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关系分析
田家林,顾晓燕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1169)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使用因子分析方法筛选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接着构建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共生关系的衡量指标,然后分析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关系。研究发现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内部的融合程度最高,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生态系统中的贡献越来越大。最后提出了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共生关系的建议,包括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完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界面,选择合适的产业共生模式,促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进一步融合等。
关键词: 知识产权;共生关系;产业生态;产业经济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要求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形成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体系,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产权密集型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培育知识产权优势,提高知识产权对GDP的贡献率,迫切需要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提高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成为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之后决定国际分工的重要理论。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环境为代价的比较优势容易导致产业结构重型化和国民经济的“贫困化增长”。知识产权优势能够把发展经济的基点放在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之上,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促使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产业的知识产权密集度差异比较大,很不平衡。知识产权对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促进作用还不显著,对产业发展、经济质量的提升贡献不大,因此研究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国民经济体系中其他产业的共生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提升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并购环境的领导力。对于企业来说,其价值增值也受领导者领导能力的影响,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领导的决策力。美团的创始人王兴经历了校内、海内、饭否创业的锻炼,王兴不仅意识到技术与产品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基于一种互联网思维,王兴对行业的精准认知,即用户体验第一,运营效率占主导,定位的差异,使得王兴将自己的主导领域放在本地生活服务类产品,避免了与淘宝等类似电商的激烈竞争。选择与大众点评网的兼并重组,也是王兴的战略眼光,看到了O2O的竞争态势,从而占据有利的市场。
二、文献综述
关于产业共生的研究。Norman Scott认为产业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是不同产业为相互之间的经济和环境利益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胡晓鹏认为在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趋势下,不同的产业部门及同类产业部门的不同业务部门会出现逐渐融合、联系加强的趋势,形成产业共生。陈凤先、夏训峰认为产业共生对产业的进化及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改善竞争形式。李云燕认为产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高效的协调能力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王如忠、郭澄澄强调产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共享产业内外的资源,与内外部产业环境的融合、互动及协调等。上述研究文献不仅为产业协同发展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完全消耗较多,对农业的完全消耗最小,而对服务业的消耗虽然较小,但无论是对劳动密集、资本密集还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完全消耗总体上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说明这些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联系也更加紧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服务业的支撑。
闪玩(flash play):该词实际早已存在,而将其作为一种旅行方式的表达则属于对该词的创新用法。简单来讲,我们现在所说的“闪玩”,主要是指一种集短期的集体旅行和交友为一体的休闲活动,即在短时间通过便捷的网络发帖形式寻找志同道合的玩伴,利用发达的交通工具结伴前往另一城市旅游。
1.产品标准:GB/T 19472.2—2004 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二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及相关标准。
马荣华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处于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状态。乔越、计小青、胡彬认为产业种群之间的依赖关系受区域、产业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吴勇民、纪玉山、吕永刚构建了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发展的Logistic模型,认为两者属于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演化模式。胡晓鹏等利用投入产出表构建了产业共生的有关指标,并研究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
2015-2016年恒山景区的主要客源来自于本省和邻省的内蒙、河北,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山西、内蒙的旅游人数均处于增长趋势,增幅均在5%以上,唯独河北处于下降趋势,下降了28.7%。其次,河南的客源市场也出现了负增长,原因是恒山景区的同类型产品与其相似度较高,相应的旅游人数有所减少。相比而言,入境人数和其他省市的旅游人数中出现了快速增长,均在30%以上。其他地区如天津、北京等东部省市的游客增长人数较多,主要原因是荣乌高速、广源高速的完全通车,减少了自驾游的行驶时间,另外景区在东部城市的宣传力度相比往年有所提高以及景区自身各方面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以上学者分别对产业共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等有关课题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但是基于投入产出表有关基础数据来研究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有关产业共生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期望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
