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科学是自然,技术,社会和管理科学领域的交叉学科。 因此在环境科学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培养目标的特点以及人才的社会需求,确保教学质量。本文以某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阐述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本科教学质量的问题和对策,希望能够为同类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科学;综合性;教学质量;思考
引言: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作为一种多学科交叉的大型科学体系,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具有“基础厚,口径大,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特点。重点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科学素质和环保意识强,创新实用性强的学生能力高级人才。近年来,随着环境科学教育的转变,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评价观念等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学内容,标准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如何有效提高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已成为专业教师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1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环境科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与其专业特点,综合性,研究领域广泛,分支机构多,研究的完整性等密切相关,这也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的职业教育评价理论对教育质量意味着不同的看法。环境科学对教学质量评估的意义也有不同的理解。另外,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导致在环境科学教育的评价内容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规范。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教学质量,目标函数,教师素质(预测教学质量的重要变量),教学态度(影响教学质量的软因素),教学内容教学(“如何教”的问题),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等。上述六个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环境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架构(图1)。
图1 环境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架构
2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某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以环境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学院。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善用资源”的原则。坚持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发展方针,为提高办学整体水平。学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93%。但与国内其他院校较早建立的类似机构相比,成立时间仍然较短,学科发展滞后,学习结构亟待改善。主要问题如下:
2.1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学条件有待提高
教授人数少,师资力量不足,学科带头人稀缺,迫切需要培养和引进中青年学术骨干,实验教师明显偏少,难以满足逐年增加的实验室和设备要求,其中实验室管实验和实习资金短缺,实验场所,设备,药品数量难以满足每年增加的学生人数,有计划的实验数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难以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目前,实习仅限于停留在实习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每一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导致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加大实习经费投入迫在眉睫。同时数据机房和机房面积太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和机器的要求。
2.2教学建设和改革滞后
国家资源共享班和录像公开课空缺,学院成立以来没有增加高质量的课程,教材编写进度缓慢;教改项目和教改文件数量不多,教师参与度不高。实验场地每年都难以满足学生和设备日益增长的需求。一些仪器设备没有存储空间,上述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3质量保证体系还有待完善
教学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讲师,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滞后,专业认证和国际评估工作不能及时进行。
3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3.1修订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针对原有培训项目中存在的专业特点不明确,实验课程不足,学生专业培训课程压力过大等问题,新的培训项目增加了专业选修课,重点增加环境微生物和环境地球化学等两门基础课程,扩展专业选修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一门课程的学分总数已经从175学分减少到160学分。必修课程从120学分减少到107学分。与专业相关性最低的体育课程已被删除。选修课已从40增加到42学分,增加了环境仪器的使用以及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机上课程等等实验课程,为理论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空间。
3.2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实施和调整
制定了“环境与资源学院本科教学大纲”的草案,根据学院所有专业课程和选修课征集草案的要求,制定并编写了教学大纲,以多媒体形式报道,通过集思广益,热烈讨论,完善课程大纲,为促进课程标准化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开辟了良好的条件。学院教学大纲框架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概况,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实验内容和教师教学目的等基本内容。教学大纲可以客观地反映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各章的目标和教学要求,并对主要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参考书目进行说明,为学生提供有效提供重要依据。
3.3迅速推进环境科学教学改革
全校教师围绕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热点和难点的教学改革,特别是青年教师,抓紧外部培训机会,积极参加环境环境类教学系列报告,编写精细的教学研究论文,力争申报参与教学改革工程,为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发挥了催化作用。目前,我校已经批准了2个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应用的专业建设项目。另外还批准了2个环境生物类环境教学项目和2个环境地球化学课程校级教学团队。
3.4推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学院制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审查教学方案的进行状况,审查本科专业建设规划,监督检查教学管理和教学情况,并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建立学习者和考核队伍,对教师的能力进行考核,特别强调考核基础教学,组建基层课程建设组的骨干,定期参加课程总结活动,并加强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教学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进行年度评估,由同学、同行、单位领导全面打分,择优录取。评估每学期教师教学课程的实施状况,实施课程末考试评分,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结语:
某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改进的特点和突出建设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实践活动为平台,重点培养实战、应用、创新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体现办学特色“三重结合,多元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结合,校企三重结合,校外多元化经营,科研院所与实习基地的联合建设 )特色,逐步建立起三级,多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国家的建设输送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启洲, 陈建孟. 新形势下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效率提升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4):443-446.
[2]呼丰, 张占恩, 杨洁. 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探析——基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实践[J]. 高教论坛, 2016(10).
[3]石辉, 杜红霞, 王丽. 环境科学专业中生态类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 2017(4):121-125.
[4]张永吉, 李建, 向东方,等. 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调查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9):35-37.
论文作者:普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环境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科学论文; 课程论文; 专业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学分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论文;