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论文_肖明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新疆 830002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工程地质学以及岩土力学等相关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在相关勘察技术与设备仪器的支持下,详细调查分析工程建设项目所处场地的地质条件。经过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处理所得到的勘察报告能够为工程项目的后续设计、施工提供重要的支持。本文首先剖析了岩土工程勘察的价值与意义,然后对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例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望引起重视。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地基设计的基础内容,可以为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以及地基施工提供详细的技术参数以及施工地质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数据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工程基础设计是否能够达到经济性、可行性、以及安全性的目标。因此,掌握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对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技术措施进行科学应用,在提高的工程勘察质量,保障勘查数据信息真实、准确等方面均具有非常确切的价值。本文即对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展开探讨,望相关人员能够加深对岩土工程勘察价值的认识,掌握岩土工程的勘察要点与技术运用,望能够引起关注及重视。

1 岩土工程勘察价值

我国幅员辽阔,占地面积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属于地质灾害的频发区域,广泛分布有大量性质特殊的岩土结构,因此在有关岩土工程勘察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在工程项目建设前,为最大限度的确保安全性,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信息,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合理应用,以明确施工现场的地址情况,合理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基于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在不良地质改变发生前做好预防性措施,改造的施工现场不良的地质条件,同时对降低工程后期地质处理成本,提高施工建设效率有重要意义。

2 岩土工程勘察内容

2.1 选址勘察

选址勘察是指对要进行施工的场地进行初步的评价,看是否符合建筑要求,又被称之为可行性勘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要选择的场地进行收集相关历史研究信息和资料,然后按照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去实地现场进行现场调查和现场测量。选址勘察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评价要选择的场地是否符合适用性和稳定性。

2.2 初步勘察阶段

在初步勘察阶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初步勘察点和线的布置要求:勘察布线要垂直于底层的界限、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在选择的布局测量点上应根据地形平整度为基础。在地势平坦的地方,通常为网格式布局为主;②确定勘察点和线之间的距离:勘察点和线之间的间距在选择确定上要遵守相关的规范,局部复杂的地段要进行加密处理;③取样:岩土取样应该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其一是勘察孔在平面上呈均匀分布状态;其二是取样与测试的勘察点数量应该达到总勘察点的25%以上;其三是必须对地层结构、土体性质、地貌单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其四是依据地层特点以及土体结构均匀性,确定土体试样数量,确定竖向间距合理值。

2.3 详细勘察

在详细勘察阶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勘察深度要求:勘察深度的确定要以地基的设计原则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的地基设计分为按承载力计算和按变形验算计算两种方式,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用;②取样与测试。针对甲级地基基础设计建筑物勘察阶段所布置勘察点应当在3个以上。在针对厚度>0.5m夹层的处理中,土试样以及原位测试工作必须在地基基础主要受力范围内开展。

3 实例分析

xx岩土工程勘察项目采用高密度电法物探野外勘探技术,物探勘察的主要目的是对场地覆盖区域范围内基岩面、溶洞、以及破碎带进行探测,通过前期野外勘察以及对地质调查结果的合理应用,结合勘察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勘察现场布置如下物探剖面完成工作量,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物探区域覆盖层主要地质条件为素填土以及粉质粘土,覆盖土层与回填区以及与基岩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电阻率差异,在该地质条件下开展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可行性高。基岩部分电阻率取值在785.8Ω?m左右,素填土以及粉质粘土电阻率取值在135.3Ω?m范围内。应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原理是:在直流电法基础之上,结合计算机程序控制技术以及磁盘存储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地电勘探方法。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跑极或者手工测量方法而言,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下将分布极手动测量模式转变为一次性布极测量模式,可以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一次性完成测量作业,并将测量数据信息保存在存储器中。相较于传统岩土勘察测量方式而言,工作效率高,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非常密集的观测点数据信息,观测结果分辨率高。除此以外,本方法还兼具有信息丰富、解释方便、以及应用成本低的特点,对本工程实际地质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

本工程中岩土工程勘察现场高密度电法属于电阻率法,需要一次性设置多个测试电级,一次勘探完成纵横二维的勘探测试工作。在经高密度电法处理后的成像图上,基岩结构为紧靠图层起伏平缓的中高阻带。结合勘察数据结果,对剖面成像特征进行反演,综合解释勘察结果,针对基岩中等发育以及物探异常带作出如下解释:①在1~1’测线上,测线长度为120.0m,覆盖粉质粘土以及素填土,基岩结构为灰岩,测线可见物探异常带。异常带出现在侧线段12.8m~102.5m区域内,呈大体积漏斗状,填充物推测为灰岩块石;②在2~2’测线上,测线长度为90.0m,覆盖粉质粘土以及素填土,基岩结构为灰岩,测线可见物探异常带。异常带出现在侧线段12.6m~62.5m区域内,呈大体积漏斗状,填充物推测为灰岩块石;③在5~5’测线上,测线长度为90.0m,覆盖粉质粘土以及素填土,基岩结构为灰岩,测线可见物探异常带。异常带出现在侧线段5.4m~12.7m区域内,呈低电阻性,填充物推测为灰岩块石。

根据以上经高密度电法物探野外勘探技术对xx岩土工程的勘察结果来看,本区域内灰岩部分区域破碎程度高,为确保岩土结构稳定性,施工前需要对建筑地基进行局部加强处理。

4 结束语

岩土体作为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对象,具有多变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导致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非常大的难度与问题。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现场相关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支持。把握岩土工程勘察要点,能够使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更为可观,继而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乔德清.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6,39(4):82-86

[2] 姜明友.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100-100.

[3] 尹湃.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地位及内容[J].科技信息,2011,(22):482-483.

[4] 张子祥.岩土工程勘察常见质量问题及改进建议[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4):123-124.

论文作者:肖明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论文_肖明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