三、产业共生关系指标构建
1.共生关系与产业投入产出表
(1)直接融合程度。根据我国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列出了2007年、2012年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关系,见表2。
投入产出表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物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投入产出货币化,统一以货币价值来计算。从中我们可以寻找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找出不同产业之间的依赖程度。一般我们使用消耗系数包括直接和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度系数等来表征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通常用字母A、B、F、E分别表示。我们将主要利用投入产出表里的相关指标来构建产业共生的融合程度及共生模式指标体系。
2.融合程度度量
产业共生首先表现为产业的融合,即不同产业之间基于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的共享,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结成共生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的融合,我们将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三个指标来度量融合程度,第一个指标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其自身的需求率和投入率;第二个指标是其他产业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投入率;第三个指标是其他产业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需求率。
(1)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及趋势
一方面,图书馆由原来的传统人工操作到现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引进了大量的自动化系统,使各方面的效率都提高了,但是从来产生了各种数据资源,这种现象,正具有了大数据特征;另一方面,图书馆服务由原来的单一借还到人性化服务再到知识型服务,从一定层次上提升了馆员的服务水平,针对嵌入式馆员的兴起,嵌入式学科的知识服务理念越来越占据图书馆服务市场,从而极大的满足和丰富了图书馆的知识库,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正迈向新的阶段,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介入使计算机给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带来方便,也给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完全融合程度。完全消耗,即某个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消耗其他产业部门的货物或服务,它将间接消耗也全部计算在内,因此更为完整合理,其计算原理与直接消耗系数一致,所有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构成全消耗系数矩阵,一般记为B,我们用来表示完全融合程度。直接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在逻辑上存在对应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系数矩阵相互推导出来。设A、B、I分别表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那么存在B=(I-A)-1-I。
3.共生模式度量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主要通过对其自身产业的影响而影响整个产业生态系统。从影响力系数的构成来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其产业自身,在2007年达到0.9268,2012 年为 0.8841,有所降低,同样,其对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力也有所降低,而对其他产业,包括农业、所有服务业的影响力有所提升,说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
(1)影响力维度。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与其他产业部门相互影响。共生模式度量的第一个维度体现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为了衡量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我们使用产业影响力系数来表示。当国民经济某个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需求时会产生对其他产业部门的直接和间接的需求,影响力系数是衡量这种需求大小的指数,一般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需求的增加将会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越大的连带需求,从而对产业的拉动作用越大。我们一般用Fj表示影响力系数。
式中: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j列之和;为里昂惕夫逆矩阵列和的平均值。
(2)感应度维度。共生模式度量的另外一个维度体现为其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其他产业的需求的提高,会在多大程度上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影响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我们一般可以用产业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当国民经济其他各个产业部门的需求都增加一个单位时,会产生对某一个特定产业的总需求,即该产业要为其他产业部门提供物质或服务,其总和构成感应度系数,一般我们可以用Ei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之和;为列昂惕夫逆矩阵行和的平均值。
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界定与其他产业的归类
1.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筛选
知识产权一般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无论是从知识产权数量、权益大小还是数据的可获取性等维度考察,专利无疑是目前关于知识产权的研究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也主要以专利密集度来衡量产业的知识产权密集度,并进而讨论其他产业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互动融合关系。
陈建功先生说:片段的推理,不但见诸任何学科,也可以从日常有条理的谈话得之.但是,推理之成为说理的体系者,限于数学一科……忽视数学教育论理性的原则,无异于数学教育的自杀.推理和运算是数学的两个车轮子.因此,数学育人的基本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而训练的基本手段是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要在推理的严谨性和简洁性、运算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上有要求.
