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阈中汉日颜色词惯用语对比研究-以“黑”“白”为例论文

认知视阈中汉日颜色词惯用语对比研究
——以“黑”“白”为例

何 萍

(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陕西 西安710000)

摘要: 惯用语作为一种结构较为灵活的习语词组,在汉日语言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汉日惯用语均可通过棱柱形模式进行认知。我们得出汉语的颜色词惯用语主要包含了三种隐转喻类型:单次隐喻、隐喻和隐转喻并行。而日语的颜色词惯用语同样包含了三种隐转喻类型:隐喻、隐转喻连续和隐转喻并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前者基于文化共性,后者则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所致。

关键词: 认知颜色词惯用语中日对比

日语惯用语,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且搭配较为固定的词句,并且惯用语作为一个整体所表达的意义是其各个部分单独所不具有的(宫地,1982:238)。汉语对惯用语的定义同日语惯用语定义具有相似性,奠定了汉日惯用语的对比基础。而色彩存在于我们的客观世界中,反映在我们的语言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色彩的认知也会产生差异。本文将汉日当中带有颜色词汇的惯用语称为颜色词惯用语。

一、汉日颜色词惯用语相关研究

通过汉日惯用语词典检索可知,中日均会使用这些颜色惯用语,并且“黑”“白”颜色词惯用语在汉日颜色词惯用语中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

图1 日语颜色词惯用语所占比例

图2 汉语颜色词惯用语所占比例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汉语颜色词中“黑”“白”颜色词惯用语占据了整个颜色词惯用语的二分之一,日语中,“黑”“白”颜色词惯用语所占比例不到三分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另外,汉日颜色词惯用语翻译的对应关系也呈现出对应和不对应的现象。

例如:

(1)a.目で見る/遭白眼

4.1.2 以病例为评价对象 整体护理的开展,实现了护理工作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到患者为中心的转变,而护理质量评价尚未很好的关注对整体病例的评价,即根据病例分型识别和评价患者的护理需要程度。有以下6种分型:①病情分型,区分患者的危重程度;②自理能力分型,识别需要生活照顾的患者;③心理状态分型,把握有心理服务需要和有纠纷倾向的患者;④经济地位分型,把贫困患者与社会名流区分出来;⑤护理措施分型,把不同护理等级和使用高新技术与风险技术的患者区分出来;⑥满意度分型,把不满意的患者区分开来,根据上述病例分型,建立重点病例报告制和病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表,评价整体护理质量。

例(1)中汉日均使用惯用语,例(2)(3)只有一方使用惯用语与之对应。本文试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解决汉日中含有颜色词惯用语产生异同的原因。明确惯用语的意义构建过程,指出汉日颜色词惯用语意义不对称性原因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

b.白と黒という/颠倒黑白

(3)吃白食/ただ食いする

(2)白紙に戻す/取消,撤销

第三种类型为隐转喻并行。如“小白脸”这类惯用语中,整体含义先是隐喻指俊俏白净的年轻男子,后转喻为只靠女人提供经济支持的男性。其中颜色词“白”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干净、洁白的印象,“白脸”转喻白净的面容。但是如“唱白脸”“装白脸”等惯用语中的“白脸”因其包含着其他的文化含义,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二、汉日“黑”“白”颜色词的转喻隐喻意义构建

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隐喻和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同样适用于惯用语。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都是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二者的区别在于隐喻基于相似性,转喻基于邻近性。也有学者认为隐喻、转喻是一个连续统。隐喻也好,转喻也好,都是一个认知域激活另一个认知域的一种认知功能。Geeraerts(2002)提出的棱柱形模式(Prismatic Model)便于我们解释熟语和复合词的语义。Geeraerts区分了三类互动:隐喻和转喻连续发生、隐喻和转喻并行发生、隐喻和转喻交替发生。但在分析汉日颜色词惯用语时,仅用这三类互动并不足以完全涵盖所有的互动类型,下面我们利用棱柱形理论对汉日颜色词惯用语进行具体分析。

“倪二泉?”马国平心中骇然,只一眼他便相信,倪二泉确实是死了,但“死”的是躯体,他的生命离开了他的身体,而他的“魂”却活着,活在他的双瞳里,活在他对世间、对生命的眷恋中。

1.汉语“黑”“白”颜色词惯用语中的互动类型

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管理存在疏漏,急需在第一时间内解决。例如,很多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不服从管理,违规施工问题屡见不鲜,从而对工程进度产生了极大影响。还有一些施工人员没有对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重视程度,即使佩戴安全防护装置,也容易在工作中出现意外,再加上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不明确,无法实现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有效排除。当工程建设工作结束之后,部分施工企业的竣工检查工作流于形式,竣工质量无法把握,让建筑物在后续使用时暴露出质量问题。

首先,在汉语“黑”“白”惯用语中,大致包含了以下不同类型的的隐喻转喻。第一种类型为单次隐喻类型,如图3所示:

