,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壳牌公司及优尼科公司就共同勘探、开发和销售中国东海地区的天然气、石油和凝析油资源达成协议。……”(“中国石化”2003年年报,p41)。
(3)人力资本
从我国目前的年报披露来看,人力资本主要有人员状况与员工能力2个项目。
人员状况包括员工数目、人事变化、员工情况和专业构成等(Guthrie等,2003)。我国企业年报主要披露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公司员工数量与结构等。
员工能力要素包括教育、培训以及工作相关的知识等。样本中,我国企业年报一般都会披露公司员工的教育程度。如:“员工中博、硕士研究生学历占了7.08%,大学本科学历占50.42%,大专、中专学历占39.13%”(“浦发”2005年年报,p14)。
(二)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信息传递作用及影响分析
在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拥有不对称信息是显而易见的,非对称信息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从而使得帕累托最优交易不能实现,市场配置缺乏效率,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交易甚至根本不存在。但是,如果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能够将其私人信息传递给没有信息的一方,交易的帕累托改进就可以出现。这就是Spence(1974)在劳动力市场模型中首先提出的信号传递理论(Signaling)。
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披露就起到了信号传递的作用。企业的内部人比外部投资者更为直接地了解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投资机会和盈利能力等信息,他们可以通过信息披露机制向市场传递这些信号,向外部投资者表明公司的真实价值,公司也因此才能得到市场的恰当评估和定位。因此,上市公司的股价与信息披露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为体现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因此,一般将企业信息披露按管理的方式划分为强制性信息披露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乔旭东(2003)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程度与公司的盈利能力正相关,同时说明了信号传递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有一定的适用性。
国外研究者已经在自愿性信息披露基础上,深入研究智力资本信息的特征以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如Lang和Lundholm(2000)指出可靠的智力资本信息披露越多,将减少公司股价的错误评估,并将提高企业的市值;Bozzolan等(2003)研究发现意大利企业的智力资本披露具有行业效应,但是没有指出特定的模式。Mohammad(2005)研究指出同行业间的不同公司以及不同行业的差异是显著的。对于商业合作和品牌类别,传统行业比新兴行业显著地提供了更多的披露;相反地,对于知识产权和信息技术类别,新兴行业比传统行业显著地提供了更多的披露;智力资本披露和企业市值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显著性并且是正相关的。
对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在我国日渐成熟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中也得到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虽然对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未作明确说明,但每年由财政部会计司提供指导性的年度报告项目内容与披露要求的11项内容,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以及公司治理以及董事会报告等都会涉及企业智力资本内容。同时,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发展环境下,许多企业,特别是大规模优质企业从自身发展规划与特点出发,自发地披露有关智力资本信息。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在非强制披露情况下,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频率越来越高。
假设2: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因行业存在差异。
假设3:企业智力资本披露频率与公司的市值有相关性。
对于假设3,根据Mohammad(2005)的研究,建立以i企业第t年市值的对数(LgMCit)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内容分析法在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内容与频率中的应用
基于上市公司年报有关智力资本信息多为文字和图表形式,要辨识和比较不同企业智力资本信息内容与频率,就需要借助内容分析法(Guthrie,2003)。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将文件中的文字、图像等内容从零碎和定性的形式转换成系统和定量的研究方法。Krippendorff(1980)认为“内容分析法是由文章中所得到的数据做出的可重复的和有效结论的一种研究技巧”。在现有的研究中,一般按三个步骤来进行:
