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桥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论文_冯红肖

市政桥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论文_冯红肖

身份证:13013319870928XXXX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市政桥梁施工与管理中的经验,分析市政桥梁施工较常出现质量缺陷的产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桥梁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控制的内容

1.1线形控制

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总会发生变形,对于大跨度桥梁而言。由于施工阶段多等诸多因素影响,桥梁结构在施工时往往偏离预想状态,故此成桥后的标高和平面位置要能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必须进行过程控制。线型控制分为2个方面:一是平面线型控制即控制桥梁轴线在平面上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这对于直线梁桥相对容易,而对于弯梁桥,则必须进行结构分析,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才能做到。二是竖向线形控制。一般是在梁上选取若干个点,通过控制这些点的标高来实现对线形的控制。竖向线形必须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竖向线型控制不好,住往会出现合拢困难,梁桥面纵向产生起伏等情况而导致桥面恒载超重,预应力筋偏角增大而使得梁内力与设计不符,并且影响桥梁外观。结构几何尺寸的控制不符线形控制内容。线形控制的标准,即容许误差问题,与桥梁的规模、跨径、技术难度等有关。需要根据具体矫梁的施工控制需要具体确定。规范规定,对于悬臂浇筑的混凝土梁轴线偏位小于10mm,顶面高程不超过±20mm。

1.2应力控制

桥梁结构在成桥后,其受力状态与设计必须一致,这是对施工的基本要求,否则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就不会达到预定的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压应力和拉应力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否则会产生裂缝而降低构件的抗裂性、耐久性,更有甚者可能引起构件的破坏而引起桥梁坍塌事故。预加应力是结构强度组成部分,准确地建立预加应力是预应力桥梁施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必须控制混凝土和预应力筋的应力。对应力控制的精度和方法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考虑以下因素:①结构自重;②预加应力;③施工荷载;④温度;⑤基础变位、风雪荷载;⑥偶然因素:外力撞击、挂篮掉落等。

1.3稳定控制

桥梁的稳定性是桥梁结构验算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随着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大,桥墩(塔)高耸化、箱梁薄壁化以及高强度材料的应用,结构整体和局部刚度下降,使得稳定问题比以往更为重要。结构失稳是指在外力增加到某一量值时,稳定性平衡状态开始丧失,稍有扰动。结构变形迅速增大,使结构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施工过程是结构不断“长大”的过程,要经过复杂的体系转化,体系必须承受住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而保持稳定,否则就会发生事故。在施工中,通过预测各种不利工况,采用监测手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制止结构失稳的过程称为稳定性控制。

2预应力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2.1确保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应保证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良好的和易性及泌水性,且质量均匀性要好。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有配合比、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养生等环节。其中混凝土配合比是控制其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在满足其施工要求的情形下应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相应地也减少单位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水化热,减少由于混凝土的徐变与收缩而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和施加预应力之前的收缩裂缝。此外,采用现场试块测得的早期混凝土强度等级代替现场结构的实际混凝土强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试验表明,出现事故的结构最后验算时,其实际强度均未达到现场测得的强度,有时候甚至更低。

2.2重视预应力管道安装

预应力管道安装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梁体的受力情况与设计是否一致,关系到桥梁施工质量,是预应力施工中的重点。在管道安装过程中,主要需加强对管道定位进行控制,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管道上浮及漏浆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应力管道安装施工、混凝土灌筑前,要严格对以下要点进行控制:管道位置是否正确、平顺性如何、有无漏浆处、是否严格密封等。

2.3正确应用扁锚和扁锚连接器

扁锚多应用于结构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或构造连接等特定条件下。然而近年来部分单位为了减小截面尺寸,追求经济指标,在预应力箱梁底板和板梁结构中都采用扁锚,有的单位还申请专利、出标准图,这是不可取的。由于扁锚的张拉工艺是采用逐根张拉,整体张拉设备技术不成熟,导致钢绞线受力不均匀。采用扁波纹管留孔,扁孔空间很小,孔道摩阻大,特别是超长孔道采用一端张拉工艺,问题更加严重。由于扁孔本身空间小,孔道压浆困难,无法做到孔道压浆饱满。建议箱梁底板、腹板、空心板梁等结构禁止采用扁锚。对于扁锚连接器的应用更要慎重,尤其是5孔和3孔连接器,由于设计构造不合理会导致偏心受力,不宜推广使用。

2.4合理选择混凝土浇注后张拉时间

有的工程通过掺加早强剂,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一般浇注混凝土3天后就开始张拉预应力,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增长是不同步的,强度增长快,弹性模量增长慢,早期混凝土变形大,过早张拉预应力会使预应力损失增大,导致桥梁承载力不足,而出现众多裂缝病害。

2.5张拉工艺质量控制

国内现浇大跨度预应力连续箱梁底板预应力束一般采用一端张拉的工艺。根据国内外相关规范规定:跨度30m以上的预应力桥梁,均要求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工艺,才能保证跨中有效预应力和桥梁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跨中所需抵抗弯矩的建立;否则会导致跨中承载力不足,而产生正截面裂缝。根据交通部专门调查资料,已通车的公路桥梁中,几乎都出现过由于张拉工艺不适合而产生大量裂缝的现象。

2.6严格预应力孔道压浆工序

预应力孔道压浆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保护预应力筋不被锈蚀;二是保证预力筋和结构共同工作;然而实际工程中预应力孔道的压浆不饱满、不密实、漏浆和漏灌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预应力结构的通病。其主要原因除了施工单位对孔道压浆工序不够重视外,目前的压浆工艺、留孔质量、浆体配置等也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浆体的水灰比,较规范的规定值(0.4-0.45)偏大。采用规范规定的水灰比后孔道浆体泌水,孔道不易饱满和密实。为了防治孔道压浆不密实,可采取以下措施:(1)孔道在灌浆前应以高压水冲洗,除去杂物,疏通和湿润整个管道;(2)配制高质量的浆液,选用的水泥可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灰浆水灰比宜控制在0.1-0.45,泌水率宜小于2%,最大不应超过3%,灰浆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并不易离析,可掺入适量的减水剂和微膨胀剂,但不得使用对管道和预应力索有腐蚀作用的外掺剂,掺量和配方应通过试验确定;(3)管道及排气口应疏通,压浆时应从低处往高处压,待高处的孔眼冒溢浓浆后,堵住排气口持荷继续加压,待泌水流光后,再塞住孔口;(4)对孔道较长或第一次压浆不够理想的,可进行二次压浆,二次压浆应在第一次压浆初凝后进行。

结束语

市政桥梁施工受施工场地有限、干扰较大、工期较短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保证施工质量的难度较大,混凝土桥梁由于开裂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倒塌,是城市桥梁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对于出现的不同质量缺陷需要反复思考,不断总结经验,避免形成周而复始出现的通病。通过对以上施工过程的进一步认识,让我们更清楚地掌握好质量控制的相关要求,从而确保路桥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苏群.对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 2011,(07) .

[2]李重旭.桥梁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8) .

[3]张一苇.浅谈桥梁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9) .

[4]刘茂华.桥梁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预控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 2006,(10) .

论文作者:冯红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  ;  ;  ;  ;  ;  ;  ;  

市政桥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论文_冯红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