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贫困地区生产力要素的发展_贫困地区论文

论贫困地区生产力要素的发展_贫困地区论文

浅谈贫困地区生产力要素的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贫困地区论文,浅谈论文,生产力论文,要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在地区之间是不平衡的,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原因,相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就显得比较落后,比较缓慢。因此,加快贫困地区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摆脱贫穷的当务之急。

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诸要素的开发程度。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是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劳动对象的基本的原始内容是资源;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科学技术;劳动的主体内容是劳动者的素质,智力则又是劳动者素质的主要标志。因此,加速贫困地区资源、技术和智力的开发是贫困地区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商品货币社会里,资源、技术和智力的开发离不开资金,所以加速资金开发是加快资源、技术和智力开发从而迅速提高贫困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要的前提条件。

一、广开财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积累更多的资金

资金不足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缺乏资金,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地方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发生一定困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地区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经济繁荣程度。因此,贫困地区必须充分依靠政策的力量,发挥自身的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发、利用和积累资金,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为经济的振兴创造有利条件。

1.利用政策优势,发挥资金作用。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情况下,坚持对贫困地区实行财政扶持政策,这是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关怀,也是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资金优势之一。但是,如果把这种资金上的扶持仅仅看作是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水平提高的补充,重点用于非生产项目或投于消费领域,那么不但无益于经济的振兴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久而久之所养成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则更为有害。因此,贫困地区首先必须变自然经济观念为商品经济观念,合理地使用扶贫资金,把资金重点投于生产,让它在生产中不断增殖。

2.启动地方财力,引导资金投向。贫困地区应在积极引入外来资金的同时挖掘自身的潜力,卓有成效的启动,集聚和调度地方财力。地方财政可以采取先给后取、给取适当、重点扶持的办法,不断加大对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和项目的投入,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地方财政流转机制。在发挥贫困地区财政职能过程中应该做到:第一,使用资金要灵活。要集中使用地方财政和税务周转金,充分调度机关的闲散资金和企业的闲置资金,并且灵活地利用时间差和项目差融通暂时闲置的资金去重点扶持急需资金的企业和项目。第二,收取资金要适当。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企业的税收和上交利润,贫困地区的地方税收政策和上交部分营利的规定应该在国家有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本着让利于企业、藏富于企业,保证企业的再投资能力从而不断滚动壮大的原则,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统筹兼顾地方财政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及资金的增殖能力。第三,引导资金投向要得法。改革开放以来,贫困地区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为贫困地区积累了一定资金,商业积累成为贫困地区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把商业积累全部继续投向产业,其结果必然使商业畸型发展,因此,必须把商业积累导向商业。贫困地区的商业积累分散在各国有、集体商业企业或私营企业手中,而新办产业则需较大的集中投资,所以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如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商业企业或公司兴办加工工业;支持国有、集体或私人联合办厂;帮助组织创办股份制生产性企业等等,把商业积累的资金集中引导到生产中去,使贫困地区的工商业协调均衡地发展。

3.组织横向引进,增强资金实力。贫困地区应该充分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吸引其它地区,特别是比较发达地区的资金的流入。这是提高贫困地区生产能力从而增强自身资金实力的有效手段。贫困地区对横向资金吸引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投资项目的选择,所以必须在项目的选择上多下功夫,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应该优先选择那些建设工期较短,经济效益较高的短线项目,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招四方来客,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资金。讲求信誉,严守合同,与投资者真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吸纳横向资金。

4.积极引进外资,提高开发能力。贫困地区的开放步伐应该迈得更大一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广泛挖掘和宣传贫困地区的各种优势,尽可能地开发直接涉外的经济项目,以吸引国外投资。贫困地区不仅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而且还要利用与本乡本土有联系的各种海外关系,开展经济合作等对外经济手段引进资金。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就总体上说贫困地区的资金应该以引进为主。引进的目的在于提高开发能力,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只能是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建立一个可靠的基础,使外资引进工作成为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开发能力、迅速发展贫困地方经济的有利的外在条件。

5.开发民间资金,发展地方经济。随着商品经济在贫困地区的发展,民间资金的储量日益增大。他们有的因为缺乏经营能力而不敢贸然扩大规模增加投资;有的因为积累的资金数量不足而无法投资;有的因为不能掌握市场变化的规律而犹豫不决;有的因为害怕政策多变而不敢投资。这些资金滞留在民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贫困地区对于这部分民间资金应该积极引导,大力开发。可以相应地成立民间资金投资指导组织或咨询机构,及时传递经济信息并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面提供负责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建立民间资金联合介绍组织和中介机构,牵线搭桥,集中资金,联合经营;也可以以政府信誉作保证,以国有企业为核心,吸收民间资金,或与三合资联营。总之,贫困地区应该采取各种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发、利用民间资本金,使它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6.扩大储蓄,开展群众集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群众手中可支配的货币量不断增加。对于那些分散的暂时不用的或多或少的消费资金,开展和发展储量业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是贫困地区一般人口比较分散、交通也不方便,这就要求在储蓄网点,改善服务等方面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扩大储蓄,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也可以经有关部门批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入股集资,或者委托有关专业银行向社会公开集资。总而言之,贫困地区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合法手段,将分散在居民手中暂时不用的消费资金尽可能多地吸收、集中起来,投入生产和流通,使之发挥资金的作用。