(1)以现有年报为基础,提出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类别与构成框架,作为年报相关信息分类与收集的基础;本文将企业智力资本类别与构成框架设置为3类11个项目。
(2)选择年报分析单位,以便将涉及企业智力资本的文字或图表进行编码,以评价、量化和比较智力资本要素的披露程度。
分析单位是内容分析法应用的关键,一般可以将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设定为分析单位,文章(本文是指年度报告)中出现的频率说明了该单位的披露程度。Guthrie等(2004)指出使用段作为分析单位比词和句子好,因为相对于词语和句子,段落更能完整表达意思,本文使用段落作为单位计量智力资本披露的频率,同时将与智力资本披露相关的表格列入分析的单位。编码就是按选择的分析单位,将在年报中与智力资本相关的段落按描述框架中的类别分别归类,并进行记数,形成编码表。
(3)考察企业规模、所处行业以及其他变量与编码后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频率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段落为分析单位,给出3类11项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频率,通过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
(二)年报样本的选择
本文的研究样本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司治理中心在2006年评出的上市公司100强中,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49家企业的2001年至2005年这五年间的226份年度报告。本文对这该样本按内容分析法的形式分析进行研究。100强的选择是要将分析限于大公司,以减少规模效应的影响。已有的研究文献指出智力资本自愿披露的程度是与企业的规模相联系的(如Chow和Wong-Boren,1987;Meek等,1995;Eng和Mak,2003)。最后落实到49家企业是因为100强中包括了沪深上市的55家,香港上市的45家,而沪深上市的55家中,能够完整提供2001年至2005年年度报告的为49家、226份。样本中选取的公司及其所属行业如表1所示。主要行业的划分的依据是CSRC行业分类。
表1样本中选取的公司
行 业 公司名称
1.采掘业(n=2)中国石化、兖煤
2.批发和零售贸易(n=7)五矿、建发、友谊、中化、厦门国、苏宁电器、南纺股份
3.金融、保险(n=4)招行、民生、浦发、华夏
4.信息技术业(n=2)中兴、波导
5.交通运输、仓储业(n=2) 南方航空、东方航空
6.电力、煤气等生产和供应业(n=1) 华能
7.制造业—机械、设备、仪表(n=7) 中集、美的、海尔、格力、长安、福田、轿车
8.制造业—石油、化学、塑胶等(n=2)上海石化、石炼化
9.制造业—电子(n=3) TCL、康佳、长虹
宝钢、马钢、武钢、华菱、鞍钢、太钢、唐钢、首钢、邯钢、济钢、莱钢股份、本
10.制造业—金属、非金属(n=19)钢、包钢、新钢钒、安钢、湘火炬、江铜、韶钢、南钢股份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对智力资本要素披露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列示了年报中智力资本要素披露频率的描述性统计。提供了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数据。
表2智力资本披露的频率(n=226)
智力资本要素平均值 标准差变异系数区域最小值
最大值
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科目2.31
2.68
1.16
180
18
企业文化
0.16
0.50
3.14
4 0
4
管理方法以及运作过程11.88
7.83
0.66
401
41
信息和网络系统0.08
0.28
3.31
1 0
1
财务关系
4.99
2.15
0.43
132
15
研发 0.28
0.45
1.59
1 0
1
企业声誉与品牌1.50
2.70
1.79
160
16
顾客基础和分销渠道 1.61
1.03
0.64
6 1
7
业务合作0.36
0.99
2.73
7 0
7
人员状况4.08
0.58
0.14
4 3
7
员工能力1.56
0.55
0.35
2 1
3
合计 2.62
1.05
0.40
401
41
(1)智力资本要素披露频率的均值分析
如表2所示,管理方法以及运作过程要素的平均值为11.88,是智力资本中披露频率最高的要素,接着是财务关系(4.99)、人员状况(4.08)、智力资本项目(2.31)、顾客基础与分销渠道(1.61)、员工能力(1.56)与企业声誉与品牌(1.5);业务合作(0.36)、研发(0.28)和企业文化(0.16)、信息和网络系统(0.080)要素的披露频率都不足0.4,除人员状况、财务关系是强制性披露以外,对管理方法以及运作过程的披露频率最高,反映当前我国智力资本管理中强调组织资本的特点。
(2)智力资本要素披露频率在企业年报间的差异分析
如表2所示,分析发现在0.05的检验水平上,除人力资本类别的要素和财务关系要素外,其余智力资本类别和要素披露的差异是显著的。
人力资本要素与财务关系要素披露不存在差异是因为我国每年由财政部会计司提供指导性的年度报告项目于披露要求中,明确要求披露“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公司员工数量”等人力资本情况。以及“股东总数及主要股东持股情况”、“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前10名流通股股东持股情况”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简介”等财务关系内容。