本节利用因子分析法从不同层面对知识产权密集型工业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外延的界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不仅仅表现为现有的专利创造的数量,更需要从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出发,综合评价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等;不仅仅需要考虑该产业的专利数量,包括专利的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等直接指标,更需要考虑产业知识产权发展的整体环境,包括产业内企业的数量、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数等,还需要考虑知识产权的运用转化成效。因此我们利用因子分析法从不同层面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知识产权密集度进行综合评价。初始指标主要包括企业数、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有R&D活动的企业数、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收入、利润总额、企业R&D人员、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外部支出、R&D项目数、项目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项目经费支出、企业办研发机构数、企业办研发机构人数、企业办研发机构博士硕士、企业办研发机构经费支出、企业办研发机构设备价值、新产品开发开发项目数、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有效发明专利、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等。
各个产业的规模、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难以对众多指标逐个比较分析,并且不同指标反映的信息也可能存在部分重叠,我们使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来降维,并提取综合因子。在进行因子分析前,我们使用Min-Max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x和maxx分别为指标X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原始值xi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yi,yi=(xi-minxi)/(maxxi-minxi)。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从基础数据中提取公因子,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一共提取出了3个公因子F1、F2、F3,其贡献率达到了94.339%,较好地反映了基础数据信息。
表1 各产业知识产权因子得分及排名
根据表1的结果,我们把统计年鉴上的工业产业划分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产业、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产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其总体得分都在3分以上。
2.其他产业的归类
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涉及门类较多,为便于分析,我们根据产业性质及资源禀赋的差异,把其他部门大致分为如下几个大类,第一产业农业作为一个大类农业类,工业类产业除了以上筛选出来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以外,剩余的部门主要分为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包括煤炭采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包括纺织品、食品和烟草、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等其他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包括建筑、仓储和邮政、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等,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包括金融房地产等部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文化、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体育和娱乐等部门。由于我国现有投入产出表的产业分类在不同的年份有一些变化调整,因此产业类别所包含的具体产业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别,不会对总体产业关系的判定产生决定性影响。
五、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关系实证分析
1.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
在产业生态系统中,可以根据产业的价值链体系或者产业之间的供求关系等来判断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大类,即竞争、共生与不相关,其中研究的重点是竞争与共生。横向看同类产业、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纵向看产业之间存在上下游关系即共生关系。产业的共生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另外一方面,产业之间的融合也有强弱的区别,即其相互影响的强度是不对称的。
表2 2007年、2012年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直接融合程度比较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内融合程度最高。从表2中可以看 大到,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其自身的产业直接消耗系数最大,2007、2012年分别为0.5403、0.5324,反映出由于产业性质接近,在产业环境、产业资源等方面具有较高同质性的产业一般在产业内部的融合程度会更高,相互的依赖程度更高,其他产业如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等也都是对产业自身的直接消耗最多。从趋势上来看,直接消耗系数有所下降,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自身的依赖程度在降低。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依据产业类别的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除了对自身产业的直接消耗外,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相对最大,在2007、2012年分别达到0.1276和0.0888,说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联系相对更为紧密,融合较好。
阿里是老巴的长子。东亭的路边是他玩耍的场地。以前这里只有土路,不走汽车。家里也从不担心他会被车撞着。搬来东亭的新户最先认识的人差不多就是阿里。阿里见到陌生人,总是先打招呼。阿里说:“我叫阿里。”
其他产业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融合程度的反馈差异大。表现为其他产业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直接消耗中,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相对最高,2007年、2012年分别达到了0.3268和0.2571,显示该产业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但是其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产业间的依赖程度在降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直接消耗也较高,同样存在着强度下降的趋势。
ACI发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涉及多个病理生理过程,脑局部血流中断,造成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脑细胞能量供给障碍,细胞膜去极化,使得缺血中心的脑细胞迅速坏死,缺血损伤进一步累及周围缺血半暗带,兴奋性氨基递质激活并大量释放,细胞内钙超载,生成大量氧自由基,造成炎症反应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缺血半暗带迟发性损害[5]。因此,在急性缺血期,缺血半暗帶仍有部分血液循环存在,尚有大量神经元存活,如果在这时积极恢复缺血区血液供应,改善脑代谢,可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促进其功能恢复[6]。因此,ACI治疗的关键在于抓住治疗时间窗,积极促进血管再通,抢救缺血半暗带[7]。