二要重视并做好项目工作,树立“抓前期就是抓资金,抓项目就是抓大事”的理念,紧盯省、市资金投向,按照“论证一批、落实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加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提高项目设计质量,不断充实水利项目储备;结合国家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高效节水等项目,扎实开展以大沟或灌区为单元的农田水利小区工程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跨乡(镇)的大沟、排灌站工程,进一步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并实行“沟、渠、路、林、田、桥、涵、闸、站、井”综合治理,实现农田灌排自如。

图3

日语“黑”“白”惯用语中,包含了三种类型。第一类为隐转喻连续。如“白羽の矢が立つ”这一类型的惯用语中包含了先后两个语义延伸。先是一个隐喻延伸,然后是转喻。另外,在此惯用语中,各组成部分字面义及整体字面义无法直接达到惯用语语义,只有通过分析该惯用语的来源及背后的典故,即通过分析,方可达到其隐喻义。

第二种为单纯隐喻类型。如“黑后台”等。在此惯用语中,“黑”和“后台”分别隐喻了“坏、狠毒”和“在背后操纵、或支持的人和集团”。与此类型相同的还有“背黑锅”“吃黑枣”等。

桂雨薇(2012)、方小赟(2014)、徐靖(2016)分别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有关汉日体“颜”、身体词汇,以及场所惯用语的认知基础和对应关系;另外,人类对于色彩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已经延伸至哲学、人类学、民族学、神经学、生理学等诸多科学中;杨永林(2003)中对颜色词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可见颜色词在语言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以上现行研究来看,汉日颜色词惯用语的对比研究存在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我们去探寻。

2.日语“黑”“白”颜色词惯用语中的互动类型

在这类惯用语中,惯用语只进行了一次隐喻整合过程,即由1—4的过程。在“黑活”一词中,颜色词“黑”隐喻不正当,损害利益等带有贬义性质的意思。

“为了工作,我有愧于自己的儿子和丈夫;为了事业,我忽略了亲朋的内心感受。孩子在读书和备考期间,我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常常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丈夫患上肝病好几年了,我却一拖再拖。现在,孩子考上大学了,正好可以携带丈夫一起检查治疗。可是,此时学校正准备迎接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我不能就这样丢下学校走了。谁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呢?我只能泪眼晶莹地目送丈夫和孩子上了火车……”这是范金英日记中的一段话。

由图4可见,图像在灰度为200处右移,实际表现为亮度变大,图像质量越来越清晰,说明开始阶段图像采集设备前期具有短暂的调节过程,调节后的图形质量明显提高。

第二种类型为单次隐喻。即惯用语中的成分只通过了一次隐喻过程。如“黒山のよう”

第三种为隐转喻并行,“腹が黒い”。这类惯用语中的两个组成成分的意义都产生了引申,两个部分的引申含义重新整合产生新的含义。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知,汉日惯用语均可通过棱柱形模式进行认知。汉语的颜色词惯用语主要包含了三种隐转喻类型:单次隐喻、隐喻和隐转喻并行。日语的颜色词惯用语同样包含了三种隐转喻类型:隐喻、隐转喻连续和隐转喻并行。在日汉颜色词惯用语中,有些可通过同一模式进行阐释,另一些则需通过不同模式进行分析。其原因在于前者基于文化共性,后者则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所致。

从颜色词方面来看,汉语颜色词惯用语中的“白”字从颜色域的白颜色到抽象表示徒劳无功、无代价等抽象含义,如“白瞪眼”“白费时”等。而日语颜色词惯用语中的“白”可以表示为白颜色,空白等,如:白星を獲得する、白い目で見る等。汉语颜色词惯用语中的“黑”已经不是单纯指物体的黑颜色,而是引申为狠毒、阴险、非法等带有贬义色彩的含义。日语颜色词惯用语中的“黑”也有引申为狠毒含义如“黒い腹”,或只是指黑色比如“頭の黒い鼠”。但日语中绝大部分情况下颜色词“黑”都是同“白”结合起来在一个惯用语中出现。此时,汉日颜色词惯用语中的“黑”“白”都表示“是非,曲直、正邪”等相对立的含义。

参考文献:

[1]山梨正明.認知文法論[M].ひつじ書房,1995.

[2]桂雨薇.中日关于“颜”的惯用语对比[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12).

[3]方小赟.日中身体語彙慣用句の比較研究認知言語学の視点からみた『頭部』表現を中心に[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4]陆俭明.隐喻、转喻散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1):44-50.

[5]徐靖.认知视域下的汉日场所惯用语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16(02)48-51.

[6]薛亚红,杨忠.认知语义视角的英汉非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1):36-42.

[7]杨永林.色彩语码研究一百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40-45.

[8]杨玉,李桂丽.英汉颜色惯用语隐喻认知对比分析——以“红色”为例[J].现代语文,2013(2):147-149.

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19—0115—02

[基金项目]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基金“认知视域下汉日颜色词惯用语对比分析”(SYJS201895)。

[作者简介] 何萍,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责任编辑:刘健

标签:;  ;  

认知视阈中汉日颜色词惯用语对比研究-以“黑”“白”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