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智力资本要素间的差异,本文将它们分为强、中、弱三类不同程度的变异水平。其中信息和网络系统、企业文化、业务合作、企业声誉与品牌和研发要素的变异系数为3.31、3.14、2.73、1.79和1.59属于强变异性,样本中只有少数企业披露了这些要素;无形资产项目(1.16)、管理方法以及运作过程(0.66)、顾客基础和分销渠道(0.64)为中等变异性,样本中每个企业几乎都披露了这些要素,但是各个企业披露的频率和内容都大不相同;财务关系(0.43)、员工能力(0.35)和人员状况(0.14)为弱变异性,样本中这些要素的披露频率和内容在企业年报间的差异是不大的,分析如上所示。
在表2的合计栏中,对于所调查的11个智力资本要素,平均来说,每要素的披露频率平均为2.62,级差是41,标准差为1.05,变异系数为0.40,表明年报间披露频率的差异不是很大。
(3)智力资本要素披露的年份差异分析结果
图1列示了2001至2005年每年智力资本披露的状况。
图1
2001年至2005年智力资本要素平均披露频率
如图1所示,年报中智力资本要素的平均披露频率从2001年的25.31逐渐上升到2005年的34.60,说明智力资本的披露程度在2001至2005年间呈现上升趋势是显著的。
(4)智力资本要素披露在行业差异的比较分析结果
作者使用表1中行业的分类作为调查智力资本行业差异的依据,由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只有一个企业,因此去掉了该行业,对余下的9个行业进行了统计分析。
图2 各行业智力资本要素每年平均披露频率
图2列示了各行业平均每年智力资本要素披露频率的概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2001年-2005年间,采掘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频率与金融保险业较高,而交通运输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最低。
(二)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相关性分析
(1)单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表3提供了变量的相关性分析。ICD(Correlation=0.325,p=0.000)和LgBV(Correlation=0.882,p=0.000)与LgMC间为显著正相关,而ROADiff(Correlation=0.110,p=0.099)与LgMC的相关性不显著。另外,ICD(Correlation=0.303,p=0.000)与LgBV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显示高市值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它们的智力资本,同样净资产大的公司也更愿意披露它们的智力资本。但单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在未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的结果,所以,多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能够更加可靠地说明问题。
(2)多元回归分析
表4列示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模型的F-统计量为265.20,具有很高的显著性(显著性水平为0.000)。相应的R-方统计量为78.2%(未调整)和77.9%(调整)。模型中的自变量对企业的CSR披露的总体解释度达到77.9%,方差膨胀因子(VIF)值表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因此,这个模型可以解释2001年至2005年间企业市值的显著变化。“智力资本披露频率”的t-统计量为1.910,显著性水平为0.057,在90%的置信水平下,具有显著性,说明它对企业的市场价值有影响。同样“净资产”(t-statistic=26.074,Sig.=0.000)具有很高的显著性,对市场价值都也有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建立组织资本、顾客资本以及人力资本三元素的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框架基础上,分析企业披露智力资本信息的特征以及与公司股价的关系。由相关结论分析,笔者认为:首先,我国优质上市公司中的年报中已存在智力资本信息,且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企业市值的影响具有相关性,因此,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建立以组织资本、顾客资本和人力资本三部分的企业智力资本报告框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其次,从上市公司自发地在年报中对企业智力资本状况加以披露的情况看,研究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从而规范上市公司年报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是当前企业管理与金融市场发展中的当务之急。最后,由于企业智力资本披露具有显著的行业差异,在通过智力资本报告评价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时,要结合行业情况进行分析。总之,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通过年报形式来发展与规范智力资本报告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作者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标签:年度报告论文; 差异分析论文; 客户分析论文; 顾客价值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论文; 要素市场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