(2)完全融合程度。表3通过完全消耗系数显示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状况。完全消耗系数综合考虑了各个产业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是对产业间共生关系更为全面的反映。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内部的融合程度最高,处于互惠共生的状态。同样基于产业性质的相似性,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类别中各个产业在技术、信息、人才、市场等方面表现出类似的状况,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最高,其对自身的消耗系数是最的。
关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研究。即使关于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界定标准,目前不同国家及研究结构也还未统一。美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包括三个一级指标:专利数、产业规模和贡献度。《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中的专利密集度等于特定国家本国专利申请量除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或研发投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9年度报告采用单一指标进行评估,即单位研发投入下的专利量。2011年增加了用于评价新企业专利申请密集度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方法是特定国家(地区)的新企业专利申请总量除以该国(地区)专利申请总量。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中国区域产业专利密度统计报告”课题组按照一个行业中每5年的发明专利授权总数,除以该行业五年的平均就业人员数来测算行业的发明专利密集度。
插秧节省秧苗费。人工手插秧需秧苗30-33盘/亩,机械插秧需秧苗18-23盘/亩,机械插秧省秧苗10-12盘/亩,每盘秧苗可卖2.50元,节资25-30元/亩;如按成本计算秧苗大约1.5元/盘,可节资15-18元/亩。节本效益合计为32.16-40.76元/亩。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产业发展的独立性增强。从2007年的2.4277下降为2012年的2.0501,说明该产业受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需求变化的影响在降低,其产业发展的独立性相对增强。通过对该产业总体感应度系数的分解,可以看到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主要对其产业自身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需求变动感应较为强烈,其分解的感应度系数大致为0.2至0.3。
表3 2007年、2012年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完全融合程度比较
2.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模式度量
为了测量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模式,我们使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分析产业之间的共生模式。
(1)直接融合程度。直接消耗,即某个产业部门直接消耗其他产业部门的货物或服务,一般是以货币价值计量。Xj表示所有产业消耗j产业的总消耗值,Xij表示第i产业部门的消耗值,该产业i的直接消耗系数一般记为aij=Xij/Xj(i,j=1,2,…,n),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所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构成矩阵,一般记为A,即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我们用来表示直接融合程度。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影响力最大。在所有产业类别中,可以看到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在2007、2012年分别达到了1.3462和1.3527,大幅领先于其他产业,说明其在整个产业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将有力促进其他产业的共生发展。其他产生影响力系数相对较大的还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说明我国的产业发展中,劳动力资源对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力、贡献依旧较大,而农业的影响力系数最小,对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贡献最小。
产业共生模式反映的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交换的方式和强度,可以分为寄生、偏利、非对称互惠和对称互惠四类。共生模式随着产业经济及共生环境的发展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其具体的共生模式。
产业生态的结构优化在进行,但远未完成。总体看,第二产业及服务业中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超过均值1,而农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小于均值1,反映出在目前我国的产业生态系统中,第二产业依然是支柱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的进程中,但是依然依靠劳动力资源而非知识或资本的驱动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表4 2007年、2012年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共生模式比较
(2)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感应度及趋势
此时,一杭那种悔恨,无法用言语表达。他压抑着哭声,看着护士给母亲穿衣服,又拿一张蓝色塑料纸,轻轻盖在母亲脸上,用一辆平车把母亲推出了病房。而他,站在一旁,像个局外人。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感应度系数是所有产业中最高的,说明该产业对科技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最强。在2007年、2012年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分别为2.4277和2.0501,远远大于产业平均值1,相应的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都属于第二产业,其感应度系数处于平均值附近,而农业及所有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都小于均值,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发展最为敏感,受经济发展影响大。
其他产业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大,完全消耗相对较大,对农业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完全消耗最小,依赖程度最低。
第二产业依然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中最为敏感的产业部门。从表4可以看到,感应度系数高于均值1的还有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即整个第二次产业,而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感应度系数都远远低于均值1。虽然我国的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三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产业结构在不断提升优化,但目前来看,依然是第二产业,特别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变化最为敏感,受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最大。
然而不做又怎么可能?小时候那个来他村子演出的戏班子,在他心里都酵了三十多年,早该出来透透气了。中年遇到的那个胖大女子,如今竟鬼使神差地换了个模样来到他的身边,简直就是来宽他心的。到现在,人已老得不成样子了,却每天看不到木偶连梦都做不好,心里无着无落的。这一切,难道不是命运给他置办的人生吗?