综上所述,贫困地区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发利用资金,同时还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合理地使用资金,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开

二、发挥优势,大力开发,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资源

资源是最基本的劳动对象,是形成现实生产力三大要素中客观的物质要素,是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我国的贫困地区有着丰富的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就拿上饶地区来说,资源优势十分明显。这里有丰富的地下宝藏——德兴的铜、上饶朝阳的磷矿、铅山的铜和煤,广丰的莹石、上饶县茶亭的金矿等;这里有富庶的天然资源——波阳的水产、上饶县的花岗岩、婺源的绿茶、龙尾砚;广丰的烟草、万年的珍珠和贡米,上饶的贫困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充分开发和利用,这是造成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发展地方经济,首先必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

1.认真制定贫困地区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目标。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中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中短期目标的方向,而中短期目标则是长期目标的基础,它们是有机的统一体。一般称长期目标为战略,中短期目标为计划,所以制定资源开发的战略和计划是首先必须进行的。战略、计划的制定必须实事求是才能切实可行,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对本地区的资源分布、蕴藏数量、品位高低等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了解之外,还必须对资金、能源、交通、技术等开发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动态的分析,既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有利条件,又要客观真实地分析不利因素,并从分析中找出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实现战略,计划的具体办法和相应措施。只有这样,资源开发的战略、计划的实现才能有可靠的保证,目标才能变为现实。贫困地区首先必须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资源开发的规划。

2.上靠政策,下靠群众,横向开放,大力开发。党和各级政府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长期以来,在人、财、物各方面予以大力帮助,贫困地区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大力开发本地区的资源,贫困地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封闭守旧观念,加快开放的步伐。要大胆、谨慎地向国内其他地区开放;要积极、慎重地向国际市场开放。贫困地区的资源具有一定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以一定的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的开发能力,是为了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努力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开发能力,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3.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平衡。那些较早开发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已经严竣地告诉人们,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发展必须特别重视生态平衡的保护。如果不能合理地开发资源,就会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一开始就应该特别重视保护生态平衡,就应合理地、有计划地开发。贫困地区开发资源,发展现代工业一开始就要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发展与治理同步。

4.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加工利用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有些资源虽然正在开发,但是没有得到充分加工利用,仍然处于原始开发的阶段。开发森林的卖原木,开发矿藏的卖矿石,发展畜牧业的卖牲口……这样单纯出卖原始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正是由于这种大量廉价出卖资源的原始开发形式,导致贫困地区不能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境地,不能迅速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因此,贫困地区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加工增殖能力,逐步地从单纯低价值出卖资源向较高价值出卖半成品原料和高价值出售成品的方向过渡。发展贫困地区的加工工业,一方面可以使资源的价值不断增殖,增加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变废为宝,变污染为利益,提高贫困地区资源开发的经济效济造就一代新人

劳动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主要的能动的要素。劳动的主体是作为劳动者的人。所谓生产力就是作为劳动者的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而劳动者的这种现实的生产能力,在主体上则表现为劳动者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发挥程度。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智力的开发程度。因此,我们在深入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加快智力开发的步伐。贫困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智力开发水平较低,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缺乏,所以有必要以更快的速度开发智力,培养人才。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地区整体上的智力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与这个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多年来,教育事业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和各种专业人才,极大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基础差,发展起点低,加之人口分散,普及和发展难度大,远远不能适应贫困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贫困地区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2.请进来,送出去,培养和汇集更多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困地区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有大量的各类人才,单靠发展中自然涌现的乡土人才和贫困地区的自我培养是不能满足需要的。所以在人才方面,贫困地区应该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速人才的开发,壮大人才队伍。贫困地区必须广开门路,多渠道地培养和汇集人才,满足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贫困地区的人才为贫困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贫困地区本身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乡土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是贫困地区的宝贵财富,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适当使用现有的人才,那么就会造成人才浪费,甚至使自己身边的现有人才流失。其结果是使得贫困地区本来已经缺乏的人才变得更加缺乏。对于现有人才,我们既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把业务再培训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尊重人才,爱护人才,量才使用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贫困地区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论贫困地区生产力要素的发展_贫困地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