(3)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状态
江浦之间生麽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眥眉而望之,弗见其形;俞、师旷方夜擿耳俛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
综合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可以更为全面地判断某一个产业在整个产业生态中的地位,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生态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表5可以看到,第二产业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及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综合影响系数值大于2,特别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综合影响系数在2007年和2012年分别达到了3.774和3.4028,在产业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其他产业及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而农业与服务业的综合影响系数值小于2,对产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表5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六、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共生关系的建议
1.优化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共生的生态环境
环境是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基本要素,产业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包括相对完善的产权制度环境,市场化的产业运营机制,包含全产业链的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交易和服务市场,完善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供给体系,开放的国际知识产权合作交流渠道等。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共生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也从生态环境及其他产业中获得产业发展的知识、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
2.进一步构建与完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界面
不同产业之间的物质、信息及能量的交换、传导需要良好的共生界面来支撑。在产业生态系统中,同类产业之间一般会存在较多的产业协会、技术联盟等载体,从而促进产业内部的信息、技术、产品、人才等的共享,而不同产业之间的交流往往缺乏有效的载体,即缺乏有效系统的产业共生界面,因此有必要构建起跨产业的共生界面,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信息、技术、人才等的共享共用提供载体。
3.根据产业性质差异选择产业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分为对称互惠和非对称共生,国民经济各产业由于其产业性质的不同,大致包括了劳动力、资源、服务、知识产权密集等不同类别的产业,其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比较大,对产业生态系统的要求不同,与其他产业在资源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角色也差异较大,比如农业、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为整个产业生态系统提供了最基础的动力来源,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技术进步带来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使附加值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一方面需要考虑产业性质的差异,另外也要考虑产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定位,考虑产业的发展演化,在特定的情境下选择产业共生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为其他产业提供了知识、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对其他产业需求不断扩大,从而促进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因此这样的非对称共生模式将会更加明显。
4.促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内部在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往往具有先天的融合优势,但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来自于产业内部的物质支持与流通,同时也需要其他产业在资源、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其他产业也需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知识、技术等的输出。随着产业融合程度的提升,产业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通畅,交易成本逐步降低将进一步提升整个经济生态系统的效率。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特别需要加强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及服务业的进一步融合。
5.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提升其对国民经济生态系统的贡献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产业生产要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生态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高。我们应该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高度来统筹规划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建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引导体系,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制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来推动知识产权密集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提高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度,提升知识产权对整个国民经济生态系统的贡献。
对于MPM的初边值问题,所满足的一致性条件为点扩散函数的选择所遵循的原则是:当图像梯度很大时,认为是图像的边缘部分,此时平滑尽量小;当图像梯度很小时,认为是图像的变化比较平均,此时平滑可以较大.由于泊松方程的制约,图像梯度较大的地方,对应流场的速度比较小,反之亦然.因此点扩散函数g(s)=1-e-s2选择满足这个要求.从图1不难看出,这种平滑过程具有明显的优势,既能够迅速平滑又能够保持边缘.
【参考文献】
[1]胡恩华,孙建东,单红梅.江苏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园区创新资源协调发展研究 [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30-38.
[2]李俊青,苗二森.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J].中国工业经济,2018(12):115-133.
[3]祝树金,段凡,李仁宇.本国知识产权保护如何影响出口边际——基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模仿的中介效应分析 [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6):40-48.
[4]林霜.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与企业财务绩效 [J].财会通讯,2018(33):107-112.
[5]田家林.知识产权支撑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分析——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J].经济问题,2018(11):61-65.
[6]王智新,梁翠.知识产权保护支撑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05):12-14+77.
[7]樊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科技创新效应、现存问题与战略选择 [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05):27-30.
[8]关成华,袁祥飞,于晓龙.创新驱动、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2007—2015年省级数据的门限面板回归 [J].宏观经济研究,2018(10):86-92.
[9]顾晓燕.知识产权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机理与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8(10):17-21.
[10]张慧颖,邢彦.知识产权保护、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技术进步研究——基于行业特征的实证分析 [J].中国科技论坛,2018(08):119-128.
[11]李晓燕.知识产权对创新绩效的驱动作用研究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7):28-32.
[12]赵喜仓,李晓倩.知识产权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3):90-96.
[13]姬鹏程,李红娟.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宏观经济管理,2018(07):16-22.
[14]陈蕾,徐琪.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态势与路径找寻 [J].改革,2018(05):119-130.
[15]张晓龙.中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政策研究 [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03):59-64.
[16]韩雪飞,赵黎明.企业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J].经济问题探索,2018(05):38-44.
[17]侯建,陈恒.中国高专利密集度制造业技术创新绿色转型绩效及驱动因素研究 [J].管理评论,2018,30(04):59-69.
[18]田家林.区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均衡评价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4):118-121.
[19]杨珍增,刘晶.知识产权保护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 [J].世界经济研究,2018(04):123-134+137.
[20]陈恒,何平,林超然,冯志军.基于SBM-NDEA模型的我国高专利密集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J].运筹与管理,2018,27(03):191-199.
[21]杨明.技术密集度、比较优势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J].统计与决策,2018,34(02):98-101.
[22]孙畅.产业共生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分析 [J].宏观经济研究,2017(07):114-127.
[23]王如忠,郭澄澄.基于共生理论的我国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上海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为例 [J].产业经济评论,2017(05):44-54
[24]陈伟,景锐,徐睿姝,林超然,冯志军.我国高专利密集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7,38(03):489-494.
[25]李根.产业共生视角下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 [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184-187.
[26]赵秋叶,施晓清,石磊.国内外产业共生网络研究比较述评 [J].生态学报,2016,36(22):7288-7301.
[27]李黎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测算:欧美经验与中国路径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4):55-62.
[28]陈兰.技术外部效应下产业共生行为演化博弈分析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6):36-40.
[29]余长林.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出口比较优势 [J].管理世界,2016(06):51-66.
[30]池仁勇,潘李鹏.知识产权能力构成、内外影响因素与企业成长——内力驱动,还是外部推进?[J].科学学研究,2016,34(01):81-88.
[31]乔越,计小青,胡彬.区域性产业种群之间共生经济增长研究——基于制造业与技术服务业面板数据的实证 [J].产业经济评论,2016(01):88-100;
[32]陈伟,刘锦志,杨早立,周文.高专利密集度产业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 [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21):1-6.
[33]王发明,刘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焦点企业合作共生伙伴选择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16(02):246-252;
[34]马荣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惠共生研究——基于共生经济视角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9):61-65.
[35]王鹏,王艳艳.共生网络视角下的跨区域创新合作研究——以内地与香港环境科技创新合作为例 [J].产经评论,2015(04):118-132.
[36]贺志娇.产业生态理论视角下湖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1):104-109.
[37]陈有真,段龙龙.产业生态与产业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J].理论视野 .2014(02):78-80.
[38]于斌斌,胡汉辉.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共生演化的机制与路径——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关系的视角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3):58-68.
[39]吴勇民,纪玉山,吕永刚.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共生演化研究——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J].经济学家,2014(07):82-92.
[40]胡允银.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影响因子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04):99-105.
[41]田家林,黄涛珍.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基于历次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J].中国科技论坛,2010(10):53-59.
[42]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02):33-46.
[43]胡晓鹏.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 [J].中国工业经济,2008(09):118-128.
Analysis of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Other Industries
TIAN Jia-lin,GU Xiao-yan
(School of Business/Jiangsu Enterpri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ic Research Center,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Jiangsu 211169,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nsive industri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Firstly,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in the paper to screen ou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nsive industries;then,the measurement index of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other industries is constructed;moreover,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other industries is analyzed.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withi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nsive industry is the highest;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nsive industry and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higher and higher;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nsive industry in the industrial ecosystem is greater and greater.Finally,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develop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other industries,including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roving the symbiotic interface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other industries,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industrial symbiotic mode,and promoting the further integr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other industries.
Key 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Symbiotic relationship;Industrial ecology;Industrial economy
中图分类号: F0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2X(2019)09-0116-07
收稿日期: 2019-03-29
基金项目: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9YJA790016);江苏省社科基金系列专项重点项目(17DDA003);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JSIP-2015-R-6);金陵科技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jit-b-20122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田家林(1979-),男,安徽天长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顾晓燕(1977-),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CF)
标签:知识产权论文; 共生关系论文; 产业生态论文; 产业经济